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四美”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过程”部分指出:“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谆谆告诫我们:“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朗读的关系密不可分,把语言文字情感化,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作点粗略的看法。
  一、在朗读中品语言美
  部编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很多篇目用词精准、语言优美生动,富有韵律之感。教师如能引领学生通过吟诵涵咏,定能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完善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七年级上册《春》一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字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小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生命和感情,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嫩嫩的,绿绿的”更能表现草的嫩绿及翠绿,在质感和颜色上更能给人视觉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温暖,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接着用一个比喻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就是轻轻的摸,而且是“母亲的手”抚摸,这就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情和温柔。
  二、在朗读中赏自然美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秀美的自然,奇伟的山川,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我们又怎样去感受呢?唯有通过朗读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来实现,这就是朗读的精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让学生伴随着音乐,用豪迈、赞美的语调,较慢的语速放声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真切地体味到祖国山河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一幅天低云阔、一望无际的壮美雪景图也才会直逼学生的脑海。又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当学生伴随轻快的音乐朗读到“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时,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充分的想象,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天然美景:高耸的山峰,清澈的溪流,五彩的石壁,葱郁的树林,碧翠的竹园。进一步的朗读则会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把自身融入其中,既可在书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
  三、在朗读中寻形象美
  课本篇目中有的文章作者的情感有时显得很含蓄,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也需要学生在文中探索。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文中的情感、体会文中人物的形象,只有通过朗读来实现这一目标。《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学生读着这一段语句,一个神魂颠倒、醉心科举的腐儒形象也就展现在了学生眼前。而“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了低着头替他扯了几时回”一节,多让学生朗读几遍,一个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的形象则定会让学生会心一笑。
  四、在朗读中悟哲理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断文识字的过程,还承载着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反复、高声的朗读中,才能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和所包含的人生意义。《走一步,再走一步》:“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敬畏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当我们在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中就会领悟到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童年的故事,旨在让我们明白:“人生路漫长,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然后就能一个个地克服,最终就能战胜大困难,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故而在教学中,别冷落朗读,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并形成习惯,就能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责任編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不可或缺的素养,健康人格是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具备许多素养,既包括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能力、道德、法律等,也包括通过社会实践和训练获得的经验、技能以及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人格品行、为人风范等。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
期刊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领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有情感都可以通过作文来表达。我们应关注学生写作行为的本身,在这种行为过程中,主客体才能完成统一和融合。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落实作文
期刊
为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骨干作者,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根据《〈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优秀作品奖励办法(试行)》之规定,现决定对《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6至2007年度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奖励(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5名;新人新作奖3名;特别奖9名)。  云南教育报刊社  2007年7月13日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6~2007年度优秀作品获奖名单    一、优秀作品奖(
期刊
人物简介:马敏应,现任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长。1999年8月至2014年9月他在会泽县田坝乡工作,先后任乡少先队总辅导员,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任会泽县新街乡中学校长;2017年8月,调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工作,历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校长。2018年1月,他当选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会泽县第十一、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会泽县人民政府督
期刊
2019年12月1日22时许,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延长线江津段,江津滨江新城南北大道与西江大道交汇处在建桥体突然断了。“江津发布”发布信息:“轨道交通5号线延长线江津段100余米在建桥体发生垂直错位。”“垂直错位?”什么鬼?原来是建筑物或伸缩装置发生的与原界面垂直或接近垂直方向的错位,其实就是断了,就是梁体掉落,难怪有网友惊叹:“学到新名词了!掉落不叫掉落,叫垂直错位!!”  这些年来,类似这样的新
期刊
2020年11月10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部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省份教学内容和考试命题依据说明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9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云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从2020级学生起,云南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及高考命题均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读”,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都有早读课。我们现在的早读现状是到了早读时间,学生拿出相应学科的课本自由读,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这一现状在中小学普遍存在,这样的早读产生了以下问题:早读没目标,毫无效率可言;早读无任务,基本流于形式;早读缺方法,几乎在走过场。早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有多少老师思考过这节看似可有可无的课呢?怎样上早读课才可以让学生真正读起来?如何提高语文
期刊
【编者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可见一斑。早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充分重视早读、努力提高早读的效率已成为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基于学生早读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等早读现状和弊端,云南省施维江名师工作坊把“精准早读”作为研究课题,旨在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研究早读课的有效管理,通过对早读课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课堂控制、效果反馈等方面有效管理的
期刊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Ⅲ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即“为什么考”——“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考什么”——“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怎么考”——“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在这里,笔者基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试题的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所需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线索,对2
期刊
“停课不停学”的线上直播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线上教学与现实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相融合的教学新形态。“停课不停学”,学生处于失控状态,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通过线上直播教学对所教学生隔空性“引导”学习,体现吸引力、感召力、驱动力、掌控力。  一、吸引力  1. 课程内容吸引学生  抗疫期间,学生长时间居家封闭最想了解社会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