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改的成败取决于实施的情况。结合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认识和心得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传统数学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地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多种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几个注意点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其次,评价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所以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是关键。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1.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喜欢数学—爱学数学”。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2.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⑴情感性原则—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⑵主体性原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⑶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⑷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⑸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
3.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⑷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4.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实验中,老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传统数学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地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多种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几个注意点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其次,评价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所以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是关键。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1.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喜欢数学—爱学数学”。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2.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⑴情感性原则—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⑵主体性原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⑶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⑷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⑸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
3.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⑷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4.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实验中,老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