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教师都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构建出知识体系,形成对于知识的系统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中要关注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注重探究活动的引导,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课堂效率。
關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效率
新课改提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就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个性,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学生体会快乐过程
新课改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致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玩“逛超市”的游戏:教师提前组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物品,作为超市的商品,将这些物品摆放到讲桌上,并贴上商品价格。同时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些学习专用的“人民币”,带领学生玩购物游戏。在游戏中,无论是购物的学生,还是收银的学生,都要进行计算,对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游戏的氛围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就像是在逛超市,在一种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习得了知识。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加上教师的点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唐彪曾经说过“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形成对于问题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在探究中一步步地构建出知识系统,形成自己的认识。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智慧。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里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几个顶点几条边?生活中在哪里你可以看到角?教师的问题就像是“导火索”一样可以点燃学生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张开思维的翅膀,主动探究,在思考中明确角的特点和构成,并且可以找出生活中常见的角。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进行发散,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三、注重探究活动引导,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教师就要通过数学教学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灵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时,为了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带教具小棒,并引导学生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这个问题很简单,聪明的学生不用摆就会想出答案。有些学生在摆后也会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摆3、4、5……正方形呢?学生的探究欲望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强,纷纷尝试,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几个4,可以来写成几乘以4。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积极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具有不决定性,教师要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还具有未完成性,有丰富的潜能。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特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教师作出反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要满足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要求他们自备小闹钟,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摸索来探究时间。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会了解钟表上一共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使他们明确了分针特点,以及时针和分针之间的秘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地作出教学的调整,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探究意识的增强。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主体,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主动探究,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就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永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9,(35).
[2]曹彩霞.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關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效率
新课改提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就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个性,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学生体会快乐过程
新课改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致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玩“逛超市”的游戏:教师提前组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物品,作为超市的商品,将这些物品摆放到讲桌上,并贴上商品价格。同时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些学习专用的“人民币”,带领学生玩购物游戏。在游戏中,无论是购物的学生,还是收银的学生,都要进行计算,对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游戏的氛围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就像是在逛超市,在一种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习得了知识。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加上教师的点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唐彪曾经说过“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形成对于问题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在探究中一步步地构建出知识系统,形成自己的认识。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智慧。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里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几个顶点几条边?生活中在哪里你可以看到角?教师的问题就像是“导火索”一样可以点燃学生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张开思维的翅膀,主动探究,在思考中明确角的特点和构成,并且可以找出生活中常见的角。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进行发散,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三、注重探究活动引导,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教师就要通过数学教学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灵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时,为了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带教具小棒,并引导学生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这个问题很简单,聪明的学生不用摆就会想出答案。有些学生在摆后也会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摆3、4、5……正方形呢?学生的探究欲望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强,纷纷尝试,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几个4,可以来写成几乘以4。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积极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具有不决定性,教师要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还具有未完成性,有丰富的潜能。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特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教师作出反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要满足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要求他们自备小闹钟,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摸索来探究时间。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会了解钟表上一共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使他们明确了分针特点,以及时针和分针之间的秘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地作出教学的调整,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探究意识的增强。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主体,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主动探究,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就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永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9,(35).
[2]曹彩霞.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