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应用研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常以图案的形式配以绚烂的色彩,在各朝各代的服饰、瓷器、书画、乐器等文物上出现。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搭配形式和出现规模处于鼎盛阶段。传统艺术审美下的文字形成了图案,与带有分级属性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对规制的敬意和对吉祥寓意的崇尚。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了该艺术形态展现的意蕴内涵,对新时期背景下塑造民族艺术之魂的道路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吉祥图案;色彩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世界范围内一个极其独特的人类意识集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吉祥寓意的追求极具代表性,甚至发展出了吉祥文化。从吉祥文化的形式上看,常以代表吉祥意义的文字符号以及由吉祥文字嬗变而成的图案或是单纯的有吉祥象征的平面图案装饰等作为艺术呈现载体,其内核是华夏民族将儒、释、道宗教信仰和文化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吉祥文化是一种官方与民间一致的、独特且美好的生活化意识形态,其发端于华夏大地本土,影响范围广,存续时间久。
  一、明清时期文字图案、色彩的运用
  (一)明清时期文字图案的运用
  在华夏民族的发展史中,作为华夏文明诞生以及汉文化绵延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汉语言文字与汉民族的审美趋向和情趣之间发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对于文化审美意趣来说,汉字亦字亦图的独特外形不仅承载着千年以来的民族文化意识信息,还可以作为民族艺术的代表,拓展和丰富艺术的表达方式。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审美造就了其本身的情趣,使其成为语言文字品类中为数不多、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体系,它既可以用文字的形态来表达直观意思,又可以用文字的公约性意识来传达语言信息。文字既是工具,又是艺术;既是语言媒介,又是文化载体;既是信息的集合,又是意识共同体。相对于非华夏文明体系的文字,汉文字的独特属性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审美意识和历史痕迹。
  从历代出土和流传至今的文物来看,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就将文字图案装饰在织物之上。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至明清时期,文字图案这一装饰手法已成为皇室贵胄和平民百姓都广泛应用的一种艺术。此时文字图案的发展已然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有学者称此时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阶段。可见,明清时期对美好生活的寄愿是当时运用装饰图案最直接的表达。
  吉祥文字图案,一般直接利用我国文字吉祥祝语的含义来表达祝福。比如过寿时贴寿字,婚礼洞房贴喜字,祝贺时常以百寿图、百福图作贺礼等,将文字图案化可以增添字的美感和神韵。在书法中,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通过调整笔画的起笔、落笔、笔锋、转折,笔画之间的疏密与结构关系及笔画的长短、粗细等细节,将字体结构调至一种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状态,在视觉上能呈现排列的有序性和装饰的神韵。
  (二)明清色彩的运用
  因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明清时期对颜色的命名规则今人熟知者甚少。我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等影响颇深,万事万物都要贴合某种象征性意义。在传统语境下,建筑、服装、器皿陈设等都自有其独立又统一的配色原则。
  从流传下来的古代典籍、詩词歌赋和小说笔记等文字记载中,我们能够发现古人喜爱文学经典,比如青玉案、如梦令、水龙吟、风入松等,这些既是词牌名,也是古人根据灵感而给颜色起的名字。动植物、建筑、自然景色、矿石、中草药、服饰等器物也能用来给颜色命名,比如石榴裙、老僧衣、郁金裙、紫花布等。
  总体而言,明清时期古人对色彩的应用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从保存至今的各种用色丰富而艳丽的器皿中可见一斑。留存至今的文物更多的是皇家和贵族使用的空间、物件、服饰等,平民百姓的物品因历史原因不易留存。人们今天看到的更多是带有规制等级的建筑装饰、服饰和工艺品。
  从这些物件上看,古人极喜爱“装饰”,而且“装饰”非常讲究象征意味。比如用色数量最多的绛色,搭配相应的吉祥文字和图案,可视为对吉庆、盛典、庄重的崇尚。绛色即是现代汉语中所称的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正红色,从名称上就能看出绛色几乎是被视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颜色,可见其数量之多、分量之重。但绛色在古时很难染出,所谓“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也”“大红难染,染成者即为巧工”。在明清时期,当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绛色才变得相对容易染成。红色系的颜色一般都是在最重要、规制最高的场合、事物中使用,比如皇帝的“朱批”、结婚时的“喜服”、节庆之日的“红灯笼”,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出古人对红色的重视。
  另外,明清时期黄色、蓝色、绿色使用也较多。因为红色服饰的庆典性氛围浓厚和黄色服饰的等级规制严格,所以这两种颜色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被经常用到,反而蓝色织绣物品较为常见,且更多的是蓝色做底,辅以黄色图案的组合。比如:品月缎平金银绣菱形藕节万字金团寿纹夹氅衣、蓝色金字双喜纹织金缎等。蓝色的工艺品和物件众多,比如驰名海外的青花瓷,其器物造型优美、配色典雅,彰显了我国古人的审美喜好。又如帝王喜爱的青金石矿物,做成的首饰也被现代人所喜爱。另外,点翠工艺在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种蓝绿色饰品富有光泽、色彩鲜艳,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备受皇家贵族们青睐。
  二、明清文字图案、色彩的意蕴内涵
  (一)权力等级的象征
  自从唐代开始,黄色被视为皇家的颜色,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色彩具有标示等级规制的特殊作用。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等级规制更加清晰。黄色明度较高,视觉明艳,在服饰方面,明黄是最高等级的颜色,专属皇帝使用,如果旁人用了就是僭越,有杀头之罪,但得到特殊荣誉的人,可被皇帝赐予“黄马褂”,以表示皇帝的嘉许。比皇帝稍次一等的皇妃、贵族可使用金黄色,而最末等的平民,能用到杏黄色就非常不错了。
  不仅单色能够标志等级的划分,色彩的组合运用也能够用于区分等级规制。故宫和颐和园的建筑装饰就是用彩画来雕梁画栋。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和玺彩画,这种彩画借鉴了明代晚期的官式旋子彩画,因明代的旋子彩画成熟且完善,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彰显皇族权力,将明代旋子彩画发展出更高规制的新类型—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最大的特点是在额枋中间画不同的龙凤图案,意指皇族。龙凤图案中间穿插着各种花卉图案,构图饱满,呈现出一种既威严又活泼的感觉,表面沥粉贴金,看起来极其奢华。和玺彩画只用在等级最高的宫殿之上,比如北京故宫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用的就是金龙和玺彩画,太后居住的慈宁宫用的是龙凤和玺彩画,殿宇弘义阁次之,使用的是龙草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结合在一起,远远看去十分壮丽。   等级比和玺彩画低一级的是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主要使用抽象化、简约化的涡卷瓣旋花来填充主体画面,花纹与色彩搭配在不同的建筑中,呈现相似且统一的规格,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弧形线条、规律的几何图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有时也可以画龙凤,有时洒金粉,有时不洒。旋子彩画一般出现在次等宫殿与寺庙中。
  比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等级低的是苏式彩画。因为其规制低,所以约束少。苏式彩画的画法呈现出非常灵活且生动的状态,其取材广泛,底色以暖色系的铁红、土黄色为基调。在乾隆时期,苏式彩画色彩更加艳丽,正如这一时期其他工艺品呈现出来的繁复审美情趣一样。苏式彩画常在园林建筑—亭、台、廊、榭等处出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正是因为明清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强大,艺术领域才能处处开花,形成繁盛局面。反过来,艺术也必须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色彩与图案的应用标示着使用者社会阶层的高低。
  (二)吉祥象征内涵
  古人对吉祥内涵的诉求很大一部分见诸其将文字图案化的吉祥文字图案纹样。比如由“寿”字演化出来的寿字纹,其种类颇多,有团寿纹、长寿纹和方寿纹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寿字纹既可以作为文字单独用于器皿、服饰、家居装饰物等方面的装饰,又可以通过创造性变体,逐渐演化成一系列有规律的图案。比如,在或方或圆的几何形外轮廓里,填充适合的“寿”字纹样,这样字形结构就不再遵循原体,而是将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笔画进行构图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讲求对称式的构图原则,对笔画进行抽象的创造,如解构、挪移、变形、重组等,但即便是脱离了原本人们熟知的形态,其图形纹样和适当的留白也能传递给人以饱满且充足的感受。将不同的寿字体组合起来形成万寿图样,从纹样布局的形态来看,能呈现一种百态共存、热闹兴盛的场景。深挖其背后的寓意和图的谐音,便可理解其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能量十足。
  文字与自然植物花草纹、动物等形象的组合更丰富。比如中国传统名花牡丹,自唐朝起就备受青睐。古人认为牡丹是百花之王,是繁荣昌盛、富貴吉祥的象征,所以牡丹备受帝王喜爱。在器皿、室内陈设、服饰中,常能见到将牡丹图样与文字图案互相搭配的装饰手法。民间对吉祥寓意的追求也纷繁多样。比如古人认为椿树是长寿之树,多用以比喻父亲;萱草被认为是忘忧之草,用以比喻母亲。因此,父母生辰日友人所赠的匾额多以“椿萱并茂”作为标准语,另也有用仙鹤、青松等动植物意象来祝福人长寿。这些用文字移情、做装饰,辅以动植物形象的装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古人的生活,增添了日常审美和欣赏事物的情趣。
  三、结语
  明清时期,吉祥文字图案与色彩之所以蓬勃发展,与当时社会稳定及统治阶级对工艺美术的热爱分不开。明清两代在历史上属于封建社会发展完善与成熟的阶段,商业贸易繁荣,社会经济昌盛,文学、艺术、手工业等工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达而达到了鼎盛时期。正是在经济繁荣的社会环境下,文字图案、色彩、纹样图案等被应用在更多事物上,成为彰显统治阶级的诉求和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载体。
  今天,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普遍较为刻板,回顾并传播吉祥文化这一文化剪影有助于使中国的形象立体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建筑、器皿、服饰、绘画等载体中艺术元素的运用,更要挖掘其内在的核心意识和精髓,因为中国文化不仅是历经沧桑后的积淀,还是华夏民族文化之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为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道路上不忘本心,建立更加良好的民族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甘露,1989年生,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郭浩,李健明.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常颖,靳埭强.吉祥文字的图形化研究[J].美术大观,2006(9):106-107.
  [3]李栋良.探源溯流,五色弥新—“2020年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综述[J].美术观察,2020(12):29-3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多媒体和数字化等手段,可以全方位展示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向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笔者结合基层博物馆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陈列展览的数字化发展新模式,用科技手段展示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数字技术;博物馆;文物展览;应用  互联网和数字化是当今最鲜明的时代
期刊
摘要:随着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以及新冠病毒疫情暴发,良渚面临“后申遗时代”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叠加期的双重挑战。良渚博物院作为宣传展示良渚文化的重要窗口,积极求变,持续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宣传展示良渚文明成就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在“后申遗时代”与“后疫情时代”,良渚博物院将继续创新求变,实现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后疫情时代;良渚文化;良渚博物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不朽文化传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的结晶,即无数的古代艺术品不断流传至今,对它们进行鉴赏,有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在对我国古代艺术的解读与传承中,鉴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透过鉴赏,能够将我国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民族文化特征,经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洗礼,绽放其璀璨的光辉。本文围绕当前中国古代作品中书画作品的传承与鉴赏进行分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者,需要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注重文化脉络的延续。宝岛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的魅力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湾历史博物馆都是以中国的历史为主,在藏品类型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但承载着不一样的文化。本文首先提出了两馆的现状和主要内容,之后结合现状,分析两馆发展脉络,探究其发展方向,彰显历史
期刊
摘要: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离不开孕育自身的文化土壤,离不开时代、民族、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艺术是观念、思想、意识表达的一种媒介,油画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是图像表现语言的一种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地侧重立足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杨参军先生作为中国油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其油画作品更多地吸收了中国元素,在西方油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
期刊
摘要:具象油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具象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油画语言得到了创新与拓展,形成了多变的构图、主观的色彩和多元的造型理念。对具象油画语言进行深度研究,选取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作品进行分析论证,不仅能够提高艺术学习者的知识素养,还能为具象油画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具象油画;多样性;语言特征  一、具象油画语言  具象油画贯穿绘画史的每一个时期。具象作为一种
期刊
摘要:《九峰雪霁图轴》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墨笔画,描绘隆冬时节雪后初晴的山间景象,构图新颖别致,风格雄浑。本文从构图方式、笔墨技巧两个角度赏析黄公望《九峰雪霁图轴》的艺术特点,继而以《九峰雪霁图轴》为例,分析黄公望画作中以“内心之山水”取代“具体之山水”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黄公望;《九峰雪霁图轴》;构图方式;笔墨技巧;审美趣味  朱良志评黄公望,以“浑”来概括子久的全部绘画精神。他认为“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相继设立文物保护修复学科,其制定的培养目标不断从学术理论型向应用型或技术型转变,文物修复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配套设施之一。然而,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并不理想,存在仪器设备缺乏、配置不当以及不适用于教学实践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文物修复实验室硬件设施的配置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建设文物修复教学实验室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院校;文物修复;仪器装备;实验室  近年来,培养文物保护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现代公共文化的重要部分,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始出现诸多问题,这严重威胁了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合理利
期刊
摘要:生存,永远是民营美术馆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经营状况的好坏,一方面与各地的人文环境有关,也与各家民营美术馆的经营策略密不可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本土民营美术馆一直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53美术馆作为广州市首家非营利民营美术馆,自2010年开馆至今,已有11个年头,其历程对于广东民营美术馆生存现状的分析极具参考价值。本文尝试对53美术馆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一窥广东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