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主导者,而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清楚定位好自身角色,错误的认为学生是被管理者,而自己是管理者,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居高临下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基本处于“零交流”状态,互动性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互动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数学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民主化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轻松的氛围是实现师生平等交流的前提和根本。在一个压抑的、紧张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很少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在一个愉悦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就变得十分简单。因此,数学教师要想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重视教学氛围的创设。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能再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的“被管理者”。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当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主人翁意识,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善于对自己行为、情感、态度等进行调控。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要有幽默的、平和的、热情的、亲善的情绪和态度。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辅助性教学工具,比如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倍受欢迎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建可视化教学情境,用生动、有趣、具体的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师生互动打好牢固的基础。
二、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教学方式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完全被动,和教师基本上处于零交流状态。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让枯燥的课堂变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数学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讲解《平行线的判定》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判断两条线段相互平行?”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开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也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尤其当学生讨论陷入僵局的时候,笔者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发生争执的时候,笔者立即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调节。整个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浓郁,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
又如,数学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互换教学法,让学生轮流扮演老师,老师则扮演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一步步引导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的时候查阅资料,做好准备,用PPT制作教案。教师则在课堂上随机抽选学生上台演讲。在学生“授课”过程中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的不容易,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会更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可以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载体之一。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首先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在这个基础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越强,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在教学活动中会投入更大的热情,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度越来越高,从而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评价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譬如在指出学生错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具体思路,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样,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进行评价,以交流、探讨的方式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動,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师生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和积极创新,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僵化局面,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程永娟.师生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09.
[2]栾文英.差异教学下初中数学“点式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7(08):16-18.
[3]蒋雪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7):119-12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数学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民主化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轻松的氛围是实现师生平等交流的前提和根本。在一个压抑的、紧张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很少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在一个愉悦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就变得十分简单。因此,数学教师要想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重视教学氛围的创设。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能再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的“被管理者”。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当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主人翁意识,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善于对自己行为、情感、态度等进行调控。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要有幽默的、平和的、热情的、亲善的情绪和态度。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辅助性教学工具,比如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倍受欢迎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建可视化教学情境,用生动、有趣、具体的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师生互动打好牢固的基础。
二、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教学方式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完全被动,和教师基本上处于零交流状态。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让枯燥的课堂变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数学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讲解《平行线的判定》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判断两条线段相互平行?”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开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也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尤其当学生讨论陷入僵局的时候,笔者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发生争执的时候,笔者立即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调节。整个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浓郁,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
又如,数学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互换教学法,让学生轮流扮演老师,老师则扮演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一步步引导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的时候查阅资料,做好准备,用PPT制作教案。教师则在课堂上随机抽选学生上台演讲。在学生“授课”过程中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的不容易,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会更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可以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载体之一。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首先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在这个基础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越强,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在教学活动中会投入更大的热情,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度越来越高,从而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评价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譬如在指出学生错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具体思路,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样,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进行评价,以交流、探讨的方式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動,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师生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和积极创新,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僵化局面,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程永娟.师生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09.
[2]栾文英.差异教学下初中数学“点式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7(08):16-18.
[3]蒋雪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