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十八大精神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落实,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其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贯穿;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有效方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强化实践环节和探究环节来进一步丰富数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但由于受到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些老师往往存在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统观念;存在重应试成绩,轻素质养成的传统做法,这与政治课“求新、求活、求实”的“新、活、实”要求存在差距,长期如此,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责任养成。因此,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将十八大精神贯穿到高中政治课堂,是每位高中政治教师的职责所在,很有必要。就高中政治课堂如何贯彻十八大精神,略陈己见。
1全面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找准教材切入点和联系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十八大的主题,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四个根本问题,强调了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等等。因而,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为学生搭建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平台,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统一。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虽然内容编排不同,但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将十八大内容与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以十八大精神作为时政热点和辅助材料,引证到课本的章节内容之中,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经济生活》,在讲授“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内容时,我运用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材料和百色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但生活质量不高;综合国力提高,但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较大,资源利用率低。而后我又投影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自行归纳。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领会明白,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民生之基,不能动摇。这就自然地将十八大的精神实质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2巧设情境,求新、求活、求实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堂好课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好的教学方法必然要体现学科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并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在《文化生活》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发展先进文化”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文化生活的“喜与忧”、“阳光下的阴影”、“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等内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据实强调我国现阶段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人情冷漠、暴力执法、家暴、以金钱论工作托关系等等,必须切实加以解决。深圳“小悦悦事件”,“上海某留日学生杀母事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妻子实施家暴”等个案都反映了我国当前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教师可适时巧设情境提问班上学生:假如你是一位路人,在街上遇到一位跌倒的陌生老人,你该怎么做?看见一位小偷正把手伸上卖菜农民的钱包,是不是该制止,如何制止?让学生带着问题,相互交流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鉴别力。以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作素材,用课本理论观点和十八大报告内容去分析论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有说服力。通过正、反事例,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升华到要做一个“有爱心、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以例论事说理,弘扬和散发正能量,既突出了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又很好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以十八大精神为素材创设题目,提高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提高。要让学生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印记,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十八大精神作为题目材料,让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观点去加以分析说明,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能力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成绩与素质的矛盾,使十八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适应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贯穿;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有效方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强化实践环节和探究环节来进一步丰富数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但由于受到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些老师往往存在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统观念;存在重应试成绩,轻素质养成的传统做法,这与政治课“求新、求活、求实”的“新、活、实”要求存在差距,长期如此,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责任养成。因此,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将十八大精神贯穿到高中政治课堂,是每位高中政治教师的职责所在,很有必要。就高中政治课堂如何贯彻十八大精神,略陈己见。
1全面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找准教材切入点和联系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十八大的主题,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四个根本问题,强调了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等等。因而,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为学生搭建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平台,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统一。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虽然内容编排不同,但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将十八大内容与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以十八大精神作为时政热点和辅助材料,引证到课本的章节内容之中,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经济生活》,在讲授“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内容时,我运用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材料和百色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但生活质量不高;综合国力提高,但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较大,资源利用率低。而后我又投影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自行归纳。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领会明白,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民生之基,不能动摇。这就自然地将十八大的精神实质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2巧设情境,求新、求活、求实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堂好课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好的教学方法必然要体现学科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并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在《文化生活》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中“发展先进文化”这一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文化生活的“喜与忧”、“阳光下的阴影”、“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等内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据实强调我国现阶段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人情冷漠、暴力执法、家暴、以金钱论工作托关系等等,必须切实加以解决。深圳“小悦悦事件”,“上海某留日学生杀母事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妻子实施家暴”等个案都反映了我国当前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教师可适时巧设情境提问班上学生:假如你是一位路人,在街上遇到一位跌倒的陌生老人,你该怎么做?看见一位小偷正把手伸上卖菜农民的钱包,是不是该制止,如何制止?让学生带着问题,相互交流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鉴别力。以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作素材,用课本理论观点和十八大报告内容去分析论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有说服力。通过正、反事例,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升华到要做一个“有爱心、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以例论事说理,弘扬和散发正能量,既突出了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又很好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以十八大精神为素材创设题目,提高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提高。要让学生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印记,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十八大精神作为题目材料,让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观点去加以分析说明,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能力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成绩与素质的矛盾,使十八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适应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