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当中,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的学科,尤其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如估算的教学,使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估算能力
近几年,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小学教学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学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上,急需输送新鲜的血液,进而改变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一、立足新课改提升师资力量
1.转变数学老师的观念
学校教育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直接决定教学工作的成败,由于当前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对估算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他们只是把估算看作了普通的计算,对培养学生估算数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缺乏正确的见解,因而对估算教学的激情不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使得估算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基于这种现状,在新课背景下,数学老师一定要转变估算教学的观念,通过各种教学案例来引导他们认识到估算在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促进广大数学老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度,引导他们把估算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2.适时地开展估算教学能力培训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还缺乏对估算教学的主动研究,视野非常狭隘,教学中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种教学方法,这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对估算教学的需求。在这种现状之下,必须对数学老师展开适当的师资培训,通过培训和经验交流,让老师掌握更多的估算教学方式,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鼓励老师对估算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使好的估算教学模式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老师估算教学的能力。
二、结合教学展开估算教学实践探究
1.增加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估算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老师就必须切实做好估算现状的转变,在平常教学中,要能够寻找出生活中的估算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估算时体验到估算应用的价值所在。这样一来,在数学教学中将估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对估算的认识和理解。老师估算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寻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将估算教学纳入其中,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比如,引用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估算阶梯教室中有16排座位,每排21个,能否容纳下全年级343名学生。这样通过实际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估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感受到估算的乐趣所在。
2.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数学运用就是策略的展示,良好的估算能力就体现在对各种估算策略的掌握上,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从而得出最科学的估算结果,所以在估算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老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授给他们最基本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估算中,感悟内化,进而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估算的策略,在实际应用中转化为自己的估算技能。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估算常用策略和技巧,比如化整法、观察法和分析等。在实际估算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同一个题目可能因每个学生所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对学生的估算过程进行干预和限制,提倡多样化的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估算能力。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估算方法
在估算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最好的估算技巧,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他们解决问题时想到的估算方法就会不一样,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思路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优劣。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估算时,老师可提出问题:一支钢笔是8.7元,一个笔记本是13.8元,一个文具盒是10.9元,问小明的妈妈带了40元钱够支付吗?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可鼓励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一:把钢笔8.7元看成约9元,把笔记本13.8元看成约14元,把文具盒看成约11元,然后快速地将计算40-9-14-11=6元,小明妈妈40元可以购买这些文具了。
方法二:先將三种文具总价9+14+11=36计算出来,在与40元总数进行比较,36元<40元,所以妈妈所带的钱完全够买这些玩具。
总之,对小学生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者的共识,也是未来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估算能力的提升不但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丽兰,刘鸣,曹景明.儿童估算策略选择研究述评及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09(3).
[2]张莹莹.强化数感,提高素质: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2).
[3]田小勤.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3(10).
编辑 杜元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估算能力
近几年,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小学教学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学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上,急需输送新鲜的血液,进而改变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一、立足新课改提升师资力量
1.转变数学老师的观念
学校教育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直接决定教学工作的成败,由于当前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对估算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他们只是把估算看作了普通的计算,对培养学生估算数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缺乏正确的见解,因而对估算教学的激情不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使得估算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基于这种现状,在新课背景下,数学老师一定要转变估算教学的观念,通过各种教学案例来引导他们认识到估算在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促进广大数学老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度,引导他们把估算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2.适时地开展估算教学能力培训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还缺乏对估算教学的主动研究,视野非常狭隘,教学中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种教学方法,这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对估算教学的需求。在这种现状之下,必须对数学老师展开适当的师资培训,通过培训和经验交流,让老师掌握更多的估算教学方式,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鼓励老师对估算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使好的估算教学模式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老师估算教学的能力。
二、结合教学展开估算教学实践探究
1.增加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估算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老师就必须切实做好估算现状的转变,在平常教学中,要能够寻找出生活中的估算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估算时体验到估算应用的价值所在。这样一来,在数学教学中将估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对估算的认识和理解。老师估算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寻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将估算教学纳入其中,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比如,引用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估算阶梯教室中有16排座位,每排21个,能否容纳下全年级343名学生。这样通过实际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估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感受到估算的乐趣所在。
2.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数学运用就是策略的展示,良好的估算能力就体现在对各种估算策略的掌握上,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从而得出最科学的估算结果,所以在估算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老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授给他们最基本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估算中,感悟内化,进而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估算的策略,在实际应用中转化为自己的估算技能。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估算常用策略和技巧,比如化整法、观察法和分析等。在实际估算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同一个题目可能因每个学生所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对学生的估算过程进行干预和限制,提倡多样化的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估算能力。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估算方法
在估算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最好的估算技巧,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他们解决问题时想到的估算方法就会不一样,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思路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优劣。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估算时,老师可提出问题:一支钢笔是8.7元,一个笔记本是13.8元,一个文具盒是10.9元,问小明的妈妈带了40元钱够支付吗?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可鼓励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一:把钢笔8.7元看成约9元,把笔记本13.8元看成约14元,把文具盒看成约11元,然后快速地将计算40-9-14-11=6元,小明妈妈40元可以购买这些文具了。
方法二:先將三种文具总价9+14+11=36计算出来,在与40元总数进行比较,36元<40元,所以妈妈所带的钱完全够买这些玩具。
总之,对小学生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者的共识,也是未来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估算能力的提升不但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丽兰,刘鸣,曹景明.儿童估算策略选择研究述评及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09(3).
[2]张莹莹.强化数感,提高素质: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2).
[3]田小勤.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3(10).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