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中的人性善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科学领域认为,一个事件的存在,必然会有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事件相对应,这便是“镜像”。本文以“镜像世界”为视角分析余华的《第七天》,通过解析小说中现实世界与“死无葬身之地”的镜像呈现,从“温情”和“冷峻”两个方面,深度分析小说中的文学与文化内涵,挖掘余华《第七天》中真正探寻的主题。
  【关键词】镜像;现实世界;死无葬身之地;人性
  1、《第七天》中镜像世界的文本呈现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镜像世界”的说法,其指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之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平行宇宙,这两个世界遥相呼应,呈现出镜像的对比。
  在余华的《第七天》中也存在着一种“镜像”,小说中的现实世界与“死无葬身之地”便是鲜明的镜像对比。我们通过认识“死无葬身之地”这个镜像世界的美好,才真正认清了现实世界的悲凉;同样我们也希望通过认识现实世界的荒诞,从而产生了对“死无葬身之地”的向往。余华通过两个世界的对比将现实与想象发生“混淆”,让读者感受到现实“真实”得可怕,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
  佛教中称有生有死的世界为“此岸”,而涅槃的世界为“彼岸”。余华在《第七天》中创造了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这样两个平行的世界。现实世界中“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美貌” ,处处充满着死亡的气息。候烧大厅不仅仅有贵宾区与普通区这样的分别,还要都要等着市长火化完了,才能轮到其他非权贵人士。这样的等级差距,使读者看见的是权力制约着世界,权力是这里的一切。现实世界的人更是被利益充斥著内心,在社会中没有感情的活着,仿佛一具具被抽空了魂的傀儡。余华将现实世界描述成了一个被黑暗所占据的荒诞世界,而“死无葬身之地”就像是美好的天堂,充满着善良和爱。在彼岸世界里人们用爱包容着一切,不管前世认识与否,在“死无葬身之地”都成了至亲之人。在现实世界里麻木的人也在此迷途知返,内心被洗涤干净。
  2、《第七天》中人性善的双重意涵
  2.1 冷峻的善——以丑陋批判现实
  《第七天》将写作背景置于现实,通过暴力的书写,揭示现实世界的黑暗。小说的开篇,便是杨飞在通往火葬场的场景,这样的开头便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压抑与充满死亡的气息,而后余华先生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暴力丑恶的新闻,以文学性的方式展现在小说中,更是将一层黑暗、阴郁的氛围渲染的更加浓烈。我们不禁会心里产生一丝凉意,我们真的是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吗 但是余华先生恰恰是通过这样悲凉的写法,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现实是多么的可怕,我们从来是向往真实的,但是现在社会的真实却是那样令人毛骨悚然。如在小说中讲到了暴力拆迁,虽然在权力的包庇下,它是显得那么的冠冕堂皇、义正言辞,但是我们透过表象,看见的便是可怕的真实,是权力压榨下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暴力拆迁毁掉的不是简单的房屋,而是人性善的构建。余华先生将写作环境置身于地狱,无情地撕开现实所佩戴的面纱,让那张被权力所控制的丑陋而又可怕的面孔曝光在人们眼前。真实的现实不仅仅是简单的压榨人们,更加严重的是在无形中感染了人们,让生存于其中的人们渐渐失去本心,被物化成为恶魔,社会也因此功利化。在充满功利化的社会中鲜活的人不得不被物化,因为在这个功利化的世界里,不被物化的人是不存在栖身之所的,人们苟同的是恶,而不是善,这正是真实世界的悲凉。
  2.2 温情的善——以美丽照亮人生
  余华在谈及《第七天》的小说语言的时候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写的时候感到现实世界的冷酷,写得很狠,所以我需要温暖的部分,需要至善的部分,给予自己希望,也给予读者希望” 。
  余华在《第七天》中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彼岸世界,这里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呈现,也是余华所寻找的人性善的栖息地。余华先生在小说中不停地呐喊,想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唤醒人们内心的善,让世界回到上帝所创造的最原始的那样,为世人找寻人性善的根源。在栖息地里包容一切的爱填充着这里的空间,无所谓前世是善人还是恶人,在彼岸世界都是享受极乐,或永生或安息。余华想通过这样如佛家般包容一切的善念来感化世人,或许收效甚微,但是就如孟子所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有这种外界作用力去影响,总是可以使人性偏离的角度变小,甚至重返最初的轨道,重归人性至善。余华先生仿佛成为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战斗者,背负着唤醒人性的使命在迷雾笼罩的世界里彳亍前行。
  余华先生在《第七天》中创造了两个死亡世界即“死无葬身之地”和“安息之地”。生前有墓地前往“安息之地”安息,没有墓地前往“死无葬身之地”永生。小说中死亡之后去哪里的分配方式不是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而是通过有没有墓地来区分,并且不管是谁在死后都是极乐,不受前世的影响。这样的观念可能与中国的传统观念相悖,但这恰巧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大爱,充满着佛家思想的悲悯。不管生前是政府高官、底层贫民还是凶恶歹徒,在死亡之后都是一样的,都前往各自不同的彼岸世界安息,享受至善世界的美好。余华在此没有过分的区分凶恶的人要怎样处罚,善良的人要怎样享受。而是统一标准,都去成为“极善之地”的一份子。余华不是通过让恶人死后下地狱,好人死后升天堂来吓唬现实世界的人,去强迫人们行善,而是以一种仁爱方式来教化人们行善,那就是感化。正如佛祖割肉喂鹰一样,这样的行为不是放任,而是一种从内心的感化。或许这样的方式过于长远,在短时间里面得不到明显的改观,但是这样的方式却是最为彻底的,因为人毕竟为“人”,不管怎样都存在着人性的善良。
  余华一直以一种无边的悲悯来看待现实世界的人,尽管苦难折磨的他们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但他们依然不忘初心,不被现实所同化,在苦难中艰难求生存,寻找爱与希望。余华对于大众的博爱,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的爱,在《第七天》中有墓地的人前往安息之地安息;没有墓地的人留在“死无葬身之地”永生,余华笔下不存在地狱与天堂之分,这样对于大众的爱是最热切的呼唤与渴望。余华先生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人性善的极度体现,能重新使得天堂的“善”回归世界,现实世界能升起新曙光。爱与希望的光辉总是会撕破黑暗的束缚,照向人间,人们内心的善也会再次盛开。
  参考文献
  [1] 余华.第七天[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219.
  [3] 洪治纲.余华评传[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4] 洪治纲.余华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 付建舟.余华《第七天》的创作意图与其叙事策略[J].小说评论,2013(5)13-19.
  [6]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色彩和调制颜色的生成研究,以及设色技术,研究色彩的概念形成的和在深绿色的山水画的领域的颇多。青绿山水的艺术格局经历了多个互补的当代艺术发展模式的发展,同时中国画的绘画色彩观也发生了变化,研究宋、元时期的色彩越发有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宋元;青绿山水;色彩研究  一、宋元时期青绿山水的色彩发展和主要类别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绘画的艺术风格出现在隋朝,其代表人物是以展子虔为代表的
期刊
【摘要】在当今技术条件不断成熟的情况下,不同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新的制作技术、材料运用及传播方式不断涌现,能够使得海报的视觉表现越来越多元与个性化。而本文就是以装置艺术为出发点,探寻平面海报的新的语言形式。  【关键词】材料;海报;互动性  海报以二维静态形式来传达信息的载体。海报设计其本身的优势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富有审美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易于复制和传播,便于展示或收藏。在当今技术条
期刊
【摘要】“留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留白”艺术的理论基础可追溯至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思想,是艺术想象的源泉。浅谈音乐中“留白”的艺术,认识音乐中无声之美。  【关键词】留白;音乐美学;大音希声  一、“留白”的含义与意义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画法当中,区别有很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在西方绘画中,通常用画布绘画,且画布涂满颜色,鲜见画面中留有空
期刊
山东省的舞蹈种类很多,每个种类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被称为山东的三大秧歌,它们之间都有所不同,最能表现出女子阴柔之美以及含蓄之美的是胶州秧歌。胶州秧歌很受大家的欢迎,它独特的动态特征以及表演的形式给人以一种亲切、温柔的舞蹈美感。然而它的动作特征“拧、搌、扭、抻、韧”将山东人的韧劲表现很完美,还有它那独特的“三道弯”更是将山东女性的经典神态,那种泼辣直爽的性格,大胆耿直却又
期刊
【摘要】电影《卡萨布兰卡》将一个爱情故事放置在一个大的、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既表现了战争之下普通的爱情故事,也将战争带来的影响投射在本片的主角之上。影片《卡萨布兰卡》在传统叙事中加入了闪回、内心精神活动和潜意识表现以及形象象征主义的元素,拓宽了故事表现的灵动性,更加契合新一代观众的观影需求。本文将从电影叙事、视听语言、人物设置三个方面浅析影片《卡萨布兰卡》。  【關键词】电影叙事;视听语言;人物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电视真人秀的发展,电视真人从最开始的模仿引入,逐渐开始走向本土化创新,节目的种类也已经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节目中心《大戏台》栏目在亚太地区优秀广播影视及新媒体推荐评比活动中,获得“亚太地区影响力栏目”大奖,成为当时评选唯一获奖的戏曲栏目。其对节目的创新以及改革值得我们进行学习,本文就其将戏曲艺术与真人秀进行结合进行了浅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伴随着“十三五”计划的不断实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状态。植物造景技术作为当前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利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景观设计作为推动力,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国,把植被的自然美和意境美结合起来,并利用艺术园林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可持续性和观赏性的全面构思。构建符合现代化审美的文化栖息之地,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实现园林景观价值和植物搭配、布局的义
期刊
【摘要】艺术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欣赏,在艺术欣赏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审美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进而保证能够将艺术作品其中的内涵更好地体现出来。对于艺术欣赏来说,每一次都代表着一件新的艺术品的产生。因此要能够把握中艺术欣赏的内涵,并且了解其对于艺术审美再创造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欣赏;审美;再创造  艺术欣赏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就比如对于文学作品来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原本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一个个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渐渐被大众熟知,它是当今世界尖端科技的前沿和创新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渗透到军事、工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變化。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娱乐、游戏中已有应用。如将其搬进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想必会将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
期刊
【摘要】在当代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因此大部分家长开始以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对孩子的乐器和书法等方面的教育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育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选择。钢琴教育对于普及钢琴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钢琴教育中,不仅需要通过理论性的知识进行教学,更需要在鋼琴教育之中体现出艺术的审美特征,而这恰恰是在中国当代的钢琴教育中所欠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