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它是以发展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宗旨,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则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日益强大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历史课教学中,应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据地。笔者从教初中历史己二十余年,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现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在信息社会里,对于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是开拓,是做那些电脑无法胜任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获取间接知识、经验己不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创造性地获取直接知识、经验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获取间接知识、经验被视为获取直接知识、经验的基础和手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那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要求的信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作品、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但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新性地教,还需要学生创新性地学。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考试的压力,而是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就“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对历史的学习与探究就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旺盛的热情和精力,并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历史课教学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实际生活、兴趣,愿望等相结合,使他们通过现实地理解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实施创新教育要有一个较强民主意识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培养。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全的得意氛围。”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式要大胆进行创新,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尽量使学习内容富有新颖性,课堂要求带有挑战性,给学生好奇、成功、快乐的体验。如:我在上八年级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时间线索,我根据列出五个时段,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点表述出来。整堂课,学生兴致高涨,思维活跃,不少学生几乎是一气呵成。于是,我享受了一次“视觉的盛宴”
例1
用“一名意甲球员的职业生涯”来表述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出茅庐”
2、19世纪末:“崭露头角”
3、一战期间:“颠峰时代”
4、国民政府时期:“再创辉煌”
5、抗战时期:“日渐消沉”
用“中国古典诗词”来表述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千呼万唤始出来
2、19世纪末:小荷才露尖尖角
3、一战期间:忽如一夜春风来
4、国民政府时期:千树万树梨花开
5、抗战时期:无可奈何花落去
“每一个同学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同学都让我惊讶不己!”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要精力不是去记忆枯燥的时间,而是用心地去理解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实践证明,只要找到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学生们自然会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不,就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进行教学教学求异思维,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理,敢于奇思妙想,推陈出新。对于学生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行当角度予以评价,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以爱国主义为刚,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学习历史是为了古为今用中,所以对学生情感教育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讲授历史课是,运用从“古”到“今”,由“中”及“外”的对比。从秦兵马俑、万里长城等事件中传承中华文明;从八国联军入侵,日寇侵略领悟中华的屈辱,乃至今天神舟飞天,航母下海的成功,教育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知耻而后勇”的道理,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日益强大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历史课教学中,应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据地。笔者从教初中历史己二十余年,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现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在信息社会里,对于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是开拓,是做那些电脑无法胜任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获取间接知识、经验己不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创造性地获取直接知识、经验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获取间接知识、经验被视为获取直接知识、经验的基础和手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那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要求的信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作品、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但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新性地教,还需要学生创新性地学。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考试的压力,而是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就“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对历史的学习与探究就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旺盛的热情和精力,并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历史课教学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实际生活、兴趣,愿望等相结合,使他们通过现实地理解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实施创新教育要有一个较强民主意识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培养。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全的得意氛围。”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式要大胆进行创新,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尽量使学习内容富有新颖性,课堂要求带有挑战性,给学生好奇、成功、快乐的体验。如:我在上八年级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时间线索,我根据列出五个时段,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点表述出来。整堂课,学生兴致高涨,思维活跃,不少学生几乎是一气呵成。于是,我享受了一次“视觉的盛宴”
例1
用“一名意甲球员的职业生涯”来表述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出茅庐”
2、19世纪末:“崭露头角”
3、一战期间:“颠峰时代”
4、国民政府时期:“再创辉煌”
5、抗战时期:“日渐消沉”
用“中国古典诗词”来表述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千呼万唤始出来
2、19世纪末:小荷才露尖尖角
3、一战期间:忽如一夜春风来
4、国民政府时期:千树万树梨花开
5、抗战时期:无可奈何花落去
“每一个同学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同学都让我惊讶不己!”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要精力不是去记忆枯燥的时间,而是用心地去理解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实践证明,只要找到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学生们自然会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不,就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进行教学教学求异思维,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理,敢于奇思妙想,推陈出新。对于学生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行当角度予以评价,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以爱国主义为刚,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学习历史是为了古为今用中,所以对学生情感教育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讲授历史课是,运用从“古”到“今”,由“中”及“外”的对比。从秦兵马俑、万里长城等事件中传承中华文明;从八国联军入侵,日寇侵略领悟中华的屈辱,乃至今天神舟飞天,航母下海的成功,教育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知耻而后勇”的道理,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