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感染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有效。但是在这个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治疗疾病的新药物不断问世,如何合理的配合使用抗生素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抗生素应用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就呼吸内科抗生素的用药进行相关阐述,并将将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用药指导有所帮助。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抗生素 特点 注意事项
  1 呼吸内科常用抗生素药物的种类和适用特点
   从现代医学药物分类来看,抗生素药物根据抑制病原的方式和作用时期来看主要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等十几个大类。下面就以下几类呼吸内科常见抗生素的范围和特点进行以下介绍: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药效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的特点。这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青霉素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的抑制,但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效果却不明显。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其药性成分适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上述病菌的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似,对G-杆菌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头孢菌素系列是组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新和头孢孟多,但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这类抗生素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杆菌和球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
  1.2 氨基糖苷类。这类抗生素属静止期杀菌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常见种类。主要用来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进行抑制。抗G+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从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来说,奈替米星的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来说,链霉素的作用效果最好。但是这类抗生素对于对厌氧菌却无效,另外,由于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所以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1.3 大环内酯类。从作用范围和效果来看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主要用来对需氧的G+球菌、G-杆菌及厌氧球菌进行抑制,其中,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抗生素及其敏感,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临床不见药效。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的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在临床上与红霉素药效进行比较来看,虽然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是药物代谢动力学明显改善,副作用明显减少。其中,阿奇霉素因为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临床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所以经常作为 CAP治疗的最佳选择。
  1.4 四环素类抗生素属广谱抗生素。但是就其应用现状来说,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所以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的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虽然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差不多,但其抗菌作用不但比四环素强,而且作用更强,临床中对多数MRSA有效。
  1.5 林可霉素类。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的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是这类抗生素中药效最显著的一种,比林可霉素强4~8倍,临床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感染效果显著。
  1.6 多肽类。包括多粘菌素B、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多粘菌素B和E ,因为肾毒性大,疗效差的缺点,临床一般只用于严重耐药的G-杆菌感染。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杀菌作用时期在繁殖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球菌等多重耐药的病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杆菌多数耐药。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比,壁霉素对肠球菌和难辩梭菌作用强于万古霉素,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性逊于前者。
  1.7 喹诺酮类。目前,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代统称为第一代。这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两种。对尿路和肠道感染的G-杆菌抗菌活性较G+球菌强。新喹诺酮类不仅对G-杆菌良好抗菌活性,同时对G+球菌抗菌活性更强,其中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的药效最强。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也很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10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不同种类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G+球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司帕沙星、帕苏沙星,抗菌谱包括G-杆菌和G+球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四代在抗厌氧菌的效果上优于第三代,代表药物有曲伐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谱包括G-杆菌、G+球菌和厌氧菌,临床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四代临床常作为 CAP的一线治疗药物。
  1.8 磺胺类和抗结核类。磺胺类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在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中应用较常见,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抗结核类抗生素临床常见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异烟肼是一种针对细胞内外结核菌结构的全效杀菌剂,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菌效果较好,对静止期细菌效果差,是抗结核首选药物。利福平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藥力在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胞内、外均有效,为全效杀菌剂。吡嗪酰胺是细胞内和酸性环境中的强效杀菌剂。乙胺丁醇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病菌的繁殖期。从治疗过程上来看,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可用于初始短程化疗方案,乙胺丁醇可参与短程化疗方案的组成。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对延缓病菌耐药性的产生效果明显。
  1.9 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等。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但对于抑制深部真菌感染来说依然是首选药物之一。氟康唑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对曲霉菌没有效果。相对氟康唑来说,伊曲康唑抗菌种类广,口服吸收好,对曲霉菌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临床中常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不但能够提高疗效,而且对防止耐药性产生效果显著。
   其他抗菌药物如磷霉素,虽然抗菌谱广、毒性低,但抗菌作用不强,所以应用不是很广泛。甲硝唑、替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抗生素,但是对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无效,临床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用于混合感染的治疗。
  2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2.1 从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经验来看,在进行选药前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在基本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球菌还是G-杆菌后再进行用药,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是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的主要病原体,对待这类病原体适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进行配合治疗,如果选用其他抗生素,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对患者的其他生理功能有影响。
  2.2 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查。如果采用抗菌治疗两至三天后,患者临床表现好转,则提示选择方案正确,可以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临床表现没有显著改善或出现病情恶化现象,就需要停止原有方案的使用,调换抗感染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临床上要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格便宜、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在无药敏结果作指导的情况下,一般選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有呼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同时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 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2.3 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防止拮抗现象。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就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患者或存在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的患者,就要采取联合用药的手段来增强疗效,不仅能起到协同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联合用药是合理配伍抗生素的基本原则,如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对药物拮抗作用不能忽视,例如速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与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不宜联合应用,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如果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因此可出现拮抗作用降低治疗效果。
  2.4 重视抗生素的后效应和给药间隔时间。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在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的现象称为PAE。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的治疗而言,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可以产生良好的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几乎没有PAE。因此,就需要根据病灶和病情选择抗生素的种类。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原则上要求根据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来决定,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一日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来提高血药峰浓度。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是决定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故其给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时间至少达到14个小时。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由于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性、无PAE或很短,所以应缩短给药间隔,每六至八小时进行一次投药最合适,这样可以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如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对于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因为杀菌作用有浓度依赖性,而且有较好的PAE,所以投药方法应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如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等,由于其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而且有一定的PAE,但并不是持续性很强,投药方法介于上二者之间。
   除以上提到的药物后效应和半衰期意外,投药间隔还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对肾功能正常者,如果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每日剂量一次应用改为分成两至三次应用,治疗效果不变或更好,但是对肾和耳的毒性反而降低;对肾功能减退者则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应首次给予一天用量的一半,以保持体液中的血药浓度,一天分两次给药。但是对于同样属浓度依赖性的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除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外,一般都是12小时进行一次给药,而不是一次给足量。
  3 结束语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确实解决了呼吸内科病菌感染难抑制的问题,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和乱用现象增加,临床中也发生过很多医疗事故,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仅是医药学的规范,更是对患者健康负责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杨素权.浅谈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18>
  [2]黄晓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学检测与抗生素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
  [3]王婧.抗生素应用误区分析[J].健康必读.2011.<1>
  [4]王路平.高学文.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8.<24>
  [5]张海涛.浅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在改良式剖宫产术中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68例,全部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观察系统护理后产妇的状况;结果:168例患者剖腹产手术均成功,胎儿均健康正常,产妇住院7-10天后出院。随访后产妇无不良反应,结论:术前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是剖宫产术前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术前健康教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关于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0例于我院计划免疫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0例,对照组家长均在儿童进行接种过程中予以口头宣教,观察组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计划免疫的健康知识教育;结果:在知识调查得分方面,宣教结束后两组家长的得分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 随着养生保健理论的兴起,到实践应用过程,取得的明显收效,带动了音乐疗法的理论研究,推广、普及,呈现出丰富的中医学理论宝库,增强全民健康素质的科学价值和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音乐疗法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关键词】 音乐疗法;养生保健;愉快治疗   探讨《音乐疗法》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可归纳为养生保健的学术研究系列,从严格意义上讲,养生保健与治疗疾病是中医理论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焦虑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中、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另外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3月我院5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患儿或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选取同时期5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都应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配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显效32例,显效率约为56.14%;有效
期刊
目前龋病和牙周病仍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防治重点,防治关键是建立相应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宣教是促进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全民族的口腔保健水平的基礎,为了了解我校教职工口腔保健知识、观念和行为状况,发展口腔预防、保健、宣传、教育的优势,改善教职工的口腔保健现状,在我校教职工体检中做了基础调查。  1 对象:我校40岁以上1681名教职工进行了口腔健  康检查及知识问卷。  2 问卷设计:有关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症状和表现,并分析临床上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2月治疗的162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根据患者的患病状况以及身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有32例患者服用复方胆通胶囊治疗,6例患者服用消炎利胆片治疗,5例患者服用利胆素治疗,在服药治疗过程中43例患者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氨溴索静脉注射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进。方法 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阿奇霉素+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组,及阿奇霉素+氨溴索静脉注射同时雾化吸入治疗组,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加入氨溴索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阿奇霉素组,联合氨溴索静脉注射及雾化吸入治疗组,疗效优于氨溴索静脉注射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沐舒坦雾化吸入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
期刊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大于30dB[1],此病耳聋程度不一,一般均较重,决大多数伴有耳鸣。突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偏移的趋势。我科对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社区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对干预组实施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随访12~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随访12~18个月,对照组规律门诊复诊、规律服药的病例数32例(76.2%),干预组规律门诊复诊、规律服药的病例数48例(9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