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朝着超出我們认知范围之外的方向发展。为了不断的适应这种快速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教育的质量。在这里我们会针对小学语文相关知识的教学的革新,给出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性意见。听说读写一直是我们语文最为基本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些基本工,其中听和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剩下的就只有“读”和“写”。根据现代化语文教育大纲的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两种基本功的实践水平以及相互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语文学习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本文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我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阅读储备、例文导路、自由撰写三步走的办法,开辟小学生作文课堂训练新通道。
一、阅读习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在小学生作文启蒙阶段,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小学生优秀作文,一方面有意识让学生定期摘抄好词佳句或片段,完成阅读记录卡,补充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一个是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每天课前三分钟,由全班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阅读卡片,定期收集阅读卡片,组织全班性、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供同学评赏。由教师及时指点,给予鼓励,促进和巩固学生做读书笔记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听记学写
随着学生阅读卡片摘录的正常化,阅读信息输入量的日益增大,按照作文序列训练需要,我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的精粹,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做到为学生作文“搭桥引路”。“示范车”是以“听”为切入点,教师每周精选一至两篇的示范性的例文进行片断听写。通过组织一定量的听写练习,以听促读,以听促说,听写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又加工和整理,通过听写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点津园”教师每周一到两次组织段篇的材料,按正常速度朗读一至两遍,边读边指导学生记下关键内容,内容包括段落的起讫,开头、结尾的方法,情节的发展线索,关键的词句等,学生根据要点回忆整理成文,重点引导学生对谋篇布局去探究。指导记录的详略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自选厅”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轮流自由选文章或片断,半扶半放,并定期在班上朗读,其他同学记下要点,写下听记文章。这一阶段,教师要启发学生把听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鼓励写出自我,写出新意,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创作室”学生轮流自由选读,根据文章题目、题材、内容等,要求写下同题材作文或同题目作文,教师完全放手。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听读了《秋天的田野》后,引导学生仿写:夏天的稻田、茶园、森林等。学生在例文的启发下,依葫芦画瓢,就能较轻松地且较高质量地完成习作练习。
三、自由撰写
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须加强学生创断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棋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1.自命题作文。“生活处处皆文章”。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自我命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周一篇,长短不限,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题目,交教师挑选,教师综合全班的意见,公布选题,供大家作为自命题作文参考。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并给予成功激励,是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开辟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作品想贴就贴;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习作集;师生间交流沟通等,树立“重在参与”意识,通过多种实践,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体验。
2.想象作文。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作文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变“变,编一编,想一想,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八千里,思路八方洞开,一定能写出立意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妙文佳作来。
现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我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阅读储备、例文导路、自由撰写三步走的办法,开辟小学生作文课堂训练新通道。
一、阅读习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在小学生作文启蒙阶段,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小学生优秀作文,一方面有意识让学生定期摘抄好词佳句或片段,完成阅读记录卡,补充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一个是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每天课前三分钟,由全班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阅读卡片,定期收集阅读卡片,组织全班性、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供同学评赏。由教师及时指点,给予鼓励,促进和巩固学生做读书笔记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听记学写
随着学生阅读卡片摘录的正常化,阅读信息输入量的日益增大,按照作文序列训练需要,我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的精粹,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做到为学生作文“搭桥引路”。“示范车”是以“听”为切入点,教师每周精选一至两篇的示范性的例文进行片断听写。通过组织一定量的听写练习,以听促读,以听促说,听写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又加工和整理,通过听写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点津园”教师每周一到两次组织段篇的材料,按正常速度朗读一至两遍,边读边指导学生记下关键内容,内容包括段落的起讫,开头、结尾的方法,情节的发展线索,关键的词句等,学生根据要点回忆整理成文,重点引导学生对谋篇布局去探究。指导记录的详略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自选厅”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轮流自由选文章或片断,半扶半放,并定期在班上朗读,其他同学记下要点,写下听记文章。这一阶段,教师要启发学生把听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鼓励写出自我,写出新意,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创作室”学生轮流自由选读,根据文章题目、题材、内容等,要求写下同题材作文或同题目作文,教师完全放手。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听读了《秋天的田野》后,引导学生仿写:夏天的稻田、茶园、森林等。学生在例文的启发下,依葫芦画瓢,就能较轻松地且较高质量地完成习作练习。
三、自由撰写
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须加强学生创断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棋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1.自命题作文。“生活处处皆文章”。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自我命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周一篇,长短不限,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题目,交教师挑选,教师综合全班的意见,公布选题,供大家作为自命题作文参考。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并给予成功激励,是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开辟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作品想贴就贴;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习作集;师生间交流沟通等,树立“重在参与”意识,通过多种实践,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体验。
2.想象作文。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作文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变“变,编一编,想一想,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八千里,思路八方洞开,一定能写出立意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妙文佳作来。
现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