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64例宫颈癌介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患者满意率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能有效地减轻介入治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宫颈癌;介入治疗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年轻化上升趋势。介入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宫颈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由于宫颈癌患者大多会有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加上对介入过程、介入效果不了解,以及介入化疗后恶心、呕吐、疼痛等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很高且较严重[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负面心理,减少并发症,尽快使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则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瘤科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护理效果比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患者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36.7±3.7)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鳞癌51例,腺癌13例。根据宫颈癌的临床分期(FIGO 2000)标准进行分期:Ⅰb期19例,Ⅱa期40例,Ⅱb期5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由统一培训的一组责任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干预。
1.2.2.1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及其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对介入治疗过程和效果不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加上化疗后有恶心、呕吐、腰酸腹痛等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情、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优点、预后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取得配合;向其介绍成功的范例,安排介入前的患者与介入后成功的患者同病房,鼓励多交流,增加其对介入的了解和信心;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焦虑。现代应激理论认为:人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分泌儿茶酚胺,从而导致血压和心率的变化[2]。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有效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
1.2.2.2饮食护理
术前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术中由于大剂量灌注化疗药物反应和栓塞可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术后约60~70%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3]。为减轻术后胃肠道反应,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1-2天进食易消化少渣软食,术前一晚不宜吃得过饱,手术当日术前2-3小时禁食。术后先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再逐步过渡到普食,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进餐前后可喝一些温开水缓解胃痉挛。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安全、舒适,温湿度适宜,减少不良刺激。频繁呕吐者可暂禁食,予以胃复安或枢丹4 mg 静推的同时予以维生素B6、安定等镇静药,必要时给予补液支持治疗[4]。
1.2.2.3卧位护理
患者介入后回病房,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为防止穿刺动脉出血,患者要绝对卧床24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下蹲,增加腹压的动作[5]。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方法:在一侧肢体保持水平制动的状态下,用手压迫穿刺部位,向健侧适度转动体位,侧卧时在腰部垫一软枕,穿刺侧肢体避免屈膝、屈髋、剧咳、打喷嚏动作,以免腹压增高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加强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1.2.2.4舒适护理
介入后,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腹痛,主要原因是介入栓塞及介入后绝对卧床和下肢伸直制动导致关节僵硬、肌肉紧张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的舒适护理工作。介入前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模拟介入后卧床体位,练习平卧与侧卧交替的体位,术后当患者感觉腰背不适时,即开始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活动非术侧肢体,热敷或按摩腰部、腹部并不断使用鼓励性、暗示性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及关节僵硬和肌肉紧张而引起的不适感[6]。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我感受以及正确表述疼痛;指导患者使用松驰技巧;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轻音乐来听,使之心情得以放松并转移注意力。对于一些症状严重患者,则可遵医嘱予以相应的镇痛药物。
1.2.2.5穿刺部位护理
术毕拔管后穿刺点需压迫止血20分钟以上,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介入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水肿及弹力绷带有无松动。注意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介入后4小时如穿刺点无处血,可每2小时拉拉松弹力绷带1次,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嘱患者出现肢体发麻、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床上翻身、咳嗽、用力排尿时要有意识时用手压迫穿刺部位,以免腹压增高致穿刺点出血。
1.2.2.6發热的护理 介入治疗后发热考虑为化疗药物致肿瘤坏死组织脱落的吸收热,一般<38.5℃。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患者说明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绪。介入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介入后3天内患者每日摄水量应保持在3000ml以上,并鼓励患者1周内都要多饮水。如果消化道反应严重,应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这样可以明显减低介入后发热反应,且能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因发热而引起的体能消耗[7]。
1.3评价工具及方法
采用焦虑自测表(SAS)抑郁自测表(SDS)对两组护理干预后进行评价[8]。并就患者满意程度予以调查分析。
1.4统计学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为本文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之后,其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实验组满意率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笔者通过对64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的分组研究发现,通过对实验组32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予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穿刺部位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护理后,该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这进一步证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激发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实验组患者满意率则高达100%,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对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出了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予以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既可全面降低患者因疾病、治疗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程度,避免或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华伟,王素侠,王震芳,郭琼.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療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6(10):976.
[2]梁彩玲.宫颈癌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后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8(15):93-95
[3]胡连英,林兴莲,梁素芳.子宫颈癌介入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3):89-90
[4]刘楠.晚期宫颈癌经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10):58
[5]李明.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36例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2(33):1309-1310
[6]淮丽,李小萍,吴娇玲.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舒适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6(25):989-990
[7]翟平.58例肝癌患者围介入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5(8):108-109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
关键词:护理干预;宫颈癌;介入治疗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年轻化上升趋势。介入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宫颈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由于宫颈癌患者大多会有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加上对介入过程、介入效果不了解,以及介入化疗后恶心、呕吐、疼痛等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很高且较严重[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负面心理,减少并发症,尽快使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则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瘤科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护理效果比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患者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36.7±3.7)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鳞癌51例,腺癌13例。根据宫颈癌的临床分期(FIGO 2000)标准进行分期:Ⅰb期19例,Ⅱa期40例,Ⅱb期5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由统一培训的一组责任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干预。
1.2.2.1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及其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对介入治疗过程和效果不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加上化疗后有恶心、呕吐、腰酸腹痛等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情、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优点、预后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取得配合;向其介绍成功的范例,安排介入前的患者与介入后成功的患者同病房,鼓励多交流,增加其对介入的了解和信心;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焦虑。现代应激理论认为:人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分泌儿茶酚胺,从而导致血压和心率的变化[2]。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有效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
1.2.2.2饮食护理
术前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术中由于大剂量灌注化疗药物反应和栓塞可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术后约60~70%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3]。为减轻术后胃肠道反应,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1-2天进食易消化少渣软食,术前一晚不宜吃得过饱,手术当日术前2-3小时禁食。术后先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再逐步过渡到普食,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进餐前后可喝一些温开水缓解胃痉挛。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安全、舒适,温湿度适宜,减少不良刺激。频繁呕吐者可暂禁食,予以胃复安或枢丹4 mg 静推的同时予以维生素B6、安定等镇静药,必要时给予补液支持治疗[4]。
1.2.2.3卧位护理
患者介入后回病房,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为防止穿刺动脉出血,患者要绝对卧床24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下蹲,增加腹压的动作[5]。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方法:在一侧肢体保持水平制动的状态下,用手压迫穿刺部位,向健侧适度转动体位,侧卧时在腰部垫一软枕,穿刺侧肢体避免屈膝、屈髋、剧咳、打喷嚏动作,以免腹压增高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加强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1.2.2.4舒适护理
介入后,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腹痛,主要原因是介入栓塞及介入后绝对卧床和下肢伸直制动导致关节僵硬、肌肉紧张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的舒适护理工作。介入前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模拟介入后卧床体位,练习平卧与侧卧交替的体位,术后当患者感觉腰背不适时,即开始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活动非术侧肢体,热敷或按摩腰部、腹部并不断使用鼓励性、暗示性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及关节僵硬和肌肉紧张而引起的不适感[6]。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我感受以及正确表述疼痛;指导患者使用松驰技巧;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轻音乐来听,使之心情得以放松并转移注意力。对于一些症状严重患者,则可遵医嘱予以相应的镇痛药物。
1.2.2.5穿刺部位护理
术毕拔管后穿刺点需压迫止血20分钟以上,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介入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水肿及弹力绷带有无松动。注意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介入后4小时如穿刺点无处血,可每2小时拉拉松弹力绷带1次,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嘱患者出现肢体发麻、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床上翻身、咳嗽、用力排尿时要有意识时用手压迫穿刺部位,以免腹压增高致穿刺点出血。
1.2.2.6發热的护理 介入治疗后发热考虑为化疗药物致肿瘤坏死组织脱落的吸收热,一般<38.5℃。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患者说明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绪。介入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介入后3天内患者每日摄水量应保持在3000ml以上,并鼓励患者1周内都要多饮水。如果消化道反应严重,应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这样可以明显减低介入后发热反应,且能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因发热而引起的体能消耗[7]。
1.3评价工具及方法
采用焦虑自测表(SAS)抑郁自测表(SDS)对两组护理干预后进行评价[8]。并就患者满意程度予以调查分析。
1.4统计学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为本文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之后,其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实验组满意率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笔者通过对64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的分组研究发现,通过对实验组32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予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穿刺部位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护理后,该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这进一步证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激发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实验组患者满意率则高达100%,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对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出了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予以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既可全面降低患者因疾病、治疗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程度,避免或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华伟,王素侠,王震芳,郭琼.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療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6(10):976.
[2]梁彩玲.宫颈癌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后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8(15):93-95
[3]胡连英,林兴莲,梁素芳.子宫颈癌介入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3):89-90
[4]刘楠.晚期宫颈癌经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10):58
[5]李明.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36例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2(33):1309-1310
[6]淮丽,李小萍,吴娇玲.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舒适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6(25):989-990
[7]翟平.58例肝癌患者围介入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5(8):108-109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