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使得城市生活污水数量逐年攀升。面对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必然要求,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9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水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同时水污染对既有水资源的浪费情形加剧了可消费水资源的存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导致的水体污染量不断增大,水资源被持续浪费与消耗,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从水体中剥离,使水质得以净化,水资源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几种处理技术特点及工艺
1、AB法
AB法又称为两段活性污泥处理法,主要将污水管道与污水处理厂看作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耐冲击力、负荷性强、不需设置初淀池等特点,COD去除率达80%、BOD5去除率达90%。AB法采取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自吸式射流曝气机及无支架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具体实施方法是:A段高负荷、B段低负荷,而AB两段之间采取分别回流,充分利用其中微生物,让其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在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具有生长优势。
2、SBR法
SBR法的进水、曝气、沉淀及出水都是在同一个池子中完成,常以3-4个池子为一组,轮换运作、间歇性运行,因此SBR法也称作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一体化的技术特点为工艺简单,由于只需要一个反应池,而没有回流污泥、二沉池及其他设备,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调节池,亦可节省初沉池,因此可有效节省占地面积与资源,耐冲击负荷力强且行为方式灵活,可从时间上灵活安排曝气、缺氧及厌氧等不同状态,同时实现除磷脱氮。
3、A/A/O法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对出水有除磷和除氮的要求,A/A/O法是由厌氧/缺氧/好氧组成的工艺流程,充分利用生物处理法实现脱氮除磷,并获得优质出水,属于深度二级处理工艺。在这种污水处理法中,可实现同步除磷脱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除磷过程,当污水中的磷处于厌氧状态时,可释放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又会更多吸收聚磷菌,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系统;二是脱氮过程,在缺氧状态下,应控制含氮量小于0.7mg/L,由于同时兼备氧脱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的BOD作为氢供给体,将好氧池混合液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逸入大气中,实现脱氮目标。
4、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主要以内部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以實现厌氧生物膜法。由载体形成固定床层,并在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在这种作用下,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池的预处理,自下而上升至床层,其中的有机物会随之分解;当进行酸化或者水解时,会生成沼气,再进行后续处理。接下来便进入关键阶段:在拔风系统状态下,滤池处于兼氧状态,就会预防甲烷细菌的生成,并进行下一步酸性阶段,实现耗氧处理。
5、生物活性炭技术
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目前这种工艺技术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得以实际应用,并对污染水源的净化或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与再生等发挥作用。虽然这种技术的解释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近年来,附着生物膜的活性炭处理水应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因此生物活性碳技术有了全新定义:利用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孔隙结构的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氧较强的吸附特点,并将活性炭作为载体,提供微生物聚集与繁殖生长的重要场所。
6、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也是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也被称作固定膜法。生物膜法也是利用生物好氧性进行水质分解的技术,生物膜本身附着着一些固体自滤材料,这些载体能够将附着在膜上的水体有机物进行好气菌分解与厌气分解等,然后通过流动水层的冲洗作用,使得老化的生物膜分离出来,重新生长出新生物膜的过程。
7、氧化沟的典型代表
(1)帕斯维尔氧化沟
帕斯维尔氧化沟即P型氧化沟,属于第1代氧化沟,早期主要用于村镇污水处理,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后期发展为连续运行。氧化沟沟渠设计为跑道型,利用数个安装在沟上的曝气装置对沟内混合液进行推动,曝气器采用水平卧式曝气转刷。
(2)卡鲁塞尔氧化沟
卡鲁塞尔氧化沟荷兰DHV公司研制。普通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中污水与回流污泥共同进入氧化沟系统。在缺氧区发生反硝化作用后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此系统中,反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发生在同一池中。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在普通卡鲁塞尔氧化沟前增设一个厌氧区和绝氧区。回流污泥中在厌氧区中完成反硝化,为后续的绝氧池创造绝氧条件。厌氧区出水进入内部安装有搅拌器的绝氧区,在绝氧环境下,聚磷菌利用70%~90%的污水所提供的碳源进行充分释磷。绝氧区后接普通卡鲁塞尔氧化沟系统,进一步完成脱氮、除磷和BOD的去除。最后,混合液由富氧区排出,聚磷菌在好氧环境下过量吸磷,将磷转移到活性污泥中,随剩余污泥排出。
(3)奥贝尔氧化沟
奥贝尔氧化沟由南非的休斯曼开发,后由美国Envirex公司于1970年投放市场。奥贝尔氧化沟由3条相互连通的同心圆形或椭圆形渠道组成,污水由外沟流入,在不断循环的同时,依次进入中沟和内沟,最后由中心渠道排出。外、中、内沟容积分别占总容积的50%~55%、25%~30%、15%~20%。奥贝尔氧化沟采用转碟充氧与推流,通过调整转碟数和转速调节充氧能力,使各沟道混合液呈悬浮态。硝化、反硝化反应在系统内同时进行,使有机物得到充分氧化分解。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因其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较少、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良好、耐冲击负荷,非常适合经济技术与管理能力有限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二、城市污水处理的环保对策
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污水治理成效较低,尽管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工程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很多地方政府对污水治理缺乏行动积极性,在具体执行国家污水治理规定时,较多的从本区域经济发展短期收益考虑。另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健全,相应的生活、工业废水监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费用征收也存在困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国家的角度,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与城市污染治理法规建设,积极调动起地方各主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水污染监管与执法力度。
2、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城市化进程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是造成城市水污染处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城市污水治理需要从公民环保意识源头进行改进,无论是城市普通公民还是企业法人都需要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从污染初始环节杜绝可能存在的污染威胁。同时,公众要及时转变污水认识观念,在水体的社会循环超出自然循环的范畴之外时,树立变废水为资源的新理念,从自身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并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趋紧张,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也在一步步的提升。在选择处理工艺时,要根据周围区域的污水杂质的组成选择适时地处理工艺。改善和提升污水的处理效率,一方面需要我们科学技术和处理工艺的提升,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用水,在源头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参考文献
[1]王宇.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类型与优化选择研究[J].河南化工,2010.
[2]杜彬.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9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水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同时水污染对既有水资源的浪费情形加剧了可消费水资源的存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导致的水体污染量不断增大,水资源被持续浪费与消耗,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从水体中剥离,使水质得以净化,水资源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几种处理技术特点及工艺
1、AB法
AB法又称为两段活性污泥处理法,主要将污水管道与污水处理厂看作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耐冲击力、负荷性强、不需设置初淀池等特点,COD去除率达80%、BOD5去除率达90%。AB法采取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自吸式射流曝气机及无支架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具体实施方法是:A段高负荷、B段低负荷,而AB两段之间采取分别回流,充分利用其中微生物,让其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在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具有生长优势。
2、SBR法
SBR法的进水、曝气、沉淀及出水都是在同一个池子中完成,常以3-4个池子为一组,轮换运作、间歇性运行,因此SBR法也称作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一体化的技术特点为工艺简单,由于只需要一个反应池,而没有回流污泥、二沉池及其他设备,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调节池,亦可节省初沉池,因此可有效节省占地面积与资源,耐冲击负荷力强且行为方式灵活,可从时间上灵活安排曝气、缺氧及厌氧等不同状态,同时实现除磷脱氮。
3、A/A/O法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对出水有除磷和除氮的要求,A/A/O法是由厌氧/缺氧/好氧组成的工艺流程,充分利用生物处理法实现脱氮除磷,并获得优质出水,属于深度二级处理工艺。在这种污水处理法中,可实现同步除磷脱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除磷过程,当污水中的磷处于厌氧状态时,可释放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又会更多吸收聚磷菌,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系统;二是脱氮过程,在缺氧状态下,应控制含氮量小于0.7mg/L,由于同时兼备氧脱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的BOD作为氢供给体,将好氧池混合液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逸入大气中,实现脱氮目标。
4、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主要以内部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以實现厌氧生物膜法。由载体形成固定床层,并在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在这种作用下,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池的预处理,自下而上升至床层,其中的有机物会随之分解;当进行酸化或者水解时,会生成沼气,再进行后续处理。接下来便进入关键阶段:在拔风系统状态下,滤池处于兼氧状态,就会预防甲烷细菌的生成,并进行下一步酸性阶段,实现耗氧处理。
5、生物活性炭技术
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目前这种工艺技术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得以实际应用,并对污染水源的净化或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与再生等发挥作用。虽然这种技术的解释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近年来,附着生物膜的活性炭处理水应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因此生物活性碳技术有了全新定义:利用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孔隙结构的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氧较强的吸附特点,并将活性炭作为载体,提供微生物聚集与繁殖生长的重要场所。
6、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也是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也被称作固定膜法。生物膜法也是利用生物好氧性进行水质分解的技术,生物膜本身附着着一些固体自滤材料,这些载体能够将附着在膜上的水体有机物进行好气菌分解与厌气分解等,然后通过流动水层的冲洗作用,使得老化的生物膜分离出来,重新生长出新生物膜的过程。
7、氧化沟的典型代表
(1)帕斯维尔氧化沟
帕斯维尔氧化沟即P型氧化沟,属于第1代氧化沟,早期主要用于村镇污水处理,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后期发展为连续运行。氧化沟沟渠设计为跑道型,利用数个安装在沟上的曝气装置对沟内混合液进行推动,曝气器采用水平卧式曝气转刷。
(2)卡鲁塞尔氧化沟
卡鲁塞尔氧化沟荷兰DHV公司研制。普通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中污水与回流污泥共同进入氧化沟系统。在缺氧区发生反硝化作用后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此系统中,反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发生在同一池中。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在普通卡鲁塞尔氧化沟前增设一个厌氧区和绝氧区。回流污泥中在厌氧区中完成反硝化,为后续的绝氧池创造绝氧条件。厌氧区出水进入内部安装有搅拌器的绝氧区,在绝氧环境下,聚磷菌利用70%~90%的污水所提供的碳源进行充分释磷。绝氧区后接普通卡鲁塞尔氧化沟系统,进一步完成脱氮、除磷和BOD的去除。最后,混合液由富氧区排出,聚磷菌在好氧环境下过量吸磷,将磷转移到活性污泥中,随剩余污泥排出。
(3)奥贝尔氧化沟
奥贝尔氧化沟由南非的休斯曼开发,后由美国Envirex公司于1970年投放市场。奥贝尔氧化沟由3条相互连通的同心圆形或椭圆形渠道组成,污水由外沟流入,在不断循环的同时,依次进入中沟和内沟,最后由中心渠道排出。外、中、内沟容积分别占总容积的50%~55%、25%~30%、15%~20%。奥贝尔氧化沟采用转碟充氧与推流,通过调整转碟数和转速调节充氧能力,使各沟道混合液呈悬浮态。硝化、反硝化反应在系统内同时进行,使有机物得到充分氧化分解。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因其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较少、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良好、耐冲击负荷,非常适合经济技术与管理能力有限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二、城市污水处理的环保对策
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污水治理成效较低,尽管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工程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很多地方政府对污水治理缺乏行动积极性,在具体执行国家污水治理规定时,较多的从本区域经济发展短期收益考虑。另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健全,相应的生活、工业废水监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费用征收也存在困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国家的角度,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与城市污染治理法规建设,积极调动起地方各主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水污染监管与执法力度。
2、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城市化进程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是造成城市水污染处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城市污水治理需要从公民环保意识源头进行改进,无论是城市普通公民还是企业法人都需要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从污染初始环节杜绝可能存在的污染威胁。同时,公众要及时转变污水认识观念,在水体的社会循环超出自然循环的范畴之外时,树立变废水为资源的新理念,从自身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并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趋紧张,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也在一步步的提升。在选择处理工艺时,要根据周围区域的污水杂质的组成选择适时地处理工艺。改善和提升污水的处理效率,一方面需要我们科学技术和处理工艺的提升,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用水,在源头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参考文献
[1]王宇.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类型与优化选择研究[J].河南化工,2010.
[2]杜彬.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