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有过思考,执教的《观察和测量》一课曾在县内教学展评中荣获一等奖,但纵观我们平时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我发现许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怎么转变这一现象,如何让我身边的老师有效开展活动课教学,现就数学活动课低效的原因及转化方法谈谈我的想法。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1.教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数学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12册都配备了相关的内容,共有43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每一节活动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看一看教材的编排,想一想观念的更新,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然而,我们许多教师都把实践活动课上成了普通的数学课(有的干脆不上),远远达不到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2.数学教师对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与特点理解得不透彻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是数学 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它有以下五个特点:
(1)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让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快乐。
(2)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活动课的目标之一,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时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3)实践性。实践性是数学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活动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
(4)灵活性。由于活动课有丰富的内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眼看、耳听、手做,多方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5)创新性。数学活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是我们许多教师不去读书,不去研究,只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要做个“研究者”的意识。
3.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备课不到位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备课环节比较多,教学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前学生要调查、采访、收集信息,有关教学物品的配备,教师课前的演示,课外活动学生的安全问题……这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很大困难,公开课的教学都能精心准备,而一般的课就只是应付了事。数学综合实践课备课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在室内上,也可以在室外上;内容可以上一节课,也可以根据需要上多节课;有时还可以室内室外兼容,甚至放手让学生自学。
(2)课堂交流多样性。学生是多面的,在听课和交流上的喜好会有所不同,除了采用师问生答这一普遍形式,还应注意其他的交流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交流起来。
(3)教学过程动态化。数学综合实践课更要注意这一动态的过程。如果仅仅按教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有些地方会进行得很牵强,学生的知识接受也会受影响。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的人,是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而且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动态性,比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或者没达到教师的预想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这些动态因素,调整教学过程。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考核和测试难把握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动态的,而检查备课时,只是看一看备课笔记是否有这项内容,至于内容的真实性无人去追究。学期测试时,试题无从考查实践课的活动内容,只是将动态的过程以静态的题目出示,学生只要把试卷上的题目解答出来就行了。
二、 数学实践活动课,“吾将上下而求索”
1.实践课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1)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实践课教学的意见,确定实践课内容。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上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要选择适宜学生活动的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处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知识范围、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地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教师的定向引导要有启发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能深化认识,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因此,设计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目标。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生活为载体要突出数学性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
总之,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知识的魅力,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我们的数学教师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创造的场所。
思想决定课堂。我们需要思想的引领者,这样我们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才会出彩,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才会得以发展。愿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在提高活动课的有效教学上不断探求,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为每位孩子添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1.教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数学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12册都配备了相关的内容,共有43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每一节活动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看一看教材的编排,想一想观念的更新,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然而,我们许多教师都把实践活动课上成了普通的数学课(有的干脆不上),远远达不到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2.数学教师对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与特点理解得不透彻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是数学 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它有以下五个特点:
(1)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让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快乐。
(2)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活动课的目标之一,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时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3)实践性。实践性是数学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活动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
(4)灵活性。由于活动课有丰富的内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眼看、耳听、手做,多方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5)创新性。数学活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是我们许多教师不去读书,不去研究,只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要做个“研究者”的意识。
3.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备课不到位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备课环节比较多,教学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前学生要调查、采访、收集信息,有关教学物品的配备,教师课前的演示,课外活动学生的安全问题……这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很大困难,公开课的教学都能精心准备,而一般的课就只是应付了事。数学综合实践课备课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在室内上,也可以在室外上;内容可以上一节课,也可以根据需要上多节课;有时还可以室内室外兼容,甚至放手让学生自学。
(2)课堂交流多样性。学生是多面的,在听课和交流上的喜好会有所不同,除了采用师问生答这一普遍形式,还应注意其他的交流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交流起来。
(3)教学过程动态化。数学综合实践课更要注意这一动态的过程。如果仅仅按教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有些地方会进行得很牵强,学生的知识接受也会受影响。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的人,是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而且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动态性,比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或者没达到教师的预想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这些动态因素,调整教学过程。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考核和测试难把握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动态的,而检查备课时,只是看一看备课笔记是否有这项内容,至于内容的真实性无人去追究。学期测试时,试题无从考查实践课的活动内容,只是将动态的过程以静态的题目出示,学生只要把试卷上的题目解答出来就行了。
二、 数学实践活动课,“吾将上下而求索”
1.实践课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1)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实践课教学的意见,确定实践课内容。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上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要选择适宜学生活动的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处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知识范围、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地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教师的定向引导要有启发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能深化认识,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因此,设计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目标。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生活为载体要突出数学性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
总之,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知识的魅力,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我们的数学教师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创造的场所。
思想决定课堂。我们需要思想的引领者,这样我们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才会出彩,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才会得以发展。愿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在提高活动课的有效教学上不断探求,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为每位孩子添上“自由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