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在教学评价时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实践证明,将发展性教学手段运用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关键词] 发展性教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 主体性 体验成功 发展性教学评价
1引言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当前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如下一些现象和问题:不少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即使理解课本内容,在遇到编程题目时也常常无从下手,多次的“挫败”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消极被动地学习只为应对考试过关。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和程序设计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采用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自身需要,很难让其在较为枯燥的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中体验到程序设计的乐趣。将发展性教学手段运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2 发展性教学
发展性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的学者主有维果茨基、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等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主要理论有“最近发展区”、“教学与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等。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经发展了近20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目前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精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教育观念上都有巨大的转变,即从课堂上单纯进行知识传授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即注意把握总体原则,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3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运用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选用教材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确定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坚定的学习信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主体参与更是有利于打破被动接受性教学和发展性教学的界限,使他们走向互补与融洽,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教学目标创造好的情境,将学习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愿意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有意义的情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变枯燥的“填鸭式”学习为快乐、主动的学习。比如在引入数组的概念时,先给出类似100个数据排序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学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发现采用定义简单变量的形式存储100个数据非常麻烦,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给出解决方案,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做总结,并说明在程序设计中为什么要定义数组以及数组的概念。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在处理一些常用的系统函数时,不是一一讲解、演示,而是让学生自行首先验证体会其用法和运行结果,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程序设计语言中系统函数的类别、用法及详细的语法规则。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提出任务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析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采用由面到点、先整体后局部、逐步求精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能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学生在指定的框架下自己思考并制定创新型实验内容。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讨论可行性->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程序->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各个环节中不仅培养主体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由被动的体验转为主动的体验,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
3.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展性课程教学是从注重知识传授迁移到注重发展智能。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即强调以人为本,既考虑学生主体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具有多维性,又要考虑每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不相同的,具有纷繁的个性差异性,要在每一维度上体现出对全体学生的整体要求及对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体现出多层次性。尽管发展性教学的目标是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但最终的归宿点都是最大限度地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要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高低,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现有教材,以每次课为基本单元,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内容还是在知识考查方面都体现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和讲解新的知识单元时,内容的组织即有面向全体同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又有兼顾接受程度好的学生的拔高的知识及接受程序教学差的学生相关的铺垫知识。如在课堂提问环节,采用因人设问的方式,让较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概念性问题,让中等的同学回答一些需要思索的难度适中问题,让好的同学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在实验题目设置上根据课时安排以及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设置必做与选做题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实验的全部内容并达到实验目的;对能力没达到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开始只要求完成实验的部分内容,同时应予以重点辅导。如在做循环结构的实验题目中,对于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其用一种或两种循环结构,如for…next结构完成单层循环结构的题目;对于中等的学生,提高要求,完成双重或三重循环结构嵌套的题目;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要求其根据题目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结构的循环嵌套,且嵌套层数根据题目而定。
3.3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性教学运用到实际中的重要特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能够回答对老师问题、在实验中能够完成实验要求,即有成功体验的学生,其参与积极性会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体验成功,使他们不断地提高信心,从而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体验成功的愿望,在原有分层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如综合实验进行分组,如:数值计算、数据管理、图形处理、游戏开发等,每个小组都有其特定的实验目的与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爱好去做一些自己既感兴趣又有把握能做成功的实验。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能开启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3.4教学评价时,结果与过程并重
发展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展性教学评价,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分数的评价标准,将评价多元化,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創造和竞争意识、开拓和应变能力、与人交际合作精神作为评价指标,即使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将发展性教学评价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时,注重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即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表现,把其所有的成果和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评估考核的依据。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将整个评价过程分为平时成绩、课外大作业、卷面考核三个评价单元,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上机练习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学习情况。在这一过程考核中,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沟通,帮助分析原因,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大作业包括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拟题目两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兴趣点,利用一段时间完成综合设计题目,并提交相应的程序说明报告。这一环节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课外大作业进行评价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看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真正提高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让学生变“负担”为动力,使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卷面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
4.结束语
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过程。本文将发展性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更主动对过程评价。实践表明,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本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升,曹志鸿.论发展性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9: 2-5.
[2]张英良. 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理论与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9.6:165-167.
[3]王升. 发展性教学的主体参与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2:50-54.
[4]张莉云. 发展性教学理论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 学理论,2008.24(12): 68-69.
[5]郭有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72-74.
[关键词] 发展性教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 主体性 体验成功 发展性教学评价
1引言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当前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如下一些现象和问题:不少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即使理解课本内容,在遇到编程题目时也常常无从下手,多次的“挫败”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消极被动地学习只为应对考试过关。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和程序设计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采用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自身需要,很难让其在较为枯燥的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中体验到程序设计的乐趣。将发展性教学手段运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2 发展性教学
发展性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的学者主有维果茨基、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等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主要理论有“最近发展区”、“教学与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等。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经发展了近20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目前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精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教育观念上都有巨大的转变,即从课堂上单纯进行知识传授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即注意把握总体原则,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3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运用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选用教材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确定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坚定的学习信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主体参与更是有利于打破被动接受性教学和发展性教学的界限,使他们走向互补与融洽,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教学目标创造好的情境,将学习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愿意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有意义的情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变枯燥的“填鸭式”学习为快乐、主动的学习。比如在引入数组的概念时,先给出类似100个数据排序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学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发现采用定义简单变量的形式存储100个数据非常麻烦,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给出解决方案,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做总结,并说明在程序设计中为什么要定义数组以及数组的概念。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在处理一些常用的系统函数时,不是一一讲解、演示,而是让学生自行首先验证体会其用法和运行结果,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程序设计语言中系统函数的类别、用法及详细的语法规则。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提出任务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析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采用由面到点、先整体后局部、逐步求精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能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学生在指定的框架下自己思考并制定创新型实验内容。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讨论可行性->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程序->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各个环节中不仅培养主体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由被动的体验转为主动的体验,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
3.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展性课程教学是从注重知识传授迁移到注重发展智能。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即强调以人为本,既考虑学生主体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具有多维性,又要考虑每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不相同的,具有纷繁的个性差异性,要在每一维度上体现出对全体学生的整体要求及对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体现出多层次性。尽管发展性教学的目标是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但最终的归宿点都是最大限度地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要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高低,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现有教材,以每次课为基本单元,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内容还是在知识考查方面都体现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和讲解新的知识单元时,内容的组织即有面向全体同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又有兼顾接受程度好的学生的拔高的知识及接受程序教学差的学生相关的铺垫知识。如在课堂提问环节,采用因人设问的方式,让较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概念性问题,让中等的同学回答一些需要思索的难度适中问题,让好的同学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在实验题目设置上根据课时安排以及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设置必做与选做题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实验的全部内容并达到实验目的;对能力没达到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开始只要求完成实验的部分内容,同时应予以重点辅导。如在做循环结构的实验题目中,对于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其用一种或两种循环结构,如for…next结构完成单层循环结构的题目;对于中等的学生,提高要求,完成双重或三重循环结构嵌套的题目;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要求其根据题目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结构的循环嵌套,且嵌套层数根据题目而定。
3.3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性教学运用到实际中的重要特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能够回答对老师问题、在实验中能够完成实验要求,即有成功体验的学生,其参与积极性会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体验成功,使他们不断地提高信心,从而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体验成功的愿望,在原有分层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如综合实验进行分组,如:数值计算、数据管理、图形处理、游戏开发等,每个小组都有其特定的实验目的与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爱好去做一些自己既感兴趣又有把握能做成功的实验。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能开启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3.4教学评价时,结果与过程并重
发展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展性教学评价,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分数的评价标准,将评价多元化,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創造和竞争意识、开拓和应变能力、与人交际合作精神作为评价指标,即使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将发展性教学评价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时,注重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即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表现,把其所有的成果和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评估考核的依据。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将整个评价过程分为平时成绩、课外大作业、卷面考核三个评价单元,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上机练习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学习情况。在这一过程考核中,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沟通,帮助分析原因,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大作业包括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拟题目两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兴趣点,利用一段时间完成综合设计题目,并提交相应的程序说明报告。这一环节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课外大作业进行评价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看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真正提高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让学生变“负担”为动力,使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卷面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
4.结束语
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过程。本文将发展性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更主动对过程评价。实践表明,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本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升,曹志鸿.论发展性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9: 2-5.
[2]张英良. 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理论与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9.6:165-167.
[3]王升. 发展性教学的主体参与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2:50-54.
[4]张莉云. 发展性教学理论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 学理论,2008.24(12): 68-69.
[5]郭有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