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家园共育需要家长、教师互相信任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中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践还表明,现在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共同提高,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
■ 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埋怨某某家长不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很少与教师见面、沟通等。并把这类家长归为“不配合者、不支持者”,而渐渐地忽视和远离了他们。其实,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又要忙于繁琐的家务,空闲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因此,家长的“不配合、不支持”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家长,而不是心生埋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家长有了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参与活动的态度也就积极起来了。
■ 家园共育需要沟通与交流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才能达到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 但是,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作出努力,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1.善于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流
早晨家长送幼儿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地离去,教师碰到类似情况时,可以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教师的一种主动负责和关怀的态度,这会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离园活动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契机。我会把幼儿一天中的一些突出表现告知家长,即便说到幼儿的不足,我也总是先肯定他的一些进步再婉转地提建议,让家长有个接受过程。我从被动地回答家长的询问转为主动地去和家长聊幼儿的发展,让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教师关心和关注到了他的孩子。
2.科学实效,重在个别化沟通
家园沟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在共育过程中,还需要相互反馈幼儿的发展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向着目标发展。活动《我长大了!》便是个别化沟通促进孩子发展的成功实例。
幼儿园除了针对幼儿的问题与家庭进行沟通外,还需要针对家长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态度方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认识。
在我国推进幼儿教育、深化幼教改革的进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在研究中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不能仅仅将家长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仅仅将家长工作的目的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切实将家园共育工作做好。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中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践还表明,现在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共同提高,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
■ 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埋怨某某家长不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很少与教师见面、沟通等。并把这类家长归为“不配合者、不支持者”,而渐渐地忽视和远离了他们。其实,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又要忙于繁琐的家务,空闲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因此,家长的“不配合、不支持”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家长,而不是心生埋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家长有了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参与活动的态度也就积极起来了。
■ 家园共育需要沟通与交流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才能达到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 但是,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作出努力,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1.善于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流
早晨家长送幼儿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地离去,教师碰到类似情况时,可以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教师的一种主动负责和关怀的态度,这会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离园活动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契机。我会把幼儿一天中的一些突出表现告知家长,即便说到幼儿的不足,我也总是先肯定他的一些进步再婉转地提建议,让家长有个接受过程。我从被动地回答家长的询问转为主动地去和家长聊幼儿的发展,让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教师关心和关注到了他的孩子。
2.科学实效,重在个别化沟通
家园沟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在共育过程中,还需要相互反馈幼儿的发展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向着目标发展。活动《我长大了!》便是个别化沟通促进孩子发展的成功实例。
幼儿园除了针对幼儿的问题与家庭进行沟通外,还需要针对家长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态度方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认识。
在我国推进幼儿教育、深化幼教改革的进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在研究中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不能仅仅将家长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仅仅将家长工作的目的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切实将家园共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