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数学的总体目标和教学理念,然后在新课程理念下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一、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严谨周密性、新颖有趣性;二、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设计 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设计成了关键。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建议,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应在于下面几点: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设和筹划。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性。教育是艺术,但教育首先是一门科学,它的目的是培养人,所以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符合本学科的知识编排程序,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符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这样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培养人的目的。
  2、严谨周密性。教育既然是科学,就要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处理教学。教学设计直接作用于学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素质培养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的整体应是严谨周密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是一丝不苟的。
  3、新颖有趣性。教学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在其新颖性和趣味性上。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优秀的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日常生活,灵活、艺术地处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而墨守成规、枯燥呆板的教学设计是很难把教学双边活动统一起来的。因此,为了突出教学的新颖性,在教学的选材方面可多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或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内容时,就有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1)某单位为了激励员工节约用水,作出了以下规定:每位职工每月用水不超过10立方米的,按每立方米m元收费,用水超过10立方米的,超过部分加倍收费。某职工某月缴水费16m元,则该职工这个月实际用水为多少立方米?(2)某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再付话费0.4元;“神州行”使用者,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问: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算?类似的问题很多,还有服装打折、商品促销、储蓄问题等等,只要善于观察和取材,教学不怕没有新颖性。此外,艺术性的外在表现是创新、独特、优美,优秀的教学设计还应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于趣味性的选择,平时注意积累也很容易找到。数学有很多历史,这些数学历史就隐含有数学问题。比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我选取了古代丢番图墓碑上的有趣碑文:“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在这里用方程可求出丢番图的寿命、他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和他儿子去世时他的年龄。这样既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学到知识。
  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做到三个有利
  1、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所以课堂教学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情境的创设,在有趣的情境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很好地调动,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投入探究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日常生活的数学例子很多,举不胜举,关键也是要善于积累和观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用电脑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地板砖、拉闸门和民间工艺制作,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勾勒出几何图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然后通过质疑引入概念,并剖析归纳概念。在教学矩形的判定时,也可以通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引入新课:矩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如我们居住的房屋的基础、课桌的桌面等,它们的形状都是矩形,我们在建造房屋或制作桌面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它们是矩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个问题——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来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可以顺利地引出课题,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矩形的判定方法。此外,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还必须优化教法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教法设计通常可按“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应用与发展”的教学思路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必须设计出能使课堂教学的利用率达到最高的方案,所以教师要注重观察、想象、探究、发现、归纳等的设计,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2、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优化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传统的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其实质是倡导“以探究为中心”进行教学。例如,对“轴对称”的教学,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1)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剪刀、纸片、水彩笔等学具,让每个小组共同完成。(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对称图形或图案,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在认识中思考、探究,从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3)要求学生设计出符合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图形,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4)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用身体表演轴对称图形。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为学生学习有关的几何图形知识积累了经验。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设计、表演,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应当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总之,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应“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知识的结果向重知识的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第1版。
  [2]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第1版。
  [3]叶尧城 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6月第1版。
其他文献
“全球化”时代,我国教育应该培养 “国家公民”还是“世界公民”;“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国民性批判”和“民族素质提高”的实质是什么,它们的实现路径如何选择;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这些有关我国教育目标定位及其實现途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理论争议和实践困惑,亟须教育理论界进行深入探讨,做出应答。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期刊
摘要:“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是21世纪的公民培养目标之一,如何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同时,在全球知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网络教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通过呈现国际名校公开课中探究教学的具体样式,探讨各类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模式,则能让我们洞悉“名师”教学之明,学常规教学之路,拓本土探究之法;思索“名校”得名之由,察现
期刊
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并非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以培养完整的个体和促进社会发展两个维度为起点; 二是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目光不仅聚焦在本国、本地区,也关注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公民意识; 三是各国在“求同”的同时,尤其关注本国优良传统文化,使“核心素养”扎根于本国土壤。  “三力论”和“常能论”是对
期刊
“交往”与“灌输”,这两个词在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教学中的灌输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对灌输式教学的批判一直不绝于耳, 到目前已较为系统化;随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被引介入中国,教学中的交往问题已经成为热点, 出现了一系列专著,就“交往教学论”“交往教学研究”“交往中的建构”“教育性教学交往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是复杂而多变的,如何界定教学活动中“交往”与 “灌输 ”的
期刊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文化的重建,特别是“导师制”文化的重建,传统的“师门”主要称作“门派”“学派”,有一定的狭隘性,为此,亟待实现从“师门”向“学门”补充、拓展与超越。“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发展理念”的理念必然将学生视为独立意义的个体,重视学生的尊严与价值,将学生的个体发展视为最重要的目的。这就需要致力于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學术共同体,实现从“师门”到“学门”的转型,
期刊
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巨擘之一,卢梭在西方文化与教育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英国阿克顿勋爵曾作出表述:“卢梭的作品比亚里士多德,西塞罗(Cicero),或圣奧古斯丁,或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或任何人的作品都更有影响力。”不过,长期以来,围绕卢梭自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还是“公民”,自然教育与个人自由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教育在
期刊
摘要: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是印度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深受各种压迫、排斥、歧视和迫害,成为印度政府重点保护和帮扶的对象。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正问题,印度政府专门为其制定了教育配额保留政策,希望通过教育配额保留政策补偿过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不公;而印度弱势群体的复杂多样性使政府执行保留政策遇到很多阻力,这种区别对待政策引发其他高种姓民众和学生的不断抗议和反对,认为不顾学业成绩高低的录取政策带来了
期刊
摘要:《中国侗族教育史》全面梳理了侗族教育的历史发展情况,是第一部以独立民族出版的教育史,首次多省联合编写,并且第一次用“中国”字样。在学术上,《中国侗族教育史》有四大意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视角独特、概念宽泛,提纲挈领、政策挂帅。《中国侗族教育史》的出版给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添砖加瓦,为侗族教育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关键词:中国侗族教育史;开拓意义;学术意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宗祠作为我国传统社会中家族的象征和精神高地,为一直普被重视的文化事象。清水江流域特别是其下游侗族、苗族地区的家祠,不僅数量较多,而且建筑特色形态纷呈,是清水江流域多元文化大花园中灿烂夺目的文化品牌。该流域宗祠兴起的基础与动力是伴随国家政权进入与儒家文化渗入而积淀的教育文化,同时,宗祠又通过祭祀祖先、倡学办学、议事集会、修谱定规、依规惩戒、彰匾题联等公共活动发挥着对族众的教育教化功能,体现出了诸如尊
期刊
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含义:一曰“自然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精彩纷呈,丰富多样,唯其丰富多样,方蔚为大观。二曰“自然律”,自然而然,本来如是,天地不失其位,四季自然更替,动物繁衍生息,植物自然流香,万物各有其性,无不顺天而生,只有顺应自然,方能得道而行。  万法归宗,内涵深广。万法,可理解为万千法门,条条门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