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词都是诗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以要有的姿态走进读者的内心。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感悟古诗中的韵味,在感受古诗中意境的同时来引导学生发挥,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国家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初中语文教育改革,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比过去大了许多。中国本就是诗的国度,如何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我国古诗的精髓和内涵,是许多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反复诵读,渐入意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走进诗人的意境。
二、提高记忆,增加积累
古诗词具有意境优美、合辙押韵的特点,非常适宜朗诵,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实现记忆和积累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实现品味诗词精华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古诗的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道理对于古诗词也一样适用,多读是正确理解的基础。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中考的因素,课堂上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朗读的时间没有。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将朗诵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对待。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诵过程中,使古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学积累,并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今天的记忆可以成为他们明天反刍式消化理解的有力基础,也许他们对朗诵和背诵还不太理解,但是,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积累会成为一种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影响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抓重点学字词,理解诗意
在古诗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字词,鼓励学生借用工具书上的注释弄清字词的意思,再联系前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弄清全意的意思,如“石壕吏”诗中的:听妇前词中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这件事的尾声,暗示了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重复用“一何”这个词,既写出悍吏的暴态度,也表现作者对老妇的同情。独与老翁别的“独”字,作者以无限凄伤的感慨结束了这个故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勇敢承担苦难的精神,表现他支持唐王朝进行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还应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不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构思巧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以差吏的“忠、呼”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思想矛盾。
四、鼓励创作,体会诗歌的想象美
诗歌美,常常还体现在诗歌的想象美中。诗歌创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诗词含义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識经验,结合平时了解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可以是对诗人当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等细节进行拓展扩充;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自由发挥,画出诗歌内容,再现诗歌情景;或让学生在尊重诗歌原意,不脱离诗歌意境的前提下,适当变换体裁,将古诗改写成自己熟悉的散文或记叙文,这样既可以使古诗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焕发新的活力,又深化了文本理解,闪烁了想象创新的光彩,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一诗淳朴自然、恬靜淡远,学习完该诗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该诗的意境,围绕诗歌主题,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将诗歌改写成抒情散文,要求合情合理、语言准确、衔接自然、情感真挚。
五、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诗歌教学要注重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冶性情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让诗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回归,把美的种子撤满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吴爱钧.初中语文文言文助读系统对比分析——以苏教版和康轩版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
[2]景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浅析[J].科学教育,2013(03).
[3]李惠宁.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01).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国家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初中语文教育改革,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比过去大了许多。中国本就是诗的国度,如何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我国古诗的精髓和内涵,是许多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反复诵读,渐入意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走进诗人的意境。
二、提高记忆,增加积累
古诗词具有意境优美、合辙押韵的特点,非常适宜朗诵,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实现记忆和积累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实现品味诗词精华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古诗的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道理对于古诗词也一样适用,多读是正确理解的基础。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中考的因素,课堂上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朗读的时间没有。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将朗诵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对待。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诵过程中,使古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学积累,并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今天的记忆可以成为他们明天反刍式消化理解的有力基础,也许他们对朗诵和背诵还不太理解,但是,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积累会成为一种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影响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抓重点学字词,理解诗意
在古诗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字词,鼓励学生借用工具书上的注释弄清字词的意思,再联系前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弄清全意的意思,如“石壕吏”诗中的:听妇前词中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这件事的尾声,暗示了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重复用“一何”这个词,既写出悍吏的暴态度,也表现作者对老妇的同情。独与老翁别的“独”字,作者以无限凄伤的感慨结束了这个故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勇敢承担苦难的精神,表现他支持唐王朝进行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还应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不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构思巧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以差吏的“忠、呼”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思想矛盾。
四、鼓励创作,体会诗歌的想象美
诗歌美,常常还体现在诗歌的想象美中。诗歌创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诗词含义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識经验,结合平时了解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可以是对诗人当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等细节进行拓展扩充;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自由发挥,画出诗歌内容,再现诗歌情景;或让学生在尊重诗歌原意,不脱离诗歌意境的前提下,适当变换体裁,将古诗改写成自己熟悉的散文或记叙文,这样既可以使古诗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焕发新的活力,又深化了文本理解,闪烁了想象创新的光彩,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一诗淳朴自然、恬靜淡远,学习完该诗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该诗的意境,围绕诗歌主题,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将诗歌改写成抒情散文,要求合情合理、语言准确、衔接自然、情感真挚。
五、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诗歌教学要注重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冶性情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让诗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回归,把美的种子撤满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吴爱钧.初中语文文言文助读系统对比分析——以苏教版和康轩版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
[2]景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浅析[J].科学教育,2013(03).
[3]李惠宁.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