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德育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重视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农村留守儿童;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阶段,德育一直伴随在学生身边,由此可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一些父母远离孩子,使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成为留守儿童。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事关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三观的形成,但反观农村地区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积极推进和落实德育工作。
一、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未解决,一些农村父母为了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远离孩子来到城市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大增加。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限制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德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没有良好的知识获取渠道来了解德育知识,只能通过身边人的耳濡目染或者言传身教进行学习。另外,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少,有时一个老师需要同时带几个班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的工作量大,难以将心思花费在更多学生的身上。当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第一时间知道,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在家中,基本上只有祖辈与其做伴,很多祖辈能够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但难以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导致学生产生孤独的心理。
二、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的有效对策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做好了,留守儿童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哪里还会有“问题少年”出现呢?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要达成共识,良性互动。家庭要重视言传身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社会要营造关爱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关爱保护,真正促进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1、改善学校的德育环境
相较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村学校的德育设施不够完善,无法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开展德育工作的氛围。因此,农村学校更应重视德育工作,重视改善学校的德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主动学习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身情感体系的塑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一个健全良好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应当落实好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对德育知识的宣传。学校内部可以设定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设立行为监督岗,由学生轮流对其他学生进行监督,使大家在互相督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德育工作课堂,对德育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掌握多种多样的德育趣味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感知和学习德育知识,提高道德素养。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家,学校应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和睦。
2、促进家庭的有效沟通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通常比较单一,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基本上是祖辈。作为父母,虽然不能天天和孩子守在一起,但也不能忽视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在思想上,父母应该多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多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鼓励孩子勤奋努力,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尊老爱幼,不骄傲,不攀比,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行动上,父母应当多抽出时间,在节假日多回家探望孩子。回到家后,应当将时间多给予孩子,多陪伴孩子;在言行上,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自律性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应当采用合适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纠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有效的家庭沟通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在惦念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会产生孤僻抑郁的心理,让他们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资源,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解决。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各界人士也在通过各种办法对留守儿童表示关心和爱护。比如,有爱心人士经常去留守儿童比較多的农村进行慰问,为他们带去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等,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其实,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一种关爱和指导,是一种成长道路上的引领服务。另外,社会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中转站,帮助留守儿童在节假日顺利出行,来到父母的身边与父母团聚。对于用人单位中留守儿童的父母,用人单位可以适当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家看望家人,或者在生活中给予其孩子一些福利。
三、结语
德育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事关他们的成长,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学校要承担起德育责任,教师要不断提升德育水平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与孩子沟通,社会应该营造友爱的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些便利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状况,真正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亦菲,张海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绪状态调查[J].中国德育,2017(38):206-207.
[2]段艳菊.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农村学校德育问题透视[J].中国农村教育,2015(23):48-49.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农村留守儿童;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阶段,德育一直伴随在学生身边,由此可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一些父母远离孩子,使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成为留守儿童。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事关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三观的形成,但反观农村地区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积极推进和落实德育工作。
一、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未解决,一些农村父母为了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远离孩子来到城市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大增加。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限制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德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没有良好的知识获取渠道来了解德育知识,只能通过身边人的耳濡目染或者言传身教进行学习。另外,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少,有时一个老师需要同时带几个班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的工作量大,难以将心思花费在更多学生的身上。当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第一时间知道,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在家中,基本上只有祖辈与其做伴,很多祖辈能够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但难以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导致学生产生孤独的心理。
二、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的有效对策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做好了,留守儿童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哪里还会有“问题少年”出现呢?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要达成共识,良性互动。家庭要重视言传身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社会要营造关爱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关爱保护,真正促进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1、改善学校的德育环境
相较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村学校的德育设施不够完善,无法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开展德育工作的氛围。因此,农村学校更应重视德育工作,重视改善学校的德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主动学习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身情感体系的塑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一个健全良好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应当落实好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对德育知识的宣传。学校内部可以设定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设立行为监督岗,由学生轮流对其他学生进行监督,使大家在互相督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德育工作课堂,对德育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掌握多种多样的德育趣味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感知和学习德育知识,提高道德素养。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家,学校应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和睦。
2、促进家庭的有效沟通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通常比较单一,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基本上是祖辈。作为父母,虽然不能天天和孩子守在一起,但也不能忽视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在思想上,父母应该多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多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鼓励孩子勤奋努力,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尊老爱幼,不骄傲,不攀比,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行动上,父母应当多抽出时间,在节假日多回家探望孩子。回到家后,应当将时间多给予孩子,多陪伴孩子;在言行上,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自律性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应当采用合适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纠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有效的家庭沟通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在惦念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会产生孤僻抑郁的心理,让他们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资源,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解决。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各界人士也在通过各种办法对留守儿童表示关心和爱护。比如,有爱心人士经常去留守儿童比較多的农村进行慰问,为他们带去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等,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其实,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一种关爱和指导,是一种成长道路上的引领服务。另外,社会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中转站,帮助留守儿童在节假日顺利出行,来到父母的身边与父母团聚。对于用人单位中留守儿童的父母,用人单位可以适当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家看望家人,或者在生活中给予其孩子一些福利。
三、结语
德育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事关他们的成长,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学校要承担起德育责任,教师要不断提升德育水平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与孩子沟通,社会应该营造友爱的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些便利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状况,真正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亦菲,张海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绪状态调查[J].中国德育,2017(38):206-207.
[2]段艳菊.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农村学校德育问题透视[J].中国农村教育,2015(2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