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组织部针对牧区特点,创新工作思路,以选准、选好节能、可移动型卫星终端接收设备为重点,以合理解决接收设备能源和供电方式为突破口,创立了定点接收、流动教学相结合的牧区“移动型”终端接收站点新模式,打破了牧区地域宽广、牧业生产流动性大、气候环境多变等特殊条件的局限,填补了全国牧区(无电村)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空白,受到了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欢迎,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全疆牧区全面推广。
一是合理选择新型能源,破解了制约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能源的难题。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广大牧区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瓶颈,为此,伊犁州党委组织部根据全国远程办“有什么能源就利用什么能源”的思路,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了以小型光伏电源作为牧区“移动型”终端接收设备的通用能源,并独创了“光伏电源无逆变直流供电方案”。通过实践检验,小型光伏电源具有低成本、低损耗、携带方便、稳定性强、节能环保等特点。经专家论证,该能源解决方案是当前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项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伊犁州还在有效利用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及混合能源开展牧区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推广应用。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破解了基本型设备无法移动的难题。伊犁州党委组织部紧紧把握州直牧民“短期游牧、长期定点放牧和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按照定点接收、流动教学的总体思路,对现有的基本型模式进行了大胆“瘦身”,按照“功耗低、便于携带、拆装简便”的基本要求,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节能型、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和小型卫星接收设备作为牧区移动型模式的接收装备,这不仅完全符合全国远程办对终端接收站点“接收、播放、存储、回放”的基本技术要求,又突出了“节能和移动”两大特点,是基本型的“袖珍”版本,具有基本型终端接收站点的所有功能,此举有效解决了基本型终端设备移动困难、不能灵活方便地在牧区开展学用活动的问题。针对牧区冬、夏牧场的气候特征和气象资料,提出了防风型和简易型两种卫星天线基座设计方案,并委托伊犁州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根据州远程办的具体要求,完成了牧区卫星接收天线基座设计施工图,设计达到了10级大风能工作、12级大风不毁坏的要求。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破解了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管理难题。通过牧区移动型站点的建立,彻底改变和创新了牧区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解决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了牧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过去对牧区从事牧业生产的党员均采取“季节性”和“阶段性”教育,由乡镇党委定期送电教片上山,采取马背电教在牧区巡回播放,一个周期下来,教材的时效性已过,新版教材基本成为了几个月前的版本。在牧区建立移动型接收站后,每天都能从全国和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网上接收大量的教学资源和牧民喜爱的鲜活信息,时效性大大增强,随时都有新的教学资源供党员学习。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牧民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科技适用技术的重要手段,丰富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形式。广大牧区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针对牧区站点操作人员难选和设备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州党委组织部将选好操作员作为加强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了对操作员的岗前培训力度,落实了操作管理人员的相关待遇,在牧区接收站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建立健全了《牧区远程教育操作员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措施,对管理员和操作员实行责任制管理,保证了站点的正常运转和学用活动的扎实开展,使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得到了有效破解。
牧区移动型终端接收站点(模式)的建成和推广,使远程教育成为草原上的免费大学、空中课堂、牧民致富的好帮手,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伊犁州直118个需要转场牧业村的2.84万户、12.27万名转场牧民通过移动型终端接收站点及时获取了外界信息,听到了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抵制了非法宗教势力的渗透,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强化了牧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尼勒克县巩乃斯牧业村牧民党员居马汗在播放点告诉操作员:“牧民最需要的是外界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对我们太有用了。”乌图村新疆大学返乡学生阿力哈孜说:“虽然我们在大学里就了解远程教育,但是今年回家看到远程教育来到了牧区,让我太吃惊了,简直不敢想象。远教真是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木斯乡老干部木沙汗说:“牧民的致富离不开信息,我们哈萨克民族要加快发展,就要接收外界正确和有用的大量信息。百闻不如一见,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好,坐在毡房里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信息。今天看到内地肉价涨了,牛奶市场的前景很好,明年扩大生产就更有信心了。”
(作者为新疆伊犁州远教中心干部)
一是合理选择新型能源,破解了制约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能源的难题。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广大牧区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瓶颈,为此,伊犁州党委组织部根据全国远程办“有什么能源就利用什么能源”的思路,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了以小型光伏电源作为牧区“移动型”终端接收设备的通用能源,并独创了“光伏电源无逆变直流供电方案”。通过实践检验,小型光伏电源具有低成本、低损耗、携带方便、稳定性强、节能环保等特点。经专家论证,该能源解决方案是当前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项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伊犁州还在有效利用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及混合能源开展牧区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推广应用。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破解了基本型设备无法移动的难题。伊犁州党委组织部紧紧把握州直牧民“短期游牧、长期定点放牧和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按照定点接收、流动教学的总体思路,对现有的基本型模式进行了大胆“瘦身”,按照“功耗低、便于携带、拆装简便”的基本要求,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节能型、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和小型卫星接收设备作为牧区移动型模式的接收装备,这不仅完全符合全国远程办对终端接收站点“接收、播放、存储、回放”的基本技术要求,又突出了“节能和移动”两大特点,是基本型的“袖珍”版本,具有基本型终端接收站点的所有功能,此举有效解决了基本型终端设备移动困难、不能灵活方便地在牧区开展学用活动的问题。针对牧区冬、夏牧场的气候特征和气象资料,提出了防风型和简易型两种卫星天线基座设计方案,并委托伊犁州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根据州远程办的具体要求,完成了牧区卫星接收天线基座设计施工图,设计达到了10级大风能工作、12级大风不毁坏的要求。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破解了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管理难题。通过牧区移动型站点的建立,彻底改变和创新了牧区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解决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了牧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过去对牧区从事牧业生产的党员均采取“季节性”和“阶段性”教育,由乡镇党委定期送电教片上山,采取马背电教在牧区巡回播放,一个周期下来,教材的时效性已过,新版教材基本成为了几个月前的版本。在牧区建立移动型接收站后,每天都能从全国和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网上接收大量的教学资源和牧民喜爱的鲜活信息,时效性大大增强,随时都有新的教学资源供党员学习。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牧民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科技适用技术的重要手段,丰富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形式。广大牧区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针对牧区站点操作人员难选和设备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州党委组织部将选好操作员作为加强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了对操作员的岗前培训力度,落实了操作管理人员的相关待遇,在牧区接收站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建立健全了《牧区远程教育操作员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措施,对管理员和操作员实行责任制管理,保证了站点的正常运转和学用活动的扎实开展,使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得到了有效破解。
牧区移动型终端接收站点(模式)的建成和推广,使远程教育成为草原上的免费大学、空中课堂、牧民致富的好帮手,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伊犁州直118个需要转场牧业村的2.84万户、12.27万名转场牧民通过移动型终端接收站点及时获取了外界信息,听到了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抵制了非法宗教势力的渗透,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强化了牧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尼勒克县巩乃斯牧业村牧民党员居马汗在播放点告诉操作员:“牧民最需要的是外界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对我们太有用了。”乌图村新疆大学返乡学生阿力哈孜说:“虽然我们在大学里就了解远程教育,但是今年回家看到远程教育来到了牧区,让我太吃惊了,简直不敢想象。远教真是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木斯乡老干部木沙汗说:“牧民的致富离不开信息,我们哈萨克民族要加快发展,就要接收外界正确和有用的大量信息。百闻不如一见,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好,坐在毡房里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信息。今天看到内地肉价涨了,牛奶市场的前景很好,明年扩大生产就更有信心了。”
(作者为新疆伊犁州远教中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