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悄然走过好几个年头了,这次的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实践,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编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努力让各学科知识融汇交合,引领各学科教学走向互动,走向生活,走向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课本剧编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尝试。
  一、编演评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较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教材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融人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识。为了表演得更生动,学生不厌其烦地朗读课文,一遍一遍地进行表演练习。学生在表演时完全融人角色,再现了课文情景,同时渗入了自己的言行。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童话、记叙文改编成戏剧,剧本大部分是对话,而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对话还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人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会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相比照,不断调整充实,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核心素养。
  二、编演课本剧,让学科教学厚重通灵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情节,在表演中寻趣味,在趣味中彰显智慧,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1.在读中找情节,变静态为动态。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书读活,读出形象来。如果相机启发他们在读中找故事,那就不仅能激发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将其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由于阅读材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转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直接表演。在课文教学中,如接触到的课文,它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甚至有对话,就可以在导学单中设计分配角色,启发学生即兴表演。
  (2)合理延伸。课堂教学中,如接触到一篇课文,它有人物、有背景,故事的拓展空间大,就可以鼓励想象力丰富的学生,顺应文章原意,通过内在线索,先将故事情节合理改编,再进行表演。
  (3)创编开发。如果遇到一篇课文,有人物、背景,但少情节、对话,则可根据其内容先分组讨论,共找“戏眼”,然后根据“戏眼”的需要,分头草拟对话,进行表演。
  2.在故事情节中寻趣,变封闭为开放。就课本剧而言,学生在戏中不仅应寻觅情趣,而且还要获得意境,变积累为开拓。3.在趣味中彰显智慧,变应付为创造。每当将课本剧引进课堂时,学习氛围便显得异常活跃。刚开始试行编演课本剧的“翻转课堂”模式,部分老师认为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好是好,但教学时间不够,担心会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实践,老师们发现: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地进行导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单元教学为主,编演课本剧为辅,教师精心设计好“导学单”,每个单元只安排两课时左右,这种设计不仅不会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相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因为演,要求学生读音正确,理解词义,养成了他们勤查工具书,重视基础的习惯;因为演,要求学生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内容;因为演,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鑒别、欣赏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因为演,学生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作文见解独到,想象力丰富,个性得到张扬;因为演,学生脑洞大开,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发扬。
  三、编演课本剧,让课堂教学有效延伸
  1.打造活力课堂,挖掘校本课程的有利资源。在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艺术表现力等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改教学传统模式“我说你听”为“你学我引”,再向自主学习的模式方向发展。
  2.编演课本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而且丰富了校园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亮点。选择贴近学生课堂与生活,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利于学生发展的剧本,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3.编演课本剧将课内外结合教学无缝对接。学生班内外切磋,校内外交流,而且,课本剧的改编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即便科学、品社、数学等课本内容,也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进行创编。最近我们学校推荐学生们阅读《大象学校》系列书籍,孩子们在阅读后乐此不疲地将书中他们喜欢的人物故事改编成微剧并进行表演,效果特别好。
  编演课本剧的内容可以穿越时空,融贯古今,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学科教学参考资料中可供排演课本剧的还不够多,如今跨入互联网 的新教育时代,每一位教育人都要努力做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吸引千百万蓬勃向上的心,让美好的戏剧艺术之花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踝臂指数(ABI),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拟诊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9例、
宝宝只有五岁,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悄悄告诉我:“阿姨,你知道苹果里藏着星星吗?”我茫然不知,孩子用一把他还不该使用的小刀当着我的面切开,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不是从苹果的上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是横向拦腰切下去。这样的想法,不少人一定认为错了。但当宝宝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的面前时,我被其中从未看到的美丽图案感动了。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忽然间闪过一丝领悟,或许这就是一种创
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对小学教学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夯实基础、建立横向思维以及加强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综合学科的建设策略,最后从明确综合学科学习主题以及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两个角度讨论了综合学科的开发实践。  小学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将重心更多地放置在单一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更多地强调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掌握。需要认识到,
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中曾提出“要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还能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内化人文精神。由此通过古诗词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小学生古诗词诵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就是围绕“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将机械的背诵内化为
自2013年学期秋开始,我们阜宁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创新了教研模式,全面施行集体备课,至今恰好三年,可谓“三年磨一课”。三年来,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日益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由此生发的《教育均衡背景下名师引领学校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和《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获批为“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三年的潜心探索,饱尝酸甜苦辣。其间也出现许多共性问题和个性矛盾,我们总是直面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承担传授知识的职责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数学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形象思维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思维能力非常关键。本文阐述了怎样在數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数学不但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能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锻炼作用。目前,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数学这个学科要想体现素质教育,就需
并非是越前卫、越现代的教学方法越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是取决于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节科学课知识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科学课堂的有效性,不管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究其结果,都是看你这节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上课伊始就好比行一段路的起点,教学目标好比是这段路的终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就好比是穿鞋子走路的方式——能够轻松、愉悦地达到目的就是优化的、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
社会进入“互联网 ”时代,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城郊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比例越来越高。大量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在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代为监护。父母迫于工作时间的压力也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实际状况,缺乏与老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导致家校协同教育的困难。针对现状,教师们迫切地意识到:家校共育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只有充分地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