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该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格式及韵律,由“词”与“诗”共同构成。当前小学语言教育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韵味及其特点,并对古诗词所营造的情感及美感进行欣赏和感悟。由此使学生得到语言积累、感受古诗词所带来的感染和熏陶,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精神境界,使其核心素养能够全面培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对小學高段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古诗词
引言: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环节,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且对教学质量也有具体规定,通常会要求学生对各种优秀诗词进行背诵,并且在朗读阶段要充分调动自身想象力感悟诗中内涵和情感,除此之外,高年级学生在朗读和背诵基础上也应对节奏韵律及语言语调等特点充分掌握。因此在该教学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将核心素养进行融入,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从而使高年级学生能够进一步积累自身语言文化知识,促进其思维品质提升。
一、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影响下语文核心素养养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该阶段语文教学环节古诗词教学是关键性部分。因此核心素养影响下,可为小学时期高段古诗词教学提供正确目标导向,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阶段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及民族文化理解。
(一)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精髓所在,其表现形式尤为特殊,并且在表现技巧及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也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而小学生群体作为中华文化继承者和传播的主要载体,需要具备基本的古诗词感悟、鉴赏及品读能力。因此对古诗词进行教学,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传统古诗词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理解,进而领悟其美感,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群体审美品味。小学阶段古诗词蕴含着众多美育教学资源,因此对该模块知识进行学习可在无形中渗透审美教学,强化审美鉴赏能力。传统古诗词由真、善、美构成,其中“美”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群体对其进行感知和体验并以此强化自身能力。
(二)强化小学生民族文化理解
古诗词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因此对其进行学习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媒介,而通过对古诗词进行学习、掌握和体会,小学生可对古代文人墨客所生活的历史环境及时代文化有所了解,也可由此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深入领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也更利于小学生群体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并且在语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通过对各种古诗词的典型意境和意象、特有的艺术创作形式及浓厚的民族信仰和精神进行理解和感悟,学生可对民族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进行传承[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情感表达及生活智慧结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在部编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比例较重,因此在培养学生民族理解和民族传承方面有重大作用。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一)梯度性朗读,加强学生语言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文诵读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古代诗词教学进行了解即可发现,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古代诗歌对音律极为讲究,诗人常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法将传统汉字有规律的进行排列组合,由此达到节奏转换、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效果。该类型诗词需不断对其进行吟咏和诵读由此才能将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及语言之味充分表达,诵读者也可通过重复性朗读吟诵强化自身语言素养。诗文诵读是培养小学生群体语言素养的关键性手段之一,该教学方式可加强学生语感,因此在新课标中针对古诗文诵读也提出明确要求。古诗词具有一定音律性及节奏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保证诵读方式正确,可让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美感及精炼深入品味[2]。以《长歌行》为例,教师可挑选一名学生进行第一遍诵读,诵读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诵读情况予以指导,从而保证学生对诗文诵读不仅要做到流利且正确,同时也应有一定节奏性,随即教师应对该首古诗进行分析,《长歌行》属于五言诗,每一句都由五个字构成,总共有五句,并且每一句停顿都有特定位置,通常五言诗停顿为“二三”,随后教师可采取,自己诵读每一句前两个字,学生诵读后三个字的方式进行古诗文诵读训练,简短训练结束后,教师随机挑选另一名学生再次进行诵读,此时即可发现,学生群体已然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节奏。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语句通顺、字音标准、节奏停顿要清晰,由此才能在重复性诵读中加强学生语言素养以及对诗词语言的基本感知。
(二)读写相结合,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其所学进行实际应用,而口头用语是语言运用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群体书写训练以此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高段古诗词教学环节将“读”“写”进行结合,可使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并对其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运用,鉴于该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对高段古诗词进行挖掘,寻找结合点,为小学生群体提供更多读写机会。例如《出塞》,该诗文则可将“读”“写”予以结合,通过针对性设计达到以读促写,以写感悟的教学目的,进而使该诗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诵读古诗内容引导学生将自身感悟通过语言加以表达和书写,在此阶段,教师可播放音乐并提出问题,“古诗中作者想表达何种思想感情,朗读古诗后又有何感受”,随即选出学生一一作答,通过学生间的各种回答,教师再继续进行下一步问题引导。在阅读和书写过程中学生可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将自身语言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想象诗文画面,形成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古诗文收集多以绝句为主,其中篇幅较小,且有大量留白之处,总给阅读者言有尽意无穷的阅读感受。鉴于该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调动其想象思维,将诗中留白处进行填充,使古诗留白发挥其主要价值,并促进小学生想象与思考。因此教师需对古诗留白加以利用,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浪淘沙》为例,可通过诗句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师可要求学生默读第一句,随后挑选一名学生,问其通过该诗句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回答:“看到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杂着大量泥沙,河面波涛滚滚我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一般。”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想象古诗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景象,进一步深化对该首古诗的理解。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与古诗词教学有直接关系,通过梯度性朗读加强学生语言素养、将读写相结合夯实语言基础、以及想象诗文画面,形成发散思维等高段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并将培养该阶段学生群体语言核心素养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黄素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2021(16):64-65.
[2]何绪美.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51-52.
[3]余仪芳.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6.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古诗词
引言: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环节,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且对教学质量也有具体规定,通常会要求学生对各种优秀诗词进行背诵,并且在朗读阶段要充分调动自身想象力感悟诗中内涵和情感,除此之外,高年级学生在朗读和背诵基础上也应对节奏韵律及语言语调等特点充分掌握。因此在该教学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将核心素养进行融入,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从而使高年级学生能够进一步积累自身语言文化知识,促进其思维品质提升。
一、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影响下语文核心素养养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该阶段语文教学环节古诗词教学是关键性部分。因此核心素养影响下,可为小学时期高段古诗词教学提供正确目标导向,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阶段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及民族文化理解。
(一)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精髓所在,其表现形式尤为特殊,并且在表现技巧及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也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而小学生群体作为中华文化继承者和传播的主要载体,需要具备基本的古诗词感悟、鉴赏及品读能力。因此对古诗词进行教学,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传统古诗词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理解,进而领悟其美感,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群体审美品味。小学阶段古诗词蕴含着众多美育教学资源,因此对该模块知识进行学习可在无形中渗透审美教学,强化审美鉴赏能力。传统古诗词由真、善、美构成,其中“美”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群体对其进行感知和体验并以此强化自身能力。
(二)强化小学生民族文化理解
古诗词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因此对其进行学习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媒介,而通过对古诗词进行学习、掌握和体会,小学生可对古代文人墨客所生活的历史环境及时代文化有所了解,也可由此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深入领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也更利于小学生群体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并且在语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通过对各种古诗词的典型意境和意象、特有的艺术创作形式及浓厚的民族信仰和精神进行理解和感悟,学生可对民族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进行传承[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情感表达及生活智慧结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在部编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比例较重,因此在培养学生民族理解和民族传承方面有重大作用。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一)梯度性朗读,加强学生语言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文诵读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古代诗词教学进行了解即可发现,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古代诗歌对音律极为讲究,诗人常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法将传统汉字有规律的进行排列组合,由此达到节奏转换、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效果。该类型诗词需不断对其进行吟咏和诵读由此才能将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及语言之味充分表达,诵读者也可通过重复性朗读吟诵强化自身语言素养。诗文诵读是培养小学生群体语言素养的关键性手段之一,该教学方式可加强学生语感,因此在新课标中针对古诗文诵读也提出明确要求。古诗词具有一定音律性及节奏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保证诵读方式正确,可让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美感及精炼深入品味[2]。以《长歌行》为例,教师可挑选一名学生进行第一遍诵读,诵读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诵读情况予以指导,从而保证学生对诗文诵读不仅要做到流利且正确,同时也应有一定节奏性,随即教师应对该首古诗进行分析,《长歌行》属于五言诗,每一句都由五个字构成,总共有五句,并且每一句停顿都有特定位置,通常五言诗停顿为“二三”,随后教师可采取,自己诵读每一句前两个字,学生诵读后三个字的方式进行古诗文诵读训练,简短训练结束后,教师随机挑选另一名学生再次进行诵读,此时即可发现,学生群体已然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节奏。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语句通顺、字音标准、节奏停顿要清晰,由此才能在重复性诵读中加强学生语言素养以及对诗词语言的基本感知。
(二)读写相结合,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其所学进行实际应用,而口头用语是语言运用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群体书写训练以此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高段古诗词教学环节将“读”“写”进行结合,可使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并对其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运用,鉴于该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对高段古诗词进行挖掘,寻找结合点,为小学生群体提供更多读写机会。例如《出塞》,该诗文则可将“读”“写”予以结合,通过针对性设计达到以读促写,以写感悟的教学目的,进而使该诗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诵读古诗内容引导学生将自身感悟通过语言加以表达和书写,在此阶段,教师可播放音乐并提出问题,“古诗中作者想表达何种思想感情,朗读古诗后又有何感受”,随即选出学生一一作答,通过学生间的各种回答,教师再继续进行下一步问题引导。在阅读和书写过程中学生可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将自身语言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想象诗文画面,形成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古诗文收集多以绝句为主,其中篇幅较小,且有大量留白之处,总给阅读者言有尽意无穷的阅读感受。鉴于该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调动其想象思维,将诗中留白处进行填充,使古诗留白发挥其主要价值,并促进小学生想象与思考。因此教师需对古诗留白加以利用,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浪淘沙》为例,可通过诗句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师可要求学生默读第一句,随后挑选一名学生,问其通过该诗句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回答:“看到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杂着大量泥沙,河面波涛滚滚我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一般。”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想象古诗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景象,进一步深化对该首古诗的理解。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与古诗词教学有直接关系,通过梯度性朗读加强学生语言素养、将读写相结合夯实语言基础、以及想象诗文画面,形成发散思维等高段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并将培养该阶段学生群体语言核心素养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黄素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2021(16):64-65.
[2]何绪美.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51-52.
[3]余仪芳.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