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除了知识技能方法外,还有情感与态度。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与态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持久和深远。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将来由于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或随着年月的推移,可能会逐渐疏远淡忘,而情感与态度将影响其一生,对他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地影响。只有很好地融合了态度与情感的教学,才是科学完整的课。可是,当前流行的课尾小结形式往往遗失了“情感与态度”的引导,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很少有身临“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中“情更浓”的境界。那么,“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也能小结吗?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尝试着,并取得较好效果。
一、课尾小结角度要多维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内涵非常广泛,诸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它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这些要求经细化后,融入课尾小结,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
如这节课表扬某几位学生“你们听得真仔细!”“你们算得又快又正确!”“你们有质疑问难习惯!”“你们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等等。课尾小结的角度多种多样,既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方面,又突出个性发展和合作精神。这项教学环节改进工作,由于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尽量顾及学生的多方面学习兴趣,多层次、多角度赞赏学生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奇思妙想也层出无穷,课堂纪律有序多了。学生家长在课余转告教师:孩子回家挺高兴,因为你在全班表扬他上课专心听讲,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习有进步。
进行课尾小结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从纵向发展方面来激励每个学生;二是小结内容越具体越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恩惠;三是要实事求是,公正及时,使小结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二、课尾小结主体要多元化
结尾的归纳反馈,既可以由教师根据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反馈,还可以师生共同交流反馈。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小结时,教师问:喜欢这节课的请举手,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一生说:我提出一个问题:12/12是否等于15/15,老师表扬我爱动脑筋,所以我喜欢这节课。另一生说:老师让我们通过折纸条、画直线先找出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用分数单位解释大小的原因,我觉得这节课非常有趣。又一生说:我知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老师告诉我:5/7和8/9谁更大,后面会学到,我盼望那天快快到来。在教学中,像这样获得成功的体验,喜欢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的真实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从中明显发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和情操,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数学教育更需要教师去创造、去发现。
三、课尾小结方法要多样化
以往课尾小结偏重知识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其方法多种多样。现在服务于教学三维目标结尾小结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发学生识记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记忆;二是创设悬念,调动学生进行新的探索的积极性;三是突显人文关怀。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尾小结具有如下特点:综合性、目标性、引导性、针对性、人文性。其方法亦丰富多样,主要有:
1.综合式结尾。以课时“情感与态度”目标为主线,综合其他目标所展开的方法,如上例。
2.讨论式结尾。当教师讲完课本内容后,课尾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不急于表态,在讨论中发展学生个性。如:这节课你有什么好表现?参与解决了哪些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很快进入热烈讨论中。
3.悬念式结尾。一节课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内容。教学课尾之时,运用此法,效果颇佳。如新授“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除了总结好课本内容外,给出启发性问题,造成悬念,预示新课。借助学生质疑:寻找能被其他非零自然数整除的数的特征,也可以用今天的列举法进行吗?比如3。此时,教师及时追问,探究会有一定困难,你们怕吃苦吗?(不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吧。如此课尾小结,在高潮中结束整堂课,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索新的问题。
4.表格式结尾。学生自我小结表分为:认真听讲、会举手发言、爱提问、会帮助同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作业按时完成、有错及时订正、充满信心、学习有兴趣等九项。每项可以附上文字说明。等级为优秀、良好、尚需努力。
我们认识到,有意义的课尾小结需要情感态度的支持。课尾小结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更要關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在细微处认识自我,逐步建立自信。
一、课尾小结角度要多维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内涵非常广泛,诸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它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这些要求经细化后,融入课尾小结,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
如这节课表扬某几位学生“你们听得真仔细!”“你们算得又快又正确!”“你们有质疑问难习惯!”“你们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等等。课尾小结的角度多种多样,既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方面,又突出个性发展和合作精神。这项教学环节改进工作,由于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尽量顾及学生的多方面学习兴趣,多层次、多角度赞赏学生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奇思妙想也层出无穷,课堂纪律有序多了。学生家长在课余转告教师:孩子回家挺高兴,因为你在全班表扬他上课专心听讲,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习有进步。
进行课尾小结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从纵向发展方面来激励每个学生;二是小结内容越具体越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恩惠;三是要实事求是,公正及时,使小结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二、课尾小结主体要多元化
结尾的归纳反馈,既可以由教师根据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反馈,还可以师生共同交流反馈。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小结时,教师问:喜欢这节课的请举手,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一生说:我提出一个问题:12/12是否等于15/15,老师表扬我爱动脑筋,所以我喜欢这节课。另一生说:老师让我们通过折纸条、画直线先找出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用分数单位解释大小的原因,我觉得这节课非常有趣。又一生说:我知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老师告诉我:5/7和8/9谁更大,后面会学到,我盼望那天快快到来。在教学中,像这样获得成功的体验,喜欢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的真实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从中明显发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和情操,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数学教育更需要教师去创造、去发现。
三、课尾小结方法要多样化
以往课尾小结偏重知识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其方法多种多样。现在服务于教学三维目标结尾小结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发学生识记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记忆;二是创设悬念,调动学生进行新的探索的积极性;三是突显人文关怀。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尾小结具有如下特点:综合性、目标性、引导性、针对性、人文性。其方法亦丰富多样,主要有:
1.综合式结尾。以课时“情感与态度”目标为主线,综合其他目标所展开的方法,如上例。
2.讨论式结尾。当教师讲完课本内容后,课尾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不急于表态,在讨论中发展学生个性。如:这节课你有什么好表现?参与解决了哪些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很快进入热烈讨论中。
3.悬念式结尾。一节课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内容。教学课尾之时,运用此法,效果颇佳。如新授“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除了总结好课本内容外,给出启发性问题,造成悬念,预示新课。借助学生质疑:寻找能被其他非零自然数整除的数的特征,也可以用今天的列举法进行吗?比如3。此时,教师及时追问,探究会有一定困难,你们怕吃苦吗?(不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吧。如此课尾小结,在高潮中结束整堂课,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索新的问题。
4.表格式结尾。学生自我小结表分为:认真听讲、会举手发言、爱提问、会帮助同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作业按时完成、有错及时订正、充满信心、学习有兴趣等九项。每项可以附上文字说明。等级为优秀、良好、尚需努力。
我们认识到,有意义的课尾小结需要情感态度的支持。课尾小结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更要關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在细微处认识自我,逐步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