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指快算是在传统珠心算基础上,经过改良、创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课程,是以4-10岁的儿童智力开发为宗旨,运用一双手快速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的一门学科。
众所周知,幼儿在最初进行计算的时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借助手指,借助手指形象直观,方便。但一双手只有10个指头,计算范围超过10就无法进行。而手指快算则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解决这一难题。它的计算过程直接在手上体现,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脑袋想,手指不停的掰算,调动了各个感觉器官,实现了手脑并用,协调统一,不但能计算百以内的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运算过程直观形象,简单易学。在此,本文仅以百以内的加减运算为例进行讨论。
一、手指快算具有以下特点
1、简单易学,科学实用。摆脱了过去学龄前儿童数学计算传统的教学方式,依赖于小木棍或算盘的现象,减轻了孩子的负担,加减运算以创造性手指游戏活动为载体,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符合规律,形象直观。适应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将计算的过程直接与手指活动结合在一起,辅以朗朗上口的计算口诀,有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原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手指快算这一课程已在国内的很多大城市中推广,笔者也有幸接触到了这种非常简单易学的快速计算方法,并在我所教授的孩子当中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0以内加减法手指快算的学习共分三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初级阶段以学习清楚无误地从1数到100,两位数的直加直减以及两位数5升的加减连算为主。中级阶段开始学习两位数进退位的知识。高级阶段学习百以内两位数的任意加减运算。三个阶段共计100课时,较之小学阶段需要孩子花费整整两年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百以内的加减运算,手指快算则帮孩子大大缩短了学习基础数学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发展别的学科和技能中去。在笔者的实验班上,以4-5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主,30人参加了结业测评考试。在结业测评考试上通过率是百分百,优秀率是90%(85分为优秀)。考试测评的项目包括计算速度,准确率以及能否独立完成考试测评。
二、为什么手指快算能让4-5岁的孩子接受,并在短短的100课时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三个要点:
1、正确的手指定位,是手指快算的基础
学习之先,引导孩子熟悉每个手势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其中,左手代表十位,右手代表个位。大拇指代表5,其他各手指代表1,1-4的表示方法与我们平时的手势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大拇指加食指表示6,大拇指加食指中指表示7,依次类推。不同的手势可以表示百以内不同的数字,一双手伸开来就能代表99。
2、运算口诀来相助,计算结果清楚无误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理解10以内各数的分成,数与数之间的相互关联,计算口诀也就自然而然地记牢了,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的加减运算自然不在话下。例如,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谁和谁是好朋友一目了然。那么15+25=?计算过程如下:在手上做出15的手势,先加十位,十位的得数是3。再加个位, 5和5是一对好朋友,那么5+5=?,带上计算口诀,“加5进1,减去5”,进位的1,往十位上加,十位变成了4,个位变成了0。计算结果为,15+25=40。所有的数字及计算过程中数字的变化,都在手上一一展现,因此,计算的结果是不会出现偏差的。即便是连加连减的加减运算,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例如15+25-20=?,15+25=40已经计算完毕。手上的数字是40,40-20=?直接从十位上减去20,即15+25-20=20。
3、多感官的协同合作,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好动爱玩是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学中玩,玩中学”,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的主要特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以创造性手指游戏为载体,眼,口,手,脑,耳各个感觉器官协同合作,将枯涩无味的数字训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数学计算不再是可怕的“拦路虎”。教学中适时开展计算比赛,训练看算,听算的能力,在熟练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心算,这些都是引导孩子有效学习的方式。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赏识氛围,建立激励、鼓舞、感化和召唤的环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保持开放的心态,引导孩子快乐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使其自身的个性化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同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允许每个人的解题速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给他们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来自行解决,不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用统一的进度、标准要求他们,课堂中使每个学龄前儿童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学习,充分开展思维活动。
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占大多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教师的教学,帮助学龄前儿童课后及时复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家长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帮助孩子,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例如:购物时,引导孩子计算应付的款项,节余的款项;乘车时,引导孩子计算应付的车款……利用日常生活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他们在既轻松又自然的环境中获得数学知识,也可以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孩子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有章法,教无定法”,学习手指速算也是如此,只要是对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学习有帮助,运用得当,对孩子的将来将是受益菲浅的。
(作者单位:421513湖南省衡阳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渡口幼儿园)
众所周知,幼儿在最初进行计算的时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借助手指,借助手指形象直观,方便。但一双手只有10个指头,计算范围超过10就无法进行。而手指快算则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解决这一难题。它的计算过程直接在手上体现,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脑袋想,手指不停的掰算,调动了各个感觉器官,实现了手脑并用,协调统一,不但能计算百以内的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运算过程直观形象,简单易学。在此,本文仅以百以内的加减运算为例进行讨论。
一、手指快算具有以下特点
1、简单易学,科学实用。摆脱了过去学龄前儿童数学计算传统的教学方式,依赖于小木棍或算盘的现象,减轻了孩子的负担,加减运算以创造性手指游戏活动为载体,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符合规律,形象直观。适应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将计算的过程直接与手指活动结合在一起,辅以朗朗上口的计算口诀,有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原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手指快算这一课程已在国内的很多大城市中推广,笔者也有幸接触到了这种非常简单易学的快速计算方法,并在我所教授的孩子当中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0以内加减法手指快算的学习共分三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初级阶段以学习清楚无误地从1数到100,两位数的直加直减以及两位数5升的加减连算为主。中级阶段开始学习两位数进退位的知识。高级阶段学习百以内两位数的任意加减运算。三个阶段共计100课时,较之小学阶段需要孩子花费整整两年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百以内的加减运算,手指快算则帮孩子大大缩短了学习基础数学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发展别的学科和技能中去。在笔者的实验班上,以4-5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主,30人参加了结业测评考试。在结业测评考试上通过率是百分百,优秀率是90%(85分为优秀)。考试测评的项目包括计算速度,准确率以及能否独立完成考试测评。
二、为什么手指快算能让4-5岁的孩子接受,并在短短的100课时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三个要点:
1、正确的手指定位,是手指快算的基础
学习之先,引导孩子熟悉每个手势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其中,左手代表十位,右手代表个位。大拇指代表5,其他各手指代表1,1-4的表示方法与我们平时的手势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大拇指加食指表示6,大拇指加食指中指表示7,依次类推。不同的手势可以表示百以内不同的数字,一双手伸开来就能代表99。
2、运算口诀来相助,计算结果清楚无误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理解10以内各数的分成,数与数之间的相互关联,计算口诀也就自然而然地记牢了,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的加减运算自然不在话下。例如,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谁和谁是好朋友一目了然。那么15+25=?计算过程如下:在手上做出15的手势,先加十位,十位的得数是3。再加个位, 5和5是一对好朋友,那么5+5=?,带上计算口诀,“加5进1,减去5”,进位的1,往十位上加,十位变成了4,个位变成了0。计算结果为,15+25=40。所有的数字及计算过程中数字的变化,都在手上一一展现,因此,计算的结果是不会出现偏差的。即便是连加连减的加减运算,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例如15+25-20=?,15+25=40已经计算完毕。手上的数字是40,40-20=?直接从十位上减去20,即15+25-20=20。
3、多感官的协同合作,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好动爱玩是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学中玩,玩中学”,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的主要特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以创造性手指游戏为载体,眼,口,手,脑,耳各个感觉器官协同合作,将枯涩无味的数字训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数学计算不再是可怕的“拦路虎”。教学中适时开展计算比赛,训练看算,听算的能力,在熟练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心算,这些都是引导孩子有效学习的方式。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赏识氛围,建立激励、鼓舞、感化和召唤的环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保持开放的心态,引导孩子快乐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使其自身的个性化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同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允许每个人的解题速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给他们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来自行解决,不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用统一的进度、标准要求他们,课堂中使每个学龄前儿童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学习,充分开展思维活动。
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占大多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教师的教学,帮助学龄前儿童课后及时复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家长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帮助孩子,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例如:购物时,引导孩子计算应付的款项,节余的款项;乘车时,引导孩子计算应付的车款……利用日常生活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他们在既轻松又自然的环境中获得数学知识,也可以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孩子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有章法,教无定法”,学习手指速算也是如此,只要是对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学习有帮助,运用得当,对孩子的将来将是受益菲浅的。
(作者单位:421513湖南省衡阳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渡口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