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全面素质教育问题便引起了人们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应注重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重要性和地位。然后,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际开展期间,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就此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小学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现状。然后,阐述了德育教育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时,必须善于运用基础性语文科目的语言文字等情感表达工具,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并以“榜样”教育方法,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并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品质。以下就是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难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不断创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德育发展目标。即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安排时,注重把“智育”作为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很容易造成学生在“重智轻德”的教育氛围下,形成不健康的心态,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二,缺乏德育评价机制。合理性的评价,可让教师了解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真实情况,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渗透方法。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某些教师在应试教育压力迫使下,更为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由此忽视了德育评价机制的构建,无法真正发挥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培养的作用[1];
第三,形式呆板。即某些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时,不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始终秉承着“灌输式”教育方法。同时,仅注重依靠讲道理方式。这种德育教育渗透方式不仅形式呆板,也无法适应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渗透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注重德育发展目标,树立“智育”与“德育”二者并重的语文教育核心理念。同时,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好玩心重,易动的特点,在语文课上安排一些小活动,利用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时,为了培养学生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便穿插了一个“砌墙工人命运”的小故事。故事中,三个工人正在砌墙,这时,一个人走过来说:“你们在干什么呀?”其中一个工人回答:“我们正在砌墙啊,没看到嘛?”另一个工人笑着说:“我们在盖楼呢。”第三个工人说:“我们在建造一个城市。”故事的最后是经过十年,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工人成了他们的老板。这个故事的穿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实现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变成大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能看轻任何事情或者任何人。此外,为了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也可把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三人两足等课堂小游戏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
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时常会忽视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需善于改进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首先,在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时,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加以指引[2]。例如,某教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课文教学时,便利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展开了德育教育工作,并提出问题:“你眼中的大年夜是什么样子的?”围绕“年夜”这个话题,激发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即语文教材中課文的选取均来自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涵盖了塑造人格、思想品德的文学知识。所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材的联系,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激励学生参与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时,为了达到高效性的教育效果,需构建一个德育教育评价机制,由评价机制反馈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同时,在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改进过程中,为了避免教育形式古板问题,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需导入激励法。例如,某教师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教学时,便引入了激励法[3]。先是鼓励学生精读课文内容,思考:青蛙坐在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青蛙的思想进行评价,待学生评价完毕后,教师以“举一反三”的方式,举出生活中不思进取的例子,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学会拓展自己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里。再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内容教学时,可激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经过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產生浓厚的民族情怀,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做人的原则,最终逐渐成为一名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小学生。即讲道理的德育教育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应注重引入激励法等教育方法,达到高效性的德育渗透效果。
三、结论
综上可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忽视德育发展目标、缺乏德育评价机制、形式呆板等问题,影响到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为此,为了指导学生趋于健康的发展方向,应在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时,从活跃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参与教育、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下,陶冶自身情操,并由此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规范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参考文献:
[1]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05):124+135.
[2]杨文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20(12):65.
[3]周艺柠.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江科技,2012,13(03):205-20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时,必须善于运用基础性语文科目的语言文字等情感表达工具,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并以“榜样”教育方法,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并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品质。以下就是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难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不断创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德育发展目标。即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安排时,注重把“智育”作为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很容易造成学生在“重智轻德”的教育氛围下,形成不健康的心态,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二,缺乏德育评价机制。合理性的评价,可让教师了解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真实情况,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渗透方法。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某些教师在应试教育压力迫使下,更为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由此忽视了德育评价机制的构建,无法真正发挥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培养的作用[1];
第三,形式呆板。即某些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时,不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始终秉承着“灌输式”教育方法。同时,仅注重依靠讲道理方式。这种德育教育渗透方式不仅形式呆板,也无法适应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渗透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注重德育发展目标,树立“智育”与“德育”二者并重的语文教育核心理念。同时,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好玩心重,易动的特点,在语文课上安排一些小活动,利用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时,为了培养学生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便穿插了一个“砌墙工人命运”的小故事。故事中,三个工人正在砌墙,这时,一个人走过来说:“你们在干什么呀?”其中一个工人回答:“我们正在砌墙啊,没看到嘛?”另一个工人笑着说:“我们在盖楼呢。”第三个工人说:“我们在建造一个城市。”故事的最后是经过十年,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工人成了他们的老板。这个故事的穿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实现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变成大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能看轻任何事情或者任何人。此外,为了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也可把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三人两足等课堂小游戏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
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时常会忽视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需善于改进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首先,在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时,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加以指引[2]。例如,某教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课文教学时,便利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展开了德育教育工作,并提出问题:“你眼中的大年夜是什么样子的?”围绕“年夜”这个话题,激发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即语文教材中課文的选取均来自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涵盖了塑造人格、思想品德的文学知识。所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材的联系,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激励学生参与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时,为了达到高效性的教育效果,需构建一个德育教育评价机制,由评价机制反馈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同时,在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改进过程中,为了避免教育形式古板问题,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需导入激励法。例如,某教师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教学时,便引入了激励法[3]。先是鼓励学生精读课文内容,思考:青蛙坐在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青蛙的思想进行评价,待学生评价完毕后,教师以“举一反三”的方式,举出生活中不思进取的例子,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学会拓展自己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里。再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内容教学时,可激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经过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產生浓厚的民族情怀,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做人的原则,最终逐渐成为一名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小学生。即讲道理的德育教育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应注重引入激励法等教育方法,达到高效性的德育渗透效果。
三、结论
综上可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忽视德育发展目标、缺乏德育评价机制、形式呆板等问题,影响到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为此,为了指导学生趋于健康的发展方向,应在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时,从活跃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参与教育、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下,陶冶自身情操,并由此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规范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参考文献:
[1]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05):124+135.
[2]杨文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20(12):65.
[3]周艺柠.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江科技,2012,13(0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