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悄然走过好几个年头了,这次的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实践,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编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努力让各学科知识融汇交合,引领各学科教学走向互动,走向生活,走向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课本剧编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尝试。
一、编演评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较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教材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融人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识。为了表演得更生动,学生不厌其烦地朗读课文,一遍一遍地进行表演练习。学生在表演时完全融人角色,再现了课文情景,同时渗入了自己的言行。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童话、记叙文改编成戏剧,剧本大部分是对话,而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对话还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人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会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相比照,不断调整充实,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核心素养。
二、编演课本剧,让学科教学厚重通灵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情节,在表演中寻趣味,在趣味中彰显智慧,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1.在读中找情节,变静态为动态。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书读活,读出形象来。如果相机启发他们在读中找故事,那就不仅能激发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将其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由于阅读材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转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直接表演。在课文教学中,如接触到的课文,它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甚至有对话,就可以在导学单中设计分配角色,启发学生即兴表演。
(2)合理延伸。课堂教学中,如接触到一篇课文,它有人物、有背景,故事的拓展空间大,就可以鼓励想象力丰富的学生,顺应文章原意,通过内在线索,先将故事情节合理改编,再进行表演。
(3)创编开发。如果遇到一篇课文,有人物、背景,但少情节、对话,则可根据其内容先分组讨论,共找“戏眼”,然后根据“戏眼”的需要,分头草拟对话,进行表演。
2.在故事情节中寻趣,变封闭为开放。就课本剧而言,学生在戏中不仅应寻觅情趣,而且还要获得意境,变积累为开拓。3.在趣味中彰显智慧,变应付为创造。每当将课本剧引进课堂时,学习氛围便显得异常活跃。刚开始试行编演课本剧的“翻转课堂”模式,部分老师认为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好是好,但教学时间不够,担心会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实践,老师们发现: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地进行导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单元教学为主,编演课本剧为辅,教师精心设计好“导学单”,每个单元只安排两课时左右,这种设计不仅不会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相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因为演,要求学生读音正确,理解词义,养成了他们勤查工具书,重视基础的习惯;因为演,要求学生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内容;因为演,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鑒别、欣赏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因为演,学生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作文见解独到,想象力丰富,个性得到张扬;因为演,学生脑洞大开,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发扬。
三、编演课本剧,让课堂教学有效延伸
1.打造活力课堂,挖掘校本课程的有利资源。在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艺术表现力等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改教学传统模式“我说你听”为“你学我引”,再向自主学习的模式方向发展。
2.编演课本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而且丰富了校园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亮点。选择贴近学生课堂与生活,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利于学生发展的剧本,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3.编演课本剧将课内外结合教学无缝对接。学生班内外切磋,校内外交流,而且,课本剧的改编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即便科学、品社、数学等课本内容,也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进行创编。最近我们学校推荐学生们阅读《大象学校》系列书籍,孩子们在阅读后乐此不疲地将书中他们喜欢的人物故事改编成微剧并进行表演,效果特别好。
编演课本剧的内容可以穿越时空,融贯古今,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学科教学参考资料中可供排演课本剧的还不够多,如今跨入互联网 的新教育时代,每一位教育人都要努力做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吸引千百万蓬勃向上的心,让美好的戏剧艺术之花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心小学 江苏]
一、编演评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较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教材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融人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识。为了表演得更生动,学生不厌其烦地朗读课文,一遍一遍地进行表演练习。学生在表演时完全融人角色,再现了课文情景,同时渗入了自己的言行。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童话、记叙文改编成戏剧,剧本大部分是对话,而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对话还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人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会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相比照,不断调整充实,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核心素养。
二、编演课本剧,让学科教学厚重通灵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情节,在表演中寻趣味,在趣味中彰显智慧,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1.在读中找情节,变静态为动态。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书读活,读出形象来。如果相机启发他们在读中找故事,那就不仅能激发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将其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由于阅读材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转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直接表演。在课文教学中,如接触到的课文,它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甚至有对话,就可以在导学单中设计分配角色,启发学生即兴表演。
(2)合理延伸。课堂教学中,如接触到一篇课文,它有人物、有背景,故事的拓展空间大,就可以鼓励想象力丰富的学生,顺应文章原意,通过内在线索,先将故事情节合理改编,再进行表演。
(3)创编开发。如果遇到一篇课文,有人物、背景,但少情节、对话,则可根据其内容先分组讨论,共找“戏眼”,然后根据“戏眼”的需要,分头草拟对话,进行表演。
2.在故事情节中寻趣,变封闭为开放。就课本剧而言,学生在戏中不仅应寻觅情趣,而且还要获得意境,变积累为开拓。3.在趣味中彰显智慧,变应付为创造。每当将课本剧引进课堂时,学习氛围便显得异常活跃。刚开始试行编演课本剧的“翻转课堂”模式,部分老师认为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好是好,但教学时间不够,担心会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实践,老师们发现: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地进行导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单元教学为主,编演课本剧为辅,教师精心设计好“导学单”,每个单元只安排两课时左右,这种设计不仅不会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相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因为演,要求学生读音正确,理解词义,养成了他们勤查工具书,重视基础的习惯;因为演,要求学生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内容;因为演,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鑒别、欣赏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因为演,学生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作文见解独到,想象力丰富,个性得到张扬;因为演,学生脑洞大开,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发扬。
三、编演课本剧,让课堂教学有效延伸
1.打造活力课堂,挖掘校本课程的有利资源。在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艺术表现力等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改教学传统模式“我说你听”为“你学我引”,再向自主学习的模式方向发展。
2.编演课本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而且丰富了校园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亮点。选择贴近学生课堂与生活,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利于学生发展的剧本,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3.编演课本剧将课内外结合教学无缝对接。学生班内外切磋,校内外交流,而且,课本剧的改编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即便科学、品社、数学等课本内容,也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进行创编。最近我们学校推荐学生们阅读《大象学校》系列书籍,孩子们在阅读后乐此不疲地将书中他们喜欢的人物故事改编成微剧并进行表演,效果特别好。
编演课本剧的内容可以穿越时空,融贯古今,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学科教学参考资料中可供排演课本剧的还不够多,如今跨入互联网 的新教育时代,每一位教育人都要努力做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吸引千百万蓬勃向上的心,让美好的戏剧艺术之花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