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其宗旨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基本的操作程序是:出尝试题,尝试练习,交流讨论,教师讲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在中职教育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中职化学教学;应用
The shallow argument try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edium job chemistry 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
Yu Hong-feng1,Li Yu-zhu2
【Abstract】 Try teaching method is learned Hua a teacher a foundation by Chiu of, its aim be “try first to lead behind”, “practice first behind speak”, basic of operation procedure BE:Try, try practice, exchanges discussion, the teacher explain in detail, full body now the student's corpus function and teacher of predominance function, formation teacher aggressive leading, student active go to investigate of situation, be advantageous to stiring up a student of study interest, exalt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exaltation student of study resul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elf-educated ability, investigate spirit, don't lose to a kind of goo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in mediumly the job education strongly expansion.
【Key words】 Try teaching method;Medium job chemistry teaching;Application
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老师在十多年实践检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严格的实验论证,现已发展为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其宗旨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这学期来,我校各学科组纷纷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法的一些肤浅体会。
1. 尝试教学法与化学教学
1.1 尝试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主地抓住化学现象、事实,通过亲自参与探究的过程获得化学知识,有效地形成化
学概念。这样,有助于克服化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的片面教学思想,从而避免了离开化学现象,事实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导致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地步上现象的发生。
1.2 尝试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科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即不断探索,而尝试正是探索的轨迹。不难看出,出尝试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试一试”,由敢于尝试到反复尝试再至善于尝试;自学课本是自我寻找答案;尝试练习是探索疑问;学生讨论是表达思维过程,将个人探索引向深入;教师的讲解则保证了探索的方向和成功的概率。教学中学生反复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创造态度的形成,即尝试练习→探索→创造。从而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具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的创造性人才。
3、尝试教学理论注重直觉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的思维形式,它延伸入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本身有一种“不教自明”的直觉能力,尝试练习正是直觉思维的运行过程。看完尝试题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进行一番猜测、假设……然后进入尝试练习,尝试、猜测、假设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指向创造,这种模式即:尝试练习→直觉(假设、推理)→创造。 综合所述,尝试教学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依此为根据,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造能力。
2. 尝试化学教学法的探索式教学程序
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可以归纳为:发现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文献和数据→分析、研究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其教学程序及内容可以这样安排。
(1)出示尝试题: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2)尝试练习: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或动手操作,以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3)自学课本(讨论):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相互间进行讨论,把生动的直观引向抽象思维。
(4)教师讲解: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获得结论:概念或理论。
(5)第二次尝试练习:巩固、应用概念或理论过程。 这种教学程序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要努力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掌握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邱学华老师说:“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用准备题搭桥,用尝试题引路,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它以疑引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看到尝试题,会马上打开思路,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注意激疑、设疑、制造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课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重在于你怎么讲,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落实尝试教学的宗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是尝试教学的宗旨。如何结合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将其精神实质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我在下面四个方面作了探讨。
4.1 认真设计准备练习,作好学习辅垫。准备练习是让学生做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练习或小测验,为解决新课的重点 和难点作好辅垫。准备练习设计得是否精妙,直接影响每一节课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 设计尝试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谓尝试题,就是一些与新课重点内容相仿的口、笔头练习题。它需以旧知 识为基础,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回答问题或测试比赛的形式,从中渗入本课新知识。当学生完成准备练习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与目的后,教师能上能马上出示尝试题,让学生一面自学课文,一面试着去做尝试题。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形成一种跃跃欲试且很积极的去寻找规律,从而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在完成尝试题后,教师给予恰当的表扬、鼓励。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尝试 教学中重要的一步是学生自学课本,即在传授新知识前出示尝试题,学生为了寻找答案集中精力去阅读、思考,遇到困难,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3 尝试练习,深化重点、难点。尝试练习是学生完成尝试题后,学生获得初步尝试成功的喜悦时师生共同分 析知识规律,然后让学生再次做练习,深化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或幻灯上出示的尝试练习,自阅课文,回答问题,集体评议,然后让学生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难度的题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起到知一反三的作用。
4.4 知识反馈,当堂解决问题。新课知识讲授完后,我总是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反馈。例如,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当堂互批。这样,可以开拓上层生的智力,照顾中下生当堂解决疑难问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 尝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要有合理的课堂讨论程序设计。讨论题目的顺序应从易到难,发言同学的素质有低到高,这样效果更好,更理想。
5.2 要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学生的先天个性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不同,每个人的素质有明显的差异,尝试过程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互相提高。
5.3 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讨论后,经常会留下悬而未解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需要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解决新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运用尝试教学法,使我感到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使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在中职教育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
[2] 讨论式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3] 论创新与创新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002.1
收稿日期:2010-06-12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中职化学教学;应用
The shallow argument try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edium job chemistry 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
Yu Hong-feng1,Li Yu-zhu2
【Abstract】 Try teaching method is learned Hua a teacher a foundation by Chiu of, its aim be “try first to lead behind”, “practice first behind speak”, basic of operation procedure BE:Try, try practice, exchanges discussion, the teacher explain in detail, full body now the student's corpus function and teacher of predominance function, formation teacher aggressive leading, student active go to investigate of situation, be advantageous to stiring up a student of study interest, exalt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exaltation student of study resul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elf-educated ability, investigate spirit, don't lose to a kind of goo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in mediumly the job education strongly expansion.
【Key words】 Try teaching method;Medium job chemistry teaching;Application
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老师在十多年实践检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严格的实验论证,现已发展为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其宗旨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这学期来,我校各学科组纷纷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法的一些肤浅体会。
1. 尝试教学法与化学教学
1.1 尝试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主地抓住化学现象、事实,通过亲自参与探究的过程获得化学知识,有效地形成化
学概念。这样,有助于克服化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的片面教学思想,从而避免了离开化学现象,事实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导致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地步上现象的发生。
1.2 尝试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科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即不断探索,而尝试正是探索的轨迹。不难看出,出尝试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试一试”,由敢于尝试到反复尝试再至善于尝试;自学课本是自我寻找答案;尝试练习是探索疑问;学生讨论是表达思维过程,将个人探索引向深入;教师的讲解则保证了探索的方向和成功的概率。教学中学生反复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创造态度的形成,即尝试练习→探索→创造。从而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具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的创造性人才。
3、尝试教学理论注重直觉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的思维形式,它延伸入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本身有一种“不教自明”的直觉能力,尝试练习正是直觉思维的运行过程。看完尝试题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进行一番猜测、假设……然后进入尝试练习,尝试、猜测、假设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指向创造,这种模式即:尝试练习→直觉(假设、推理)→创造。 综合所述,尝试教学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依此为根据,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造能力。
2. 尝试化学教学法的探索式教学程序
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可以归纳为:发现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文献和数据→分析、研究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其教学程序及内容可以这样安排。
(1)出示尝试题: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2)尝试练习: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或动手操作,以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3)自学课本(讨论):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相互间进行讨论,把生动的直观引向抽象思维。
(4)教师讲解: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获得结论:概念或理论。
(5)第二次尝试练习:巩固、应用概念或理论过程。 这种教学程序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要努力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掌握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邱学华老师说:“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用准备题搭桥,用尝试题引路,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它以疑引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看到尝试题,会马上打开思路,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注意激疑、设疑、制造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课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重在于你怎么讲,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落实尝试教学的宗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是尝试教学的宗旨。如何结合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将其精神实质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我在下面四个方面作了探讨。
4.1 认真设计准备练习,作好学习辅垫。准备练习是让学生做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练习或小测验,为解决新课的重点 和难点作好辅垫。准备练习设计得是否精妙,直接影响每一节课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 设计尝试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谓尝试题,就是一些与新课重点内容相仿的口、笔头练习题。它需以旧知 识为基础,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回答问题或测试比赛的形式,从中渗入本课新知识。当学生完成准备练习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与目的后,教师能上能马上出示尝试题,让学生一面自学课文,一面试着去做尝试题。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形成一种跃跃欲试且很积极的去寻找规律,从而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在完成尝试题后,教师给予恰当的表扬、鼓励。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尝试 教学中重要的一步是学生自学课本,即在传授新知识前出示尝试题,学生为了寻找答案集中精力去阅读、思考,遇到困难,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3 尝试练习,深化重点、难点。尝试练习是学生完成尝试题后,学生获得初步尝试成功的喜悦时师生共同分 析知识规律,然后让学生再次做练习,深化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或幻灯上出示的尝试练习,自阅课文,回答问题,集体评议,然后让学生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难度的题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起到知一反三的作用。
4.4 知识反馈,当堂解决问题。新课知识讲授完后,我总是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反馈。例如,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当堂互批。这样,可以开拓上层生的智力,照顾中下生当堂解决疑难问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 尝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要有合理的课堂讨论程序设计。讨论题目的顺序应从易到难,发言同学的素质有低到高,这样效果更好,更理想。
5.2 要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学生的先天个性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不同,每个人的素质有明显的差异,尝试过程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互相提高。
5.3 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讨论后,经常会留下悬而未解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需要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解决新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运用尝试教学法,使我感到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使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在中职教育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
[2] 讨论式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3] 论创新与创新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002.1
收稿日期:20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