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理解与记忆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强调的重要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学生是重大问题。怎样才能理解课文的主旨?怎样才能快速的背诵课文?只要理解了记忆吗?只有记忆了才能理解吗?这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所以搞清楚理解与记忆在语文教学中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的词、赋、表、疏、散文等长篇作品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唐诗、宋词等短篇作品应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而现代文是在切身感受中加强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他们在学习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词、赋、表、疏、散文等古代长篇作品的理解与记忆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接触到的古代长篇作品,主要有《史记》《战国策》《左传》、楚辞、表、疏、先秦诸子散文等作品。虽说大多数都是节选,但篇幅也相对较长,而课本往往出于对作品重要性的考虑,常常要求学生们全篇背诵,所以学生们往往抵触情绪较大,常常一大篇,有多是生僻字,学习的热情不高,自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疏于认真,这也就对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不对症下药,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对大多数的古文作品失去兴趣,从而降低了语文成绩。因为。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古文部分占50%,其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占了绝大多数。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古代文学的了解与掌握,这是新一代高中生必备的素质,进而在高考试题中,部分阅读的分值比例也在上升。所以,一旦对古文学习失去信心,那高考将对你亮起红灯。
归根结底,症结在哪,无外乎就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也才能达到记忆的目的。其实,在课本中的古文作品故事性也很高,但往往由于篇幅较长而节选了一部份,使得课文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或无头无尾。这就降低了文章故事性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大可以脱离课本,寻找原文,像讲故事一样把文章的内容绘声绘色的讲出来,让学生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对课文也有较深刻的印象。之后,再对课文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们才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才越好。所以,在古代文学长篇作品中,应以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自然不成問题。
二、唐诗、宋词等古代短篇作品的理解与记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主要是以格律诗为主,学生们大多认为这也是在课本中最容易背诵的。因为首先它是格律诗,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也不必大费周章的理解其涵义。因为字面意思都浅显易懂,至于它的内涵,则是需要自己去体悟的。所以,在唐诗、宋词等古代短篇作品中,应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只有记忆下来慢慢思考与领悟才能了解诗人的精神与情操。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让我们背诵的诗词吗?我想多少有些印象吧,甚至有些人的记忆积累也多是小时候的,那时候我们知道所背的诗的意思吗,我想没有多少人可以肯定的回答,可我们就是能流利的背诵,甚至可以说成那是不经过大脑的脱口而出。我们不像是在背诵诗,而是像在唱歌谣,这是因为诗词本身的韵律,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多少诗的意思是我们长大了才弄懂的,我想不计其数吧。
心理语言学说,人在孩童时代学习语言,多是在生活中经过反复地接触某些词句,从而获得深刻的符号成为他们的记忆。在接触与记忆的过程中,由不理解到理解,并逐步加深理解,以后又在自己的应用中,逐步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由此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对孩童时代记忆的诗词不能忘却的原因。这其实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高中诗词的学习。
三、现代文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不是很多,有《荷塘月色》《纪念刘和珍君》《沁园春》等。这对学生们的背诵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虽说背的是现代汉语,可是篇幅较长,往往要记住的时间也很长,而且有的是诗词或散文,通常要读好几遍才能在脑海中留下大致的印象。所以,对于现代文,在脑海中形成大致框架才是方法,要让学生们对作品产生共鸣就要在切身感受中加强理解了。
语言的学习得靠自己的体验,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把语言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人才会懂得语言的意义,虽然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眼目睹,要靠自己头脑里“贮存”的经验,或者说已有的认知结构、情感记忆等去联想、想象、分析、比较,以求得间接的知识,从而获得对语言的理解与体味。多数语言都是这样间接领悟得来的。所以,对现代文的学习,要加强切身的感受才行,必须围绕学生的自我感悟来展开。
四、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我认为,语文复习要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面。字音、字形以及文学常识、名句等的掌握属于知识层面,而知识是松散的,零碎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是并不能构成能力,而能力是人的素质的内核,也是高考的终极指向,因此它应成为我们语文复习的最大目标。而方法属于一种技能,技能不等同于能力,但它如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它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语文,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怎样复习好语文。而语文学习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方法,就是你会不会学习;二是兴趣,就是你想不想学习。我们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得卓越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学习,会学习就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巧,事半功倍;方法笨,事倍功半;方法正,硕果累累;方法错,一无所获。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采用最简单的手段,选择最短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不讲究方法,或方法不正确,即使你每天刻苦学习,也不见得会取得好成绩。而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轻松。如果你既掌握了方法,又乐意去学习,那么你在语文学习上就会“身有彩凤双飞翼,取得高分很轻松” 。而如果我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也就解决了方法与兴趣的关系,也就是说既有了好的方法,又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话,备战高考不成问题。
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的词、赋、表、疏、散文等长篇作品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唐诗、宋词等短篇作品应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而现代文是在切身感受中加强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他们在学习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词、赋、表、疏、散文等古代长篇作品的理解与记忆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接触到的古代长篇作品,主要有《史记》《战国策》《左传》、楚辞、表、疏、先秦诸子散文等作品。虽说大多数都是节选,但篇幅也相对较长,而课本往往出于对作品重要性的考虑,常常要求学生们全篇背诵,所以学生们往往抵触情绪较大,常常一大篇,有多是生僻字,学习的热情不高,自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疏于认真,这也就对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不对症下药,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对大多数的古文作品失去兴趣,从而降低了语文成绩。因为。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古文部分占50%,其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占了绝大多数。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古代文学的了解与掌握,这是新一代高中生必备的素质,进而在高考试题中,部分阅读的分值比例也在上升。所以,一旦对古文学习失去信心,那高考将对你亮起红灯。
归根结底,症结在哪,无外乎就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也才能达到记忆的目的。其实,在课本中的古文作品故事性也很高,但往往由于篇幅较长而节选了一部份,使得课文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或无头无尾。这就降低了文章故事性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大可以脱离课本,寻找原文,像讲故事一样把文章的内容绘声绘色的讲出来,让学生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对课文也有较深刻的印象。之后,再对课文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们才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才越好。所以,在古代文学长篇作品中,应以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自然不成問题。
二、唐诗、宋词等古代短篇作品的理解与记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主要是以格律诗为主,学生们大多认为这也是在课本中最容易背诵的。因为首先它是格律诗,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也不必大费周章的理解其涵义。因为字面意思都浅显易懂,至于它的内涵,则是需要自己去体悟的。所以,在唐诗、宋词等古代短篇作品中,应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只有记忆下来慢慢思考与领悟才能了解诗人的精神与情操。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让我们背诵的诗词吗?我想多少有些印象吧,甚至有些人的记忆积累也多是小时候的,那时候我们知道所背的诗的意思吗,我想没有多少人可以肯定的回答,可我们就是能流利的背诵,甚至可以说成那是不经过大脑的脱口而出。我们不像是在背诵诗,而是像在唱歌谣,这是因为诗词本身的韵律,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多少诗的意思是我们长大了才弄懂的,我想不计其数吧。
心理语言学说,人在孩童时代学习语言,多是在生活中经过反复地接触某些词句,从而获得深刻的符号成为他们的记忆。在接触与记忆的过程中,由不理解到理解,并逐步加深理解,以后又在自己的应用中,逐步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由此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对孩童时代记忆的诗词不能忘却的原因。这其实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高中诗词的学习。
三、现代文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不是很多,有《荷塘月色》《纪念刘和珍君》《沁园春》等。这对学生们的背诵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虽说背的是现代汉语,可是篇幅较长,往往要记住的时间也很长,而且有的是诗词或散文,通常要读好几遍才能在脑海中留下大致的印象。所以,对于现代文,在脑海中形成大致框架才是方法,要让学生们对作品产生共鸣就要在切身感受中加强理解了。
语言的学习得靠自己的体验,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把语言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人才会懂得语言的意义,虽然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眼目睹,要靠自己头脑里“贮存”的经验,或者说已有的认知结构、情感记忆等去联想、想象、分析、比较,以求得间接的知识,从而获得对语言的理解与体味。多数语言都是这样间接领悟得来的。所以,对现代文的学习,要加强切身的感受才行,必须围绕学生的自我感悟来展开。
四、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我认为,语文复习要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面。字音、字形以及文学常识、名句等的掌握属于知识层面,而知识是松散的,零碎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是并不能构成能力,而能力是人的素质的内核,也是高考的终极指向,因此它应成为我们语文复习的最大目标。而方法属于一种技能,技能不等同于能力,但它如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它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语文,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怎样复习好语文。而语文学习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方法,就是你会不会学习;二是兴趣,就是你想不想学习。我们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得卓越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学习,会学习就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巧,事半功倍;方法笨,事倍功半;方法正,硕果累累;方法错,一无所获。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采用最简单的手段,选择最短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不讲究方法,或方法不正确,即使你每天刻苦学习,也不见得会取得好成绩。而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轻松。如果你既掌握了方法,又乐意去学习,那么你在语文学习上就会“身有彩凤双飞翼,取得高分很轻松” 。而如果我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也就解决了方法与兴趣的关系,也就是说既有了好的方法,又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话,备战高考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