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缺陷导致农牧区孩子学习汉语文非常不容易。本人在基层农牧区学校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除了遇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困难,更多的是亲身的体会和经验教训。
作为外地来的教师刚步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首先,在语言沟通上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地方语言的不同,刚开始在课堂上用藏语也会受到很多阻碍,导致师生都处于糊里糊涂的状态。按照课标的要求用汉语讲解时更行不通,语言上的障碍不是一时解决的问题。几个月再怎么努力始终感觉不到一丝的成就感,反而越教越怕耽误孩子们的前程,当时真不知所措。本来信心坚定要当好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不由得起了退堂鼓的念头。可是眼看到他们求知渴望的目光,心里又怎么也舍不得,只好忍痛压力和心里的不平,决心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第一个首先从语言上能够跟他们沟通,从此,只要有时间我自觉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学习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从语言上沟通的同时从心理上沟通,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我就适应了这一教学环境,开始步入了我所期望的那条教学道路上,而且能够总结和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也取得过理想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分析与思考,而我的体会最深的是--学好语文课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点,下面我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養成习惯 激发兴趣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前的预习给学生留下悬念,正式讲解新课时带着悬念去学习印象更深刻、学得更牢固。因此,老师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养成习惯过程中老师不能提出苛刻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养成习惯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学得快、学得牢。有些学生缺乏兴趣和习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二、讲究预习方式方法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认识和理解文中的一字一句,了解一下课文所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学会工具书的使用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四、多读、多思、多写
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我在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将以上各部分预习内容分解为这几个小标题在每课的预习作业中予以落实:字词课堂、文章主要内容、我的发现、我的困惑。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作为外地来的教师刚步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首先,在语言沟通上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地方语言的不同,刚开始在课堂上用藏语也会受到很多阻碍,导致师生都处于糊里糊涂的状态。按照课标的要求用汉语讲解时更行不通,语言上的障碍不是一时解决的问题。几个月再怎么努力始终感觉不到一丝的成就感,反而越教越怕耽误孩子们的前程,当时真不知所措。本来信心坚定要当好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不由得起了退堂鼓的念头。可是眼看到他们求知渴望的目光,心里又怎么也舍不得,只好忍痛压力和心里的不平,决心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第一个首先从语言上能够跟他们沟通,从此,只要有时间我自觉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学习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从语言上沟通的同时从心理上沟通,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我就适应了这一教学环境,开始步入了我所期望的那条教学道路上,而且能够总结和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也取得过理想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分析与思考,而我的体会最深的是--学好语文课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点,下面我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養成习惯 激发兴趣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前的预习给学生留下悬念,正式讲解新课时带着悬念去学习印象更深刻、学得更牢固。因此,老师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养成习惯过程中老师不能提出苛刻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养成习惯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学得快、学得牢。有些学生缺乏兴趣和习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二、讲究预习方式方法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认识和理解文中的一字一句,了解一下课文所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学会工具书的使用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四、多读、多思、多写
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我在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将以上各部分预习内容分解为这几个小标题在每课的预习作业中予以落实:字词课堂、文章主要内容、我的发现、我的困惑。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