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环境教育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性内容,化学课堂教学又是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来源于环境危机,是人们为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化学作为一类贯穿于人类生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全过程,环境危机就是要靠化学来解除。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学和改善环境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环境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工业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严重忽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势必要竭尽所能解除环境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们开始提出实施环境教育这一新举措,深化人们环保意识,以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环境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增强自身环保意识。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环境教育内容概述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化学实验,例如,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探究、氦气的制取等都会或多或少的造成环境的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是实验污染源之一。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结合化学教材对化学实验进行完善,将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现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例如,工业废水对生活用水的污染、工业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工业废料对土壤的污染等,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进而将环境教育贯穿教材的始终。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又好化学以及清洁化学,广义来讲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者是避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狭义来讲就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过程中有效利用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害或危险的试剂和溶液。对于当今社会中的绿色化学的定义又有了新的解释,是指可以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通过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环境负担、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以节能、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量为目的,利用太阳能制造和储藏光触媒和氢能源技术的开发。
绿色化学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拒用(Reduction)。我们就针对绿色化学中的减量来具体说明如何实现化学的绿色实验。
减量主要包括减少化学实验使用的药品和洗涤用水。第一,药品减量。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尽量将所使用的药品用量控制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最小值,教师应结合微型實验,对高中化学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减少药品使用量。然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材规定的药品用量远远超过绿色化学的计划用量,有必要实行减量。例如,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将粗盐溶于水,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2-4,加入过量的石灰乳,除去Mg2+,加入过量的Na2CO3,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泥沙和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OH-、CO2-3,最后用NaOH调节PH,除去H+。”对于这一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度调整各化学溶剂的用量以及容器容量,将较大容量的试管或烧杯等容器换成相对较小容量的容器,当然,必须要在达到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比对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化学实验结果,若两次实验结果相差不大,则可以实现化学实验药品用量的减量。第二,洗涤用水的减量。自古以来,人们都存在“以水为净”的观念,认为洗的次数越多就越干净,极少考虑用了多少水、对水资源产生的污染有多少等问题。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延伸到化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容器的清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清洗化学容器时,往往没有将容器中的化学药剂倒尽就开始用水冲洗,使化学药剂随着水流一起流入下水管道中,直接排入河流,不仅浪费水资源,更多河流造成一定的化学污染,影响生活用水质量。教师应在实验结束后,仔细检查容器内残留的化学药剂含量,且在化学药剂经处理后按照“先少后多”的用水量开始清洗,并及时收集清洗废水,加以处理,避免废水流入下水管道。不仅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更能避免化学废水流入下水管道对河流污染造成污染。
(二)实现化学实验有害气体的“零排放”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产生NO、CO、NO2等有害气体,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废气进行及时收集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1中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硫化氢气体在不完全燃烧状态下,将蒸发皿扣在火焰上,火焰呈现淡蓝色,蒸发皿底部出现黄色粉末”,通过蒸发皿的使用,废气有机转化成固体,有效的减少了硫化氢气体燃烧后产生废气的排放量,进一步实现化学实验有害气体零排放的目的。
(三)及时处理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处理主要包括减少废水的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处理废水两个方面,减少废水的产生主要通过在化学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小组,事先准备好废水收集装置和存储装置,在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及时收集废水和实验仪器的清洗。引导学生自助处理废水可以通过指导研究学习小组分析清洗用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积极讨论净水方案,按照方案实施清洗用水的净化,直至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到对水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最小,甚至是零污染,最后按照废水排放要求进行排放。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化学习内容,更能达到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增强环保意识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国家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3):173,175.
[2]何佳.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37.
[3]汪玉均.探索高中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144.
[4]李春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周硕宇.高中化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5(9):225.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环境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工业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严重忽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势必要竭尽所能解除环境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们开始提出实施环境教育这一新举措,深化人们环保意识,以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环境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增强自身环保意识。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环境教育内容概述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化学实验,例如,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探究、氦气的制取等都会或多或少的造成环境的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是实验污染源之一。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结合化学教材对化学实验进行完善,将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现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例如,工业废水对生活用水的污染、工业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工业废料对土壤的污染等,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进而将环境教育贯穿教材的始终。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又好化学以及清洁化学,广义来讲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者是避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狭义来讲就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过程中有效利用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害或危险的试剂和溶液。对于当今社会中的绿色化学的定义又有了新的解释,是指可以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通过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环境负担、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以节能、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量为目的,利用太阳能制造和储藏光触媒和氢能源技术的开发。
绿色化学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拒用(Reduction)。我们就针对绿色化学中的减量来具体说明如何实现化学的绿色实验。
减量主要包括减少化学实验使用的药品和洗涤用水。第一,药品减量。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尽量将所使用的药品用量控制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最小值,教师应结合微型實验,对高中化学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减少药品使用量。然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材规定的药品用量远远超过绿色化学的计划用量,有必要实行减量。例如,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将粗盐溶于水,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2-4,加入过量的石灰乳,除去Mg2+,加入过量的Na2CO3,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泥沙和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OH-、CO2-3,最后用NaOH调节PH,除去H+。”对于这一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度调整各化学溶剂的用量以及容器容量,将较大容量的试管或烧杯等容器换成相对较小容量的容器,当然,必须要在达到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比对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化学实验结果,若两次实验结果相差不大,则可以实现化学实验药品用量的减量。第二,洗涤用水的减量。自古以来,人们都存在“以水为净”的观念,认为洗的次数越多就越干净,极少考虑用了多少水、对水资源产生的污染有多少等问题。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延伸到化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容器的清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清洗化学容器时,往往没有将容器中的化学药剂倒尽就开始用水冲洗,使化学药剂随着水流一起流入下水管道中,直接排入河流,不仅浪费水资源,更多河流造成一定的化学污染,影响生活用水质量。教师应在实验结束后,仔细检查容器内残留的化学药剂含量,且在化学药剂经处理后按照“先少后多”的用水量开始清洗,并及时收集清洗废水,加以处理,避免废水流入下水管道。不仅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更能避免化学废水流入下水管道对河流污染造成污染。
(二)实现化学实验有害气体的“零排放”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产生NO、CO、NO2等有害气体,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废气进行及时收集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1中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硫化氢气体在不完全燃烧状态下,将蒸发皿扣在火焰上,火焰呈现淡蓝色,蒸发皿底部出现黄色粉末”,通过蒸发皿的使用,废气有机转化成固体,有效的减少了硫化氢气体燃烧后产生废气的排放量,进一步实现化学实验有害气体零排放的目的。
(三)及时处理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处理主要包括减少废水的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处理废水两个方面,减少废水的产生主要通过在化学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小组,事先准备好废水收集装置和存储装置,在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及时收集废水和实验仪器的清洗。引导学生自助处理废水可以通过指导研究学习小组分析清洗用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积极讨论净水方案,按照方案实施清洗用水的净化,直至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到对水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最小,甚至是零污染,最后按照废水排放要求进行排放。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化学习内容,更能达到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增强环保意识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国家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3):173,175.
[2]何佳.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37.
[3]汪玉均.探索高中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144.
[4]李春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周硕宇.高中化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5(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