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改进的深松旋耕整地机械,研究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对冬小麦分蘖、次生根、冻害、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越冬期和起身期深松处理的冬小麦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数均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可以促使冬小麦个体健壮,抗冻害能力增强;群体质量有所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显著,增幅为8.91%,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10.37%,其中深松对冬小麦增产作用显著,其贡献率为62.53%,而肥料分层深施的贡献率为37.47%。同时,深松分层施肥技术促进了肥料施用方式从撒施向机械化深施的转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0.34%。
  关键词:深松;分层施肥;冬小麦;产量因子;耕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S512.1+10.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76-04
  Effects of Subsoiling and Layer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ang Xijiu, Sun Maozhen*, Xu Weixia, Liu Zhonglan, Guo Chunro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Huantai County, Huantai 256400,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subsoiling and layer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on tillering, secondary root, freezing injury,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were studied using improved subsoiling rotary soil preparation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fertilizer amount, the tillering number and secondary root number per plant of subsoiling treatment in the wintering and standing period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rotary tillage treatment. With the subsoiling and layer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the winter wheat plants became stronger and the freezing resistance was enhanced;the winter wheat population quality was improved and the spikes per unit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8.91%; but the g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1 000-grain weight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The yield per unit area increased by 10.37%, which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And to which,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ubsoiling was 62.53% while that of layered fertilization was 37.47%. Meanwhile, the subsoiling and layer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rtilization mode from broadcasting to mechanized deep fertilizing, improved th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nd increased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10.34%.
  Key wordsSubsoiling; Layered fertilization; Winter wheat; Yield components; Tillage method
  小麦连年采用旋耕整地会导致土壤耕层变浅,只有12~15 cm,使耕层和心土层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犁底层,坚硬的犁底层成为耕作层和非耕作层之间水、肥、气、热等交流的屏障,保肥保墒能力下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3]。深松耕作通过深松铲疏松土壤,加深耕层而不翻转土壤,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4,5] 。深松分层施肥技术不仅能促进土壤物理改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改善长期以来由于使用大量化肥造成的增肥不增产现象[6],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某些作物的产量及质量[7]。相关研究表明,深松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平均增产8%~15%[2]。Sharma等[8] 指出, 在土壤上干下湿条件下, 深施氮肥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Westerman等[9] 研究发现, 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土壤深层施肥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石岩等[10~12] 在山东莱阳的研究结果表明, 20~ 40 cm 施肥处理的土壤中、下层根量和小麦产量分别显著高于0~20 cm 和60~80 cm 施肥处理。   由此可见,关于土壤深松和肥料深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上述两者相结合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研究尚少见,而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大的需求。针对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需求问题,2013年山东省桓台县农业部门对已有的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械进行了技术改进,创造性地加装了电动分层施肥装置,研制出“深松旋耕分层施肥联合整地机械”,实现了深松和肥料分层深施的有机结合。该机械前面为旋耕机,后面为深松铲和施肥装置,单幅作业宽2 m,设4个深松铲,深松铲宽度为20 cm。 本试验通过分析深松分层深施肥料(以下简称深松分层施肥)和传统整地、肥料施用方式对小麦分蘖、次生根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深松分层施肥的增产原理及实际效果,可为大面积推广深松分层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桓台县唐山镇西莫王村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褐土,质地为中壤土,播前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6 g/kg、全氮0.85 g/kg、碱解氮60 mg/kg、速效磷21.8 mg/kg、速效钾147.0 mg/kg。播种前,上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
  供试小麦品种为优质中筋冬小麦鲁原502;供试肥料为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 =16-20-6)及尿素46%。
  1.2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90 m×8.8 m=792 m2。处理1:肥料(硫酸钾型复合肥,下同)地表撒施525 kg/hm2+旋耕+播种串施肥料225 kg/hm2,旋耕深度15~18 cm(原种植习惯);处理2:旋耕+播种串施肥料750 kg/hm2,旋耕深度15~18 cm(现种植习惯,CK);处理3:深松分层施肥525 kg/hm2+播种串施肥料225 kg/hm2,深松深度25 cm,肥料分层深施于8~25 cm;处理4:肥料地表撒施525 kg/hm2+深松整地+播种串施肥料225 kg/hm2,深松深度25 cm;4个处理肥料串施深度均为3~5 cm。
  2013年10月12日播种,基本苗为210株/m2。春季冬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追肥方式:畦带内均匀撒施,浇水溶化渗入地下。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分蘖及次生根数调查冬小麦越冬期、起身期每处理取50株,调查分蘖数和次生根数。
  1.3.2冻害情况调查起身期每处理取50株,调查冬小麦冻害情况。
  1.3.3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成熟期实收测产,考查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1.4数据处理
  运用DPSv7.05版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分蘖及次生根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分蘖和次生根数量有一定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起身期深松处理比旋耕处理平均增加2.35个分蘖和3.25条次生根,越冬期平均增加1.05个分蘖和0.60条次生根。越冬期和起身期深松处理冬小麦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数均高于旋耕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李涛等[13]试验结果一致。
  已有研究结果证实, 增加土壤深层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 将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土壤深层储水[15, 16] 进而影响到地上部生理特性和产量[9,12]。由表1看出,越冬期和起身期肥料串施处理(处理2)比表施处理(处理1)的单株次生根分别减少0.10、0.40条,分析原因可能是肥料串施深度较浅且相对集中,对根系造成损伤,俗称“烧根”。而肥料分层深施(处理3)比肥料表面撒施后深松(处理4)能提高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次生根数,但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表1)表明,土壤深松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单株分蘖能力,增加次生根条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生长,实现壮苗,为冬小麦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2.2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冻害的影响
  2013~2014年度试验区冬小麦越冬期间气温较常年偏高,12月和1月平均气温较同期分别偏高2.8℃和4.8℃,尤其是1月上旬偏高6.3℃,没有出现低于-10℃的极端低温,冬小麦冻害普遍表现较轻。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旋耕处理的冻害现象比深松处理要重,旋耕冬小麦冻害表现为基部叶片从叶尖处干枯1/2左右,深松处理冬小麦冻害表现为基部叶片从叶尖处干枯1/3左右,表明深松处理对提高冬小麦抗冻能力有一定作用。
  2.3不同耕作方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耕作方式是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处理3产量最高,达到8 571.90 kg/hm2,比常规耕作方式(处理2)增产805.35 kg,增幅为10.37%;比处理4增产301.80 kg,增幅为3.65%;比处理1增产1 015.50 kg,增幅为13.44%。深松和分层施肥对冬小麦均有增产效果,其中深松对冬小麦增产作用显著,其贡献率为62.53%,而肥料分层深施的贡献率为37.47%。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公顷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其中深松处理(处理3、处理4)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与旋耕处理(处理1、处理2)相比公顷穗数增加39.45万,增幅为8.91%,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深松处理冬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分别比旋耕处理增加1.57 g和0.07粒,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4不同耕作方式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深松作业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入土壤中,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化肥撒施相比,化肥深施10 cm的利用率可由35%提高至50%[2]。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间的肥料偏生产力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处理3的最高,为27.21 kg/kg,比对照(处理2)提高2.55 kg/kg,增幅为10.34%,比处理4提高0.96 kg/kg,增幅为3.66%。深松分层施肥处理一方面实现了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了活土层;另一方面将肥料分层深施于8~25 cm土层中,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促进了冬小麦增产。以上结果表明,深松分层施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可以促使冬小麦个体健壮,抗冻害能力增强,群体质量提高,公顷穗数显著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同时冬小麦根系下扎深,后期早衰差,冬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同时,深松分层施肥技术促进了肥料施用方式从撒施向机械化施肥和深施转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在促进冬小麦产量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土壤耕作方式是对作物生产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17,18],作物产量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19]。深松分层施肥技术能够在增产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主要原因是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储水能力[20],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形成一个上虚下实的土层结构。其中,耕层土壤的松散结构易于蓄水、脱盐碱、疏通空气、增强热交换等,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利用,而实部土壤的小孔隙结构则有利于地下水上吸,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相当于作物的土壤水库[6]。应用化肥深施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的损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促使根系向下扎,扩大根系生长量,增强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14,21]。深松分层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大田作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正海.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试验[J].河南农业,2014,5(上):42.
  [2]史国强,赵高峰.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6):20-21.
  [3]刘绪军,荣建东.深松耕法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1):9-11.
  [4]Borghei A M, Taghinejad J, Minaei S, et al. Effect of subsoiling on soil bulk density, penetration resistance and cotton yield in northwest of Iran[J]. Int. J. Agri.Biol., 2008,10: 120-123.
  [5]吕美蓉,李增嘉,张涛,等.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10,26(1): 41-46.
  [6]郭志军,佟金,周志立,等.深松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169-174.
  [7]曾德超.机械土壤动力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Sharma B R, Chaudhary T N. Wheat root growth, grain yield and water uptake as influenced by soil water regime and depth of nitrogen placement in a loamy sand soil[J]. Agricultural Water Mangement, 1983,6(4):365-373.
  [9]Westerman R L, Edlund M G. Deep placement effec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n grain yield, nutrient uptake and forage quality of winter wheat[J]. Agronomy Journal, 1985,77:803-809.
  [10]石岩,于振文,位东斌,等. 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干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1):38-42.
  [11]石岩,位东斌,于振文,等.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1, 15(3):180-183.
  [12]石岩,位东斌,于振文,等.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73-575.
  [13]李涛,李金铭,赵景辉,等.深耕对小麦发育及节水效果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3(3):18-20.
  [14]王尔龙.化肥深施作用与操作技术探讨[J].耕作与栽培,2002(2):25.
  [15] Zhang X Y, Pei D, Chen S Y. Root growth and soil water ut-ilization of winter whea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04, 18: 2275-2287.
  [16] Entz M H, Gross K G, Fowler D B. Root growth and soilwater extraction by winter and spring wheat [J].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1992, 72: 1109-1120.
  [17]Elnazif S A,Luo X W.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llage management and working depth on maize production [J].Journal South China Agric.Univ.,1999,20:85-95.
  [18]Creaswell H P,Painter D J,Cameron K C.Tillage and water content effects on surface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shortwave albedo[J].Soil Sci.Soc.Am. J.,1993,57:816-824.
  [19]Chaudhary M R,Rachhpal Singh,Gill K S.Deep tillage helps increase crop yield in coarse-textured soils[J].Indian Farming Janu.,1997,23:12-13.
  [20]赵金.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的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21]李平,刘大志.化肥宜深施[J].新农业,2003(5):29.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免耕、深耕、传统耕作花生试验田调查杂草种类、数量、鲜重和花生产量。结果表明,3种耕作模式花生田杂草的种类和优势种群基本相同,但杂草发生密度不同;在花生花期和结荚期,3种耕作模式中免耕田杂草鲜重最低,传统耕作田最高;免耕和深耕耕作模式下花生产量均比传统耕作方式提高,其中免耕较传统耕作增产10.74%,深耕增产6.27%。  关键词:花生田;耕作模式;杂草;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2
期刊
摘要: 以东北典型产区种植的3个晒烟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双因子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晒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晒烟品种中部叶发育过程中NR活性呈单峰曲线,高峰在叶龄27 d;Inv活性呈下降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青黄叶、大白花品种氮代谢较强,总氮和烟碱含量较高,而大叶黄碳代谢较强,烟叶糖含量较高;在传统施肥基础上,适当降低施肥水平可有效调控晒烟
期刊
摘要: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山东平邑金银花主产区的产品初加工及包装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金银花;初加工;包装  中图分类号:S567.7+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125-02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本草纲目》首次对金银花名称
期刊
摘要: 为了解山东省田间粉虱寄生蜂情况,于2012年对山东省6市9个地点作物上的粉虱寄生蜂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种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仅在青岛地区(ChY4)发现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被寄生蜂寄生的现象,通过分子鉴定该寄生蜂为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进一步研究证明本地区丽蚜小蜂可以寄生烟粉虱
期刊
摘要: 通过甘薯品种的选择及原料、辅料对甘薯全薯果酱品质影响的测定,确定低糖甘薯果酱新配方(以各组份的质量配比计):以甘薯∶水为1∶1的薯泥为基础,低酯果胶Ⅲ 0.5%,麦芽糊精5%,白砂糖2%,D-异抗坏血酸钠0.3%,柠檬酸 0.6%,氯化钙0.05%,pH值5.8。  关键词:甘薯全薯果酱;低糖;麦芽糊精;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新配方  中图分类号:S531:TS21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  以在果树上广泛应用的6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铃木氏果蝇实验室种群及山东济南、泰安、莱芜、烟台、云南富民和浙江温州等6个地区田间种群成虫对这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的相对毒力低于甲维盐、多杀霉素、印楝素、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莱芜种群对印楝素LC50抗性倍数为3.28,敏感性较低外,其它种群对几种药剂均处于敏感阶段。  关键词:铃木氏
期刊
摘要:  以25个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PAGE和SDS-PAGE技术对小麦醇溶蛋白及麦谷蛋白进行分离,用以鉴定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醇溶蛋白PAGE技术对蛋白质组分的分离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和特异性,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是目前小麦品种鉴定的主要方法。麦谷蛋白SDS-PAGE技术具有谱带清晰、分辨力较高等特点,但操作繁琐,分离时间长。对于醇溶蛋白难以区分的品种,麦谷蛋白可作为品
期刊
摘要: 以郯城县青萝卜翡翠绿、弯腰青及当地原有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18日种植的青萝卜产量和品质均较好;每666.7 m2种植12 000株时产量最高;钾肥对萝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长后期喷施液面肥料增产明显。  关键词:农艺措施;郯城县;青萝卜;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3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
期刊
摘要: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选取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总值与各农业生产部门产值进行关联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预测山东省农业总产值及各部门产值未来5年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对相关预测值进行灰关联分析,比较实际数据的关联度与预测值关联度的异同,深入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不断发挥种植业、牧业、渔业的已有优势,因地制宜加快林业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
期刊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重金属Cu、Zn在烟台滨螺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滨螺软体部分足部、头部、肌肉组织和内脏囊中重金属Cu的含量分别为2.1、6.2、5.5、20.8 mg/kg,重金属Zn的含量分别为1.1、0.8、1.0、2.6 mg/kg,内脏囊中含量最高,其它三个组织含量差别不大。培养3 d后Cu、Zn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均下降,内脏囊中降幅最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