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西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在产业整体规划、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省乡村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要坚持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搞好整体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等。关键词:山西;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是旅游者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活动。乡村旅游是依托农业这个大环境,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融为一体并进行旅游开发的,一般以城市周边的农村自然景观设计和田园特色风光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体,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古老乡村劳作体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为目的。随着特色旅游者的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10月底,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该报告称,2016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达到近30亿人次。2017年11月在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上,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表示,到2020年,山西将创建20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40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建设十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创建100个农家乐集聚村;全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将翻一番,达到400亿元以上,年新增农民就业3万人以上。相比于四川、浙江两省,我省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整体规划、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仍然严重不足或滞后,产业基础弱化;农户之间组织协调性差,缺乏真正懂旅游与管理经验的组织者;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策划、经营不力,卖点比较单一;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体制等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并加以完善。山西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农旅融合多数处于自然发展、无序开发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特别是产业园区“小散低”问题突出,体量不大、结构不优,布局分散,产业集聚度低,还不能成为引领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就业创业、促进产业融合的平台和载体。为了促进我省乡村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要坚持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搞好整体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和环保意识。具体建议如下:1.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政府要充分发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体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督。旅游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严格把关旅游规划设计,在线路开发、设计上要统筹考虑和妥善安排。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从综合素质、思想观念、服务、技术等多方面帮助旅游从业者提升自身能力。2.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目的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的故事。山西省的鄉村旅游规划做的大多较晚,在开发过程中应因地制宜,讲究个性,突出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雷同和同质化竞争,把山西真正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地挖掘出来并形成产业链。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表现形式。在做规划的过程中,最应该避免走入的死角是,将原住民全部迁走,人造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这样的规划并不会持久,只有原住民的介入才可以使乡村旅游拥有原汁原味的价值和长久的吸引力。3.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乡村旅游住的问题,这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门槛,一般热衷于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是来自经济基础较发达的大城市,广大游客基本上家里已经达到四星、五星的标准。但乡村住宿提供者很难理解类似四五星级如此高品质、高标准的内容。这就给供给方和需求方出现了强烈的认知落差。因此如何引导乡村旅游适应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显得必要而迫切。除此以外,交通、厨卫、景点、玩乐项目等基础设施也必须进一步配套和完善,注意卫生标准,要防止其中任何一项成为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要注重整体科学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各方资金,集中力量办事。4.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大量投入。民间社会资本作为资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表现已经成为我省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将民间社会资本引入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必然。旅游民间资本就是政府和人民为了在旅游产业获取相互利益而采取的投资行为。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民间资本与政府投资相比,有其较为灵活的优越性,可以使资金的使用实现高效率的自行增值,比如在台湾做乡村旅游的旅游企业大多为私人企业,他们邀请当地老阿公、老阿婆讲述当地的故事,可以讲得非常生动,通过真正原住民传递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底蕴、有吸引力的。依靠企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乡村旅游需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经济活动中如果缺乏企业的参与,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如果没有众多的旅游企业的主动参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也就如同空中楼阁。5.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引进旅游人才。乡村旅游的真正实践者和参与者大多是当地村民与老百姓,群众思想观念认识不到位,缺乏市场开发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比如,山西的大院文化与特色民居资源很多,且大多位于偏远的乡村,如果将其开发为有品位的民宿品牌,而它的管理者受限于自身意识与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将该品牌的文化内涵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话,那么该品牌只会沦落为“高档农家乐”,也不会对有此文化品位的旅游者带来长久的吸引力。因此应强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综合创新意识,强化人员培训组织其学习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使他们能承担起乡村旅游的各项工作。另外还应创造优厚条件促进旅游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的引进与壮大,可以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血液与新型理念,比如他们可以将“互联网+”概念下的网络和移动新媒体宣传、管理和营销等新概念运用在开发当地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中,为当地乡村旅游建设添砖加瓦,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而且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