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应用尿激酶溶栓方案对患有脑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2例患有脑血栓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脑血栓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脑血栓症状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溶栓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方案对患有脑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脑血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56-01
临床上脑血栓形成为一种常见的脑梗死疾病,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就是指某支脑动脉的主干或者是皮质支因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的一种血管管腔发生狭窄或者是闭塞状态,从而产生血栓,最终引起患者的脑局部供血区的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处在一个相对比较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进而会发生软化坏死,脑血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感觉功能障碍、失语等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本次研究中选取82例患有脑血栓的患者病例,对应用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2例2010年5月一20l2年5月本院就诊的脑血栓临床确诊病例,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后,在对照组中包括男24例和女l7例;年龄38-75岁,平均为(52.8±12.7)岁;治疗组中包括男26例和女15例;年龄39~73岁,平均为(52.2±12.5)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脉络灵;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尿激酶,每次50万U,1次/d。观察指标为脑血栓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溶栓治疗时间。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上下肢肌力的恢复程度超过V级,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超过90%;显效:存在偏瘫表现一侧的肌力提高幅度超过Ⅱ级,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超过45%,没有达到90%;有效:存在偏瘫表现一侧的肌力提高幅度没有达到Ⅱ级,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超过18%,没有达到45% ;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加重发展,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不足18%,或增加幅度超过4%。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患者溶栓治疗时间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表示,针对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展开t检验和χ 检验,在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溶栓治疗后脑血栓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l6例,无效ll例,有效率73.1%;治疗组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脑血栓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13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92.7%。显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研究中统计发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19.62±2.74)d和(12.36±1.86)d,显然治疗组溶栓治疗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
3、讨论
尿激酶为由人体。肾脏细胞利用合成所获得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对人尿或者是肾组织细胞中进行提取后可以获得该物质。尿激酶对纤溶酶原可以产生比较显著的激活效果,能够将处在闭塞状态的血管得到立即开通,有效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液的供应,并且提高了二磷酸腺苷酶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现象,有效减少了处在梗死区的脑细胞坏死数量,保证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可以减少至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对再次形成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的效果,因尿激酶源自人体,不存在抗原性,所以溶栓的速度相对较快,现阶段一般会采取基因技术对其进行制取,价格相对比较低廉。
在血栓部位形成的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生物活性相对较高,血药浓度出现降低之后,残余下来的血栓会出现比较强烈的促凝效果,相对于正常血液会可提高约5倍,通透性也相对较强,并且同时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同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对抗凝血酶等凝血因子产生有效且迅速的激活,最终实现在血栓中心发挥作用,激活水解纤维蛋白酶,会对血小板网状结构断裂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并有效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尿激酶对脑血栓进行治疗可以使痊愈率显著提高,使脑血栓后遗症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牙韩华 覃保华 脑血栓的溶栓治疗及中医治疗状况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3
[2] 张璐 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5
[3] 孟翀 苏丽君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在脑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脑血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56-01
临床上脑血栓形成为一种常见的脑梗死疾病,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就是指某支脑动脉的主干或者是皮质支因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的一种血管管腔发生狭窄或者是闭塞状态,从而产生血栓,最终引起患者的脑局部供血区的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处在一个相对比较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进而会发生软化坏死,脑血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感觉功能障碍、失语等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本次研究中选取82例患有脑血栓的患者病例,对应用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2例2010年5月一20l2年5月本院就诊的脑血栓临床确诊病例,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后,在对照组中包括男24例和女l7例;年龄38-75岁,平均为(52.8±12.7)岁;治疗组中包括男26例和女15例;年龄39~73岁,平均为(52.2±12.5)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脉络灵;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尿激酶,每次50万U,1次/d。观察指标为脑血栓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溶栓治疗时间。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上下肢肌力的恢复程度超过V级,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超过90%;显效:存在偏瘫表现一侧的肌力提高幅度超过Ⅱ级,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超过45%,没有达到90%;有效:存在偏瘫表现一侧的肌力提高幅度没有达到Ⅱ级,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超过18%,没有达到45% ;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加重发展,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不足18%,或增加幅度超过4%。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患者溶栓治疗时间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表示,针对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展开t检验和χ 检验,在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溶栓治疗后脑血栓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l6例,无效ll例,有效率73.1%;治疗组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脑血栓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13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92.7%。显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研究中统计发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19.62±2.74)d和(12.36±1.86)d,显然治疗组溶栓治疗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
3、讨论
尿激酶为由人体。肾脏细胞利用合成所获得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对人尿或者是肾组织细胞中进行提取后可以获得该物质。尿激酶对纤溶酶原可以产生比较显著的激活效果,能够将处在闭塞状态的血管得到立即开通,有效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液的供应,并且提高了二磷酸腺苷酶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现象,有效减少了处在梗死区的脑细胞坏死数量,保证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可以减少至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对再次形成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的效果,因尿激酶源自人体,不存在抗原性,所以溶栓的速度相对较快,现阶段一般会采取基因技术对其进行制取,价格相对比较低廉。
在血栓部位形成的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生物活性相对较高,血药浓度出现降低之后,残余下来的血栓会出现比较强烈的促凝效果,相对于正常血液会可提高约5倍,通透性也相对较强,并且同时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同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对抗凝血酶等凝血因子产生有效且迅速的激活,最终实现在血栓中心发挥作用,激活水解纤维蛋白酶,会对血小板网状结构断裂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并有效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尿激酶对脑血栓进行治疗可以使痊愈率显著提高,使脑血栓后遗症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牙韩华 覃保华 脑血栓的溶栓治疗及中医治疗状况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3
[2] 张璐 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5
[3] 孟翀 苏丽君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在脑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