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在化学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展开,通过分别分析教师,学生在创新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联系现实与开展与化学相关的科技活动,从全方位探讨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设性方案。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兴趣 化学 创造性思维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57—01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
1.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教师应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而不是单项交流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1.3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我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通过这种方式便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探一探,就能摘到桃子”,这样不仅会吸引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就会提出新质疑,就会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如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
2.2 巧妙质疑,激发创新兴趣
化学是一门初中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钠”一节时,就要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当学生看到一系列实验现象后,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抓住时机,及时投影,并提出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而且熔成光亮小球?(2)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不停地四处游动,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3)滴入酚酞溶液后“水”又为什么变红?此时,学生脑子里充满了好奇,从而驱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3、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比如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4、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比如,让学生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利用现有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小实验;利用现有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实验;或结合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查资料等方法查找与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等,通过调查、观察、讨论与动手检测等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发现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兴趣 化学 创造性思维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57—01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
1.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教师应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而不是单项交流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1.3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我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通过这种方式便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探一探,就能摘到桃子”,这样不仅会吸引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就会提出新质疑,就会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如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
2.2 巧妙质疑,激发创新兴趣
化学是一门初中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钠”一节时,就要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当学生看到一系列实验现象后,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抓住时机,及时投影,并提出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而且熔成光亮小球?(2)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不停地四处游动,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3)滴入酚酞溶液后“水”又为什么变红?此时,学生脑子里充满了好奇,从而驱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3、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比如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4、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比如,让学生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利用现有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小实验;利用现有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实验;或结合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查资料等方法查找与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等,通过调查、观察、讨论与动手检测等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发现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