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20年中,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钢琴艺术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钢琴艺术爱好者可以得到良好的音乐、钢琴教育。业余钢琴教育在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长在逐渐发生改变。在现今主流钢琴教学中,对于钢琴技巧的强调的大趋势已经逐渐发生改变。更多的钢琴教育工作者会加强学生多方面音乐素质,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与培养。对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对于艺术、音乐本身更全面更完整的体会和认识,并为钢琴课程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更可以在训练演奏技巧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钢琴艺术的兴趣,使得接受钢琴教育、艺术教育成为丰富个人修养的过程。
当代业余钢琴教育现状
音乐综合素养在业余音乐、钢琴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主要着重于音乐史、基础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训练,基础和声知识学习等。这些科目并非仅在选择了专业音乐道路之后才系统学习。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对音乐综合知识的基础的、简单的认识是钢琴教学的新的趋势。
我国的当代钢琴教育在近20年来的社会普及率非常可观,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出资为孩子找寻更专业更有名气的钢琴老师,参加业余钢琴等级考试和各类大小钢琴比赛。英国《卫报》曾发表过一篇社论谈及中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文中称中国为“拥有两千万钢琴演奏者的国度”。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讨论这“两千万钢琴演奏者”是否名副其实,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让全世界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啧舌。然而,如此多的钢琴学习者对于钢琴本身、对于音乐、对于艺术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他们是又出于怎样的目地来接受钢琴教育的呢?业余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是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方式还是众多琴童选择学习钢琴的目的呢?社会舆论对于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讨论和分析不在少数,持有各家观点的评论人也不计其数。琴童与家长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攀比心态固然是不甚健康的态度,可这却促成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广泛普及,辩证存在的中国钢琴教育现状发人深省。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众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艺术修养”,琴童却可能并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学习、练习钢琴的互相攀比的学琴动机,为什么不改变钢琴教育本身的方式和内容,从而使得钢琴教育、音乐教育更加有血有肉,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钢琴对音乐真正产生兴趣,并实在达到提高孩子艺术修养的目的呢?
在我国当代业余钢琴教育中,始终被强调的是学生的演奏技巧。严格的基础练习,对演奏能力各个细节的把握是重中之重。学生们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演奏技巧,对手型的控制,表情记号的把握等,总是被强调再三。演奏技巧固然是钢琴学习中绝对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熟练地钢琴演奏技能,才能展示钢琴技艺,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这也是我们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是监督和帮助孩子们快速提高的关键。所有的琴童都有过为一年一度暑期的钢琴考级备考的经历。酷热的暑天,单调的曲目,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是许多钢琴学生的噩梦。枯燥无味的练习,研究了无数遍的示范录音、录像教材……钢琴成了他们的敌人。因此,许多孩子不会从乏味甚至痛苦的练习中听到钢琴带来的美妙乐音,钢琴在他们心里成为了痛苦的符号。即便是在考级后得到取得了好成绩的通知,练琴为琴童们带来的恐惧也不会随之减少。然而,导致孩子对钢琴产生抵触和反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兴趣。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们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就成为了教师们的研究课题。
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包含着除了乐器技巧掌握以外的许多重要的专业科目——视唱练耳、音乐史、乐理、和声、配器法、复调等。这些看似都是音乐专业学生在攻读学士学位时的必修课程,实际上却是综合音乐素养的必备元素。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所有曲目中都包含这些基本知识。综合音乐知识的教学在教授业余钢琴时所采取的方式自然不适用于教授幼儿、少儿钢琴学生,那么就有了许多更加基本也更加灵活的方式把这些重要的音乐知识融入钢琴课程中,从而丰富钢琴课程的内容,也使钢琴学生接触到更系统更全面的音乐知识于理论。这些基础音乐知识是从学生基础入门时的就开始学习并掌握,潜移默化的反复强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音乐时的良好认识与习惯。
在对学生音乐综合知识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基础和声、乐理、音乐历史以及简单的作曲能力。教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不同难度的和弦与和声理论,使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音乐类型的乐曲结构特点与和声构成都有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并不是学术范畴上的理解与掌握,而是根据音乐本身的色彩与特点对不同的音乐产生灵敏的音乐感受,甚至是艺术性、文学性、故事性的艺术感受定位,这对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与日本的钢琴教学
在许多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领域,钢琴教材的内容就包含基础的综合音乐知识。
这里对美国德贝肯钢琴艺术中心对于少儿钢琴教学中七和弦的教学课程做一个例子。以音乐历史阶段划分为框架引导学生认识熟悉不同阶段的作曲家,并归纳总结阶段内的和声特点。在介绍七和弦时,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方音乐历史中由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向古典主义时音乐转变,给学生听大量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注意到作品中明显出现的在强拍上的七音。这一细节在音乐理论上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不协和音程在强拍(strong beat)中的使用。而年幼的学生更容易从听感中感受到其中的不同。在学生从音乐感受中获得信号后,再将理论概念教给学生,使感性的认知与概念的学习真正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在理解并认识七和弦以后,通过其他音乐类型,如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的乐曲范例中出现的七和弦,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中七和弦的不同音乐色彩,巩固并丰富对七和弦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音乐类型,最后让学生尝试在为简单旋律配和声的作业中,练习七和弦的基本作曲运用,这就使“七和弦”的概念深深扎根在学生脑中,成为灵活的音乐知识。
以日本的钢琴教学体系为例,日本雅马哈音乐中心(音乐学校)自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中普及开来。雅马哈音乐中心的教学理念即是综合性的音乐素养培训。雅马哈的教学方式是根据孩子的发育阶段和理解能力而特别设计,课程中融合听、唱、弹、读、写五个主要的技能方向,这便是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雅马哈音乐中心不定期举办学生音乐会,学生可以在音乐演奏会中表演自己写作的曲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对钢琴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的少儿钢琴课中,同样强调对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以及音乐艺术综合修养的培养。前文中提到的美国德贝肯音乐中心与日本的雅马哈音乐中心有着大相径庭的教学方式。在美国钢琴老师口中最常出现的词是“play”,即玩音乐。他们的课程中会同时教授学生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更宏观的认识音乐类型,并掌握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加利福尼亚洲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教授斯蒂芬妮·约翰在《纽约时报》对她的采访中说:“对于初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兴趣的培养大过一切。带着孩子玩音乐,让钢琴课成为他们希望去做的事。至于技术的练习会在努力中得到完善。我对于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学生你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美国的钢琴教师会让学生们接触大量风格迥异的曲目,并对于不同的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曲目选择,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演奏风格和艺术品位。
强调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在我国钢琴教育界,对现今国内外不同主流钢琴教学体系和教材的运用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愈发重视对学生的综合音乐修养的培养。我国当今的钢琴教学的初衷与理念在发生变化,钢琴教学不再仅仅强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而是从多方位的音乐知识学习中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
而就从在钢琴教育界、琴童家长间更具有说服力的钢琴考级来说,考级内容中也早就强调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钢琴考级是最早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组织承办,形成了国际上最早、影响最大的考级机构。钢琴考级的主要目的是把普通中小学生的社会音乐及家庭音乐教育通过等级考试的方式进行社会性的规范与考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音乐素质的提高,使得业余音乐爱好者更加有兴趣的学习,并鼓励和提高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音乐创造性。中国早年钢琴考级系统刚出现在社会上时,有许多不同机构组织的不同类型的钢琴考级。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上海音乐学院考级,还有各省市级的音乐家协会、专项乐器协会、学会及艺术团体、学院等组织设立的考级。近年来,又出现许多私人开办的艺术学校自行考级等。大部分钢琴考级的内容仅为业余钢琴演奏技巧等级考试,而其中的一些机构的钢琴考级内容具有更大更丰富的知识覆盖面。以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考级为例:其考试内容包括乐理、视唱练耳以及钢琴演奏技巧。较之仅有钢琴演奏技巧的其他钢琴等级考试来说,上海音乐学院组织举办的钢琴考级更加全面,考察学生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掌握,这是更加全面更加考验考生音乐综合修养的难度较大的钢琴等级考试。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包括视唱练耳等级考试等的小科目专门性考试,由此不难见得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当代钢琴教育的一个新的趋势。
钢琴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艺术、钢琴艺术的审美能力的过程。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可以引导学生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鉴赏音乐并最终达到创造音乐的境界。通过对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的培养,使学生拥有更加完整、丰富的音乐素质,让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伴随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加里·格拉夫曼.我为什么要练琴[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陈祖馨.钢琴教学新思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当代业余钢琴教育现状
音乐综合素养在业余音乐、钢琴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主要着重于音乐史、基础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训练,基础和声知识学习等。这些科目并非仅在选择了专业音乐道路之后才系统学习。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对音乐综合知识的基础的、简单的认识是钢琴教学的新的趋势。
我国的当代钢琴教育在近20年来的社会普及率非常可观,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出资为孩子找寻更专业更有名气的钢琴老师,参加业余钢琴等级考试和各类大小钢琴比赛。英国《卫报》曾发表过一篇社论谈及中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文中称中国为“拥有两千万钢琴演奏者的国度”。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讨论这“两千万钢琴演奏者”是否名副其实,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让全世界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啧舌。然而,如此多的钢琴学习者对于钢琴本身、对于音乐、对于艺术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他们是又出于怎样的目地来接受钢琴教育的呢?业余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是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方式还是众多琴童选择学习钢琴的目的呢?社会舆论对于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讨论和分析不在少数,持有各家观点的评论人也不计其数。琴童与家长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攀比心态固然是不甚健康的态度,可这却促成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广泛普及,辩证存在的中国钢琴教育现状发人深省。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众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艺术修养”,琴童却可能并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学习、练习钢琴的互相攀比的学琴动机,为什么不改变钢琴教育本身的方式和内容,从而使得钢琴教育、音乐教育更加有血有肉,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钢琴对音乐真正产生兴趣,并实在达到提高孩子艺术修养的目的呢?
在我国当代业余钢琴教育中,始终被强调的是学生的演奏技巧。严格的基础练习,对演奏能力各个细节的把握是重中之重。学生们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演奏技巧,对手型的控制,表情记号的把握等,总是被强调再三。演奏技巧固然是钢琴学习中绝对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熟练地钢琴演奏技能,才能展示钢琴技艺,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这也是我们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是监督和帮助孩子们快速提高的关键。所有的琴童都有过为一年一度暑期的钢琴考级备考的经历。酷热的暑天,单调的曲目,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是许多钢琴学生的噩梦。枯燥无味的练习,研究了无数遍的示范录音、录像教材……钢琴成了他们的敌人。因此,许多孩子不会从乏味甚至痛苦的练习中听到钢琴带来的美妙乐音,钢琴在他们心里成为了痛苦的符号。即便是在考级后得到取得了好成绩的通知,练琴为琴童们带来的恐惧也不会随之减少。然而,导致孩子对钢琴产生抵触和反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兴趣。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们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就成为了教师们的研究课题。
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包含着除了乐器技巧掌握以外的许多重要的专业科目——视唱练耳、音乐史、乐理、和声、配器法、复调等。这些看似都是音乐专业学生在攻读学士学位时的必修课程,实际上却是综合音乐素养的必备元素。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所有曲目中都包含这些基本知识。综合音乐知识的教学在教授业余钢琴时所采取的方式自然不适用于教授幼儿、少儿钢琴学生,那么就有了许多更加基本也更加灵活的方式把这些重要的音乐知识融入钢琴课程中,从而丰富钢琴课程的内容,也使钢琴学生接触到更系统更全面的音乐知识于理论。这些基础音乐知识是从学生基础入门时的就开始学习并掌握,潜移默化的反复强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音乐时的良好认识与习惯。
在对学生音乐综合知识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基础和声、乐理、音乐历史以及简单的作曲能力。教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不同难度的和弦与和声理论,使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音乐类型的乐曲结构特点与和声构成都有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并不是学术范畴上的理解与掌握,而是根据音乐本身的色彩与特点对不同的音乐产生灵敏的音乐感受,甚至是艺术性、文学性、故事性的艺术感受定位,这对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与日本的钢琴教学
在许多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领域,钢琴教材的内容就包含基础的综合音乐知识。
这里对美国德贝肯钢琴艺术中心对于少儿钢琴教学中七和弦的教学课程做一个例子。以音乐历史阶段划分为框架引导学生认识熟悉不同阶段的作曲家,并归纳总结阶段内的和声特点。在介绍七和弦时,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方音乐历史中由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向古典主义时音乐转变,给学生听大量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注意到作品中明显出现的在强拍上的七音。这一细节在音乐理论上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不协和音程在强拍(strong beat)中的使用。而年幼的学生更容易从听感中感受到其中的不同。在学生从音乐感受中获得信号后,再将理论概念教给学生,使感性的认知与概念的学习真正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在理解并认识七和弦以后,通过其他音乐类型,如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的乐曲范例中出现的七和弦,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中七和弦的不同音乐色彩,巩固并丰富对七和弦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音乐类型,最后让学生尝试在为简单旋律配和声的作业中,练习七和弦的基本作曲运用,这就使“七和弦”的概念深深扎根在学生脑中,成为灵活的音乐知识。
以日本的钢琴教学体系为例,日本雅马哈音乐中心(音乐学校)自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中普及开来。雅马哈音乐中心的教学理念即是综合性的音乐素养培训。雅马哈的教学方式是根据孩子的发育阶段和理解能力而特别设计,课程中融合听、唱、弹、读、写五个主要的技能方向,这便是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雅马哈音乐中心不定期举办学生音乐会,学生可以在音乐演奏会中表演自己写作的曲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对钢琴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的少儿钢琴课中,同样强调对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以及音乐艺术综合修养的培养。前文中提到的美国德贝肯音乐中心与日本的雅马哈音乐中心有着大相径庭的教学方式。在美国钢琴老师口中最常出现的词是“play”,即玩音乐。他们的课程中会同时教授学生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更宏观的认识音乐类型,并掌握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加利福尼亚洲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教授斯蒂芬妮·约翰在《纽约时报》对她的采访中说:“对于初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兴趣的培养大过一切。带着孩子玩音乐,让钢琴课成为他们希望去做的事。至于技术的练习会在努力中得到完善。我对于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学生你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美国的钢琴教师会让学生们接触大量风格迥异的曲目,并对于不同的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曲目选择,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演奏风格和艺术品位。
强调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在我国钢琴教育界,对现今国内外不同主流钢琴教学体系和教材的运用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愈发重视对学生的综合音乐修养的培养。我国当今的钢琴教学的初衷与理念在发生变化,钢琴教学不再仅仅强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而是从多方位的音乐知识学习中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
而就从在钢琴教育界、琴童家长间更具有说服力的钢琴考级来说,考级内容中也早就强调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钢琴考级是最早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组织承办,形成了国际上最早、影响最大的考级机构。钢琴考级的主要目的是把普通中小学生的社会音乐及家庭音乐教育通过等级考试的方式进行社会性的规范与考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音乐素质的提高,使得业余音乐爱好者更加有兴趣的学习,并鼓励和提高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音乐创造性。中国早年钢琴考级系统刚出现在社会上时,有许多不同机构组织的不同类型的钢琴考级。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上海音乐学院考级,还有各省市级的音乐家协会、专项乐器协会、学会及艺术团体、学院等组织设立的考级。近年来,又出现许多私人开办的艺术学校自行考级等。大部分钢琴考级的内容仅为业余钢琴演奏技巧等级考试,而其中的一些机构的钢琴考级内容具有更大更丰富的知识覆盖面。以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考级为例:其考试内容包括乐理、视唱练耳以及钢琴演奏技巧。较之仅有钢琴演奏技巧的其他钢琴等级考试来说,上海音乐学院组织举办的钢琴考级更加全面,考察学生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掌握,这是更加全面更加考验考生音乐综合修养的难度较大的钢琴等级考试。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包括视唱练耳等级考试等的小科目专门性考试,由此不难见得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当代钢琴教育的一个新的趋势。
钢琴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艺术、钢琴艺术的审美能力的过程。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可以引导学生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鉴赏音乐并最终达到创造音乐的境界。通过对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的培养,使学生拥有更加完整、丰富的音乐素质,让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伴随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加里·格拉夫曼.我为什么要练琴[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陈祖馨.钢琴教学新思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