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边界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敬重崇拜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偶像。也许有人会把KateMoss、Naomi Campbell作为心里的女神;也有人会把Karl Lagedeld、Marc Jacobs视为上天赐予的男神;但在时尚圈里你却不可忽视她们这类人的存在:Anna Wintour、Franca Sozzani等。但今天她们二位并不是我们要说的,CeciliaDean是今天的话题主角。相信时尚人士对她的名字一点都不会陌生,她是全球最顶尖的时尚艺术杂志《VlSIONAIRE》和《V》杂志的创刊人。Cecilia并非像Anna wintour那樣商业,也不像FrancaSozzani那样文艺,她是纯粹为艺术而生的人。而她充满个人魅力的着装风格被国际时尚界奉为最具着装风格的时尚偶像。
  这次一向对当代艺术和装置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设计师叶谦,将他的新一季2014年春夏系列的灵感缪斯女神寄予了这位他仰慕已久的时尚艺术杂志女主编Cecilia Dean。独立时装品牌YE’S—贯以前卫,却不失优雅的风格形象示人。而叶谦在他的设计中融合了个人最擅长的解构主义手法,在YE’S的每一件设计单品上都能清晰地看到设计师对自我风格的坚持和对时装艺术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如此钦佩、敬重Cecilia Dean,并以《SOMEONE LIKE CECILIA》(像西西莉亚一样的人)为新系列女装名。
  Cecilia本人曾2个年度被美国时装公会颁发的最佳衣装奖,原因却是当那些时尚编辑和时尚达人们跟随潮流时,她偏偏没有。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流于俗套!她的身形并不娇小,所以她有时会穿西装西裤,很男性化;但有时她也会很女性化,穿一条复古的长伞裙;有时又穿可以很随性的T恤牛仔裤。在时尚圈有一定地位的她,身上很少会出现大品牌,她曾经说:“在别人身上穿得好看的衣服,在我身上并不会一样,我就是知道自己要穿什么,有时你也得要舍弃潮流。”这和YE’S设计风格的主导概念“不按常理,反其道而行”同出一辙,且以CEClLIA式,在不同场合下的穿着风格为设计系列出发点,在整体简洁轻松优雅的基调上面创造了一个熟悉但又崭新的新派女性形象,如日常的大衣、外套、裤装搭配富有YE’S品牌特色裁剪的解构风格裙装,实穿又不乏新鲜感。
  “Yes js No!”,叶谦希望可以倡导当下青年先锋理念和不拘于常的生活方式。并以此系列向当下社会的一些活跃在艺术界或其他领域同样富有创造力的女性致敬。
其他文献
一个艺术爱好者每年会看多少场展览?这个问题无法统计出确切的数字,但无论是每周一看或每月一看,只要在当代艺术的海洋中徜徉已久,“艺术”这个字眼仿佛就变成了一种“姿势”。人们谈论艺术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揣测艺术家的动机、心理和技法,高谈阔论或牵强附会,即便生搬硬套也要给“艺术”加上观点。这是普遍的现实,卻脱离了最根本的真实——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好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话谁都会说,但是看到阳江组的最新个展
期刊
君当如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国人对竹子的情节可谓深远,文人们更将之喻比君子,不仅因为其清新俊朗、青葱常驻;也因为它柔中有刚,正直有节。作为一个轻文艺的原创服饰品牌,“素白已然”想重拾古人的这份雅致,其新季系列作品“竹间”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纯净的情怀。  “素”——朴素,“白”——简洁,“已然”——就是這样,品牌的名字已经直白地表明了它的核心设计理念,一字记之日“简”。“素白已然”
期刊
音乐  《Kyarypamyupamyu》这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原宿系歌手。我喜欢的不仅是她,而是包括她在内的,负责这个艺人的一组工作团队。无论是她的长相、音乐、造型还是MV都充满了个性,这种风格令我非常喜欢。  书籍  《圣经》  对于基督教徒的我而言,《圣经》绝对是我生命中对我最重要的一本书。它记载了神的话语,教導我要做一个心胸开阔、充满爱意的人。它很大地改变了我性格中曾经恶劣的部分,也相信它能够
期刊
设计师周易在去伦敦之前对英国的生活没什么概念,但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让她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设计上来讲,欧洲整体的设计思路是很活跃的,理念比较前卫,每个设计师都有古灵精怪的想法。在圣马丁学习的几年对周易的人生有不小的改变,伦敦是一个多元化的大都市,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鲜事发生,无论你是电子音乐迷还是古典艺术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周易目前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读工业设计
期刊
设计师Percy Lau今年刚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珠宝设计专业毕业,就读期间她遇到了一位恩师,不但帮助她更加了解自己,还让她发现通过珠宝设计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她说:“与其说我去学习这个专业,不如说是这个专业发现了我。”所以“设计”到最后也成为了她最擅长的“语言”。  国外的生活改变了Percy Lau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让她看清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也认清了自我价值。四年前,她刚开
期刊
托現代科技的福,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向虚空无限扩张的同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了。远方已不再是每个人都心驰神往的处女地,因为大家即使没有亲身体验,也能在各种有限的屏幕方框里认识自然、阅读远方的风景。三维世界正在被压缩成单一的平面,超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很多人对这种科技侵略怀有本能的抵触情绪和深刻的不信任感,但是来自台湾的首饰设计师李恒却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传统与科技就像相对论,在历史洪流中,传统在属于它
期刊
红木手作品牌“复雅堂”这个颇具气质的名字,来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个含义隽永的句子。对于在杭州生活了十年的设计师潘春明来说,这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常常成为他设计的灵感来源——古人的智慧博古通今,就像传统的手工艺那样一脉相承。因此,潘春明希望能在他的红木手作制品上,传递出符合当代雅士的审美情趣,能够经得起不断地推敲和琢磨,历久弥新。  选择红木作为创作材料,缘于潘春
期刊
很多人看到李一伊的硕士毕业设计《TinyObservation》时,都会猜测她想通过这组有装置意味的首饰设计来表达什么。这是多数人习惯的思维方式,在观赏一件设计品或艺术作品时,总希望无限接近作者的思考,好像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理解。其实,设计者本身并没有那么苛刻,李一伊更看重的是,观看的人能从她的设计中生发出不同的联想,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而这种通过作品在设计者和观者之间建立的交流
期刊
“谁说情绪化不能是美,谁说金银宝石珍珠才能佩戴,厌倦单调的表情和冷静,最好可以带上哭,穿上笑,把失落、兴奋、烦恼和疼爱都用想象力表现出来一同分享!”这是香港独立首饰设计品牌Bittergrain系列作品“Emotions”的文案,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设计师Tara Ko的设计理念。Tara Ko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2004年成立Escafe Studio,致力于平面及广告设计,由于工作室是
期刊
设计师郭城的作品大多和身体有直接相关,但呈现形式各异。他喜欢研究在特殊情况或场景下个体或小群体的行为,提取其特征并尝试引申到其他可能相关的情景,以引起共鸣。其中很大一部分会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一些下属学科的原理和分析方式,乍看特别理性,实则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名為“Mouth Factory”的作品是由一系列以嘴部行为为动力的机械和相关视频组成的互动装置,灵感源自郭城对“人体增强”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