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6个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发展区。番禺区作为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标兵,在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为广州市甚至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机遇和挑战并存。台湾学前教育得益于早期台湾经济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获得较好发展,在东南亚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和吸收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2017年3月5日至10日,在番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主管、幼教教研员、指导中心专干、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等代表组成的“广州市番禺区学前教育台湾考察研习班”一行20人,在台北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研习活动。研习考察包括聆听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市立大学的资深教授和静心中小学附设幼儿园的主任从台湾学前教育制度、政策、课程、师资、幼儿园管理等不同角度介绍台湾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当地两所课程理念走得比较超前的幼儿园:台北市南海实验幼儿园和台北市立新生小学附设幼稚园,并与幼儿园园长和教師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研习与交流,我们不仅看到台湾学前教育的同仁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专业精神,同时也近距离感受到台湾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和台湾幼稚园的教育与管理特色。
一、台湾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幼教政策情况
1.台湾重视完善学前法制体系与落实
自2012年起,幼儿园进入法治新纪元。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相对齐备,条文清晰,且相关政策都通过法律程序加以规定,常用的有《教师法》《幼稚教育法》《幼儿教育及照顾法》《师资培育法》和《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等。各种法规从上至下形成一个严格且完善的体系,各相关配套措施也较为齐全、详尽,可操作性强。台湾幼儿园的设置和管理也是受相关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教育部门也会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查核,保证幼儿园落实法令规定。比如卫生保健,不允许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等。同时,为了依法保障幼儿受教权益及教职工基本就业权益,逐步引导幼儿园提升教保专业品质,教育部门还分别制定了基础评鉴和专业评鉴制度。
2.教育部门重视通过不同途径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
(1)提供专家入园辅导:台湾幼儿园辅导计划自2006年开始启动。由教育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幼儿园则根据自身实际申请辅导,如若审核通过,则专家团队的辅导费由财政支付,每所幼儿园每年约6-10万台币的补助经费。专家团队由幼儿园自由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提供不同的辅导方案。既有帮助幼儿园达到符合基础评鉴指标及相关规定的基础辅导,也有提升保教品质的专业辅导,形式多样。深入园所入班观察、教学示范、采用案例形式、组织老师小组或团体讨论、读书会或校外参访等。从2006年至2016年,合计约有3000多家幼儿园(约占台湾幼儿园总数的一半)参与辅导,成功改善或翻转各地区幼儿园的课程,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2)大力推行新课纲:在2012年前,台湾实行“幼托分离”,相关的体制非常紊乱。幼稚园实施《幼稚园课程标准》,托儿所实行《托儿所教保手册》。2012年,为改变混乱的学前教育局面,打造优质的教保环境,在2012年lo月发布《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在经历四年研修后,2016年修正发布为正式大纲。相当于大陆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新课纲的推广上,既重视保教人员的宣传,同时也重视对家长的引导。在台湾学前教育资讯网上,我们可以查到《课程专业成长社群一教保服务人员初阶学习社群实施计划》和《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亲职座谈会参考简报》等内容,教保人员通过规定办理和自选办理两种形式深入了解《大纲》内容,家长则通过家长专家座谈会理解新课纲。
3.提供家长易于获得的优质保教服务,关注特殊群体
对于各类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法律有明确的保障措施,如《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辅助实施计划》《原住民幼儿就读公私立幼儿园学费补助办法》和《五岁幼儿免费教育友善教保服务实验计划》等具体文件,明文指出“3~4岁幼儿家长有弱势家庭学费补助”“5岁幼儿家长度公立幼儿园免学费,读私立每年补助3万元学费”,这有效地调节了台湾地区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局面,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弱势家庭的子女教育负担问题。可见,台湾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不仅保证了幼儿园等机构在一套完善的体系中正常有序的发展,也兼具了人性关怀的特点。
(二)幼儿园的设置
台湾的幼儿园在2012年之前都称为幼稚园,2012年后幼稚园和托儿所整合改称幼儿园。现共有6821所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占比约30%,私立幼儿园占比约70%。最近两年政府推行一种新的办园模式——非营利幼儿园,通过招标委托公益团体或个人办园,不以营利为目的,优质平价,弱势优先,且收托时间更符合家长需求的幼儿园,台湾叫非营利幼儿园。
台湾的幼儿园规模普遍不大,60~80人为最普及的幼儿园规模,99%都附设在国小,由于现在台湾少子化现象突出,幼儿园招生年龄向下延续。可以招收2至6岁的幼儿。2至3岁班每班最多16人,师生比为1:8;3至6岁每班30人,师生比为1:15。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每吸收一个融合生,减少3个名额,大多数实行混龄班教学。
(三)幼儿园的课程
台湾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本位”与“适性发展”。大至纲领性文件,小至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都要求体现以孩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内容覆盖身体动作、语文、认知、美感、社会、情绪六大领域。通过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学习来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挫折容忍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本着开放教育的精神,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让孩子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使课程自然而然地生成为适宜课程。
1.台湾学前教育的定位:在社会的要求与期待下,保证幼儿的独特性,提供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机会,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认知、语文、社会、情绪和美感的发展。为此,台湾幼儿园的课程呈现多种模式,如:多元智能、主题教学、方案教学、单元学习、角落学习、蒙氏教学。课程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设置的核心都是“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尊重儿童的人格和独特陸,注重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学会自我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 2.台湾幼儿园课程大纲的设置理念与宗旨:以儿童为中心、自由游戏,以社会建构观点。课程大纲旨在为了培养幼儿的六大能力,包括觉察辨识、表达沟通、关怀合作、推理赏析、想象创造、自主管理。课程立基于“仁”的教育观,承续孝悌仁爱文化,陶养幼儿成为能爱人爱己、关怀环境、面对挑战、践行文化的未来社会公民,并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课程大纲的总目标:培养未来自由的社会公民,成为一个重沟通、讲道理、能思考、懂合作、有信心、会包容的健康个体。台湾学前教育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设置了“主题统整课程”,兼容六大领域的教学(健康、社会、认知、美感、语文、情绪),注重统整,不明显分科。以台北市新生幼儿园为例,该园有4个班的规模,主任(相当于园长)是幼教专家。8名老师之中有6名是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老师们精心规划课程,该园的课程——《角落中发展方案》源自杜威教育经验、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论点。幼儿园大环境创设注重细节,这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推动力,为幼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围。
3.课程理念与实施:依据课程目标编拟课程教保活动,以统整的方式实施。强调从孩子对生活的好奇与问题出发,选择主题,让分立但彼此相关的要素联结或融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整体;配合统整的教保活动课程计划,规划动态的学习情境,让幼儿自由游戏并在自主探索、操作的学习情境中,开展多元的学习活动。通过分龄、混龄或融合教育的方式建构学习共同体,在协同合作沟通中,延展幼儿的学习;重视从其所在地的生活环境中选材,设计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建立幼儿园、家庭与小区的网络,经营三者间的关系。通过所在地的文化课程,培养幼儿对文化的认同感和面对多元文化时的接纳和欣赏的态度。
4.幼儿的学习评价:幼儿园对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的,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积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并定期整理与分析,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与能力。再结合能力指标(评价与测量),对课程进行调整,所以课程与评量是互动的。课程可以帮助评量的进行。评量也会推动课程的发展。
(四)台湾学前教育的师资水平
台湾学前教育的老师都非常专业和高学历。在台北,教育集团董事长、教务长与园长当中,幼教专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有着明晰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智慧,又有教育激情与梦想,他们的理性、激情与梦想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追求与教育品质,领航着幼儿园的发展。2007年《儿童教育及照顾法》就进一步强调幼儿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为大学;其次台湾还推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合格教师充实幼教队伍。除了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外,相关法律还对幼儿教师资格及其获得做出了明确规定。依据《教师培育法》等法案,个人取得幼儿教师从业许可证必须具备两个要件。首先要修完《教师培育法》所规定的师资职前教育课程,并取得职前教育证明书。职前教育课程通常包括4年的普通课程、专门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及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了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教师到研究所或者大学的相关科系去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幼教专家与同行的研讨会;与国内外幼教专家或幼教系师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同行之间进行观摩,参加各种比赛等。特别是借助大学的资源优势,在教授的专业引领下,以主题课程的开发为园本研修的主要载体,培训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台湾幼儿园最大的特色是不设保育员,幼儿园会定期安排雇工和家长做义工,为班级做一些服务工作,如给幼儿讲故事、协助组织大型活动等。
二、台湾学前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主导,法制健全,是学前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台湾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法律法规健全,政策保障相对到位,使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全面,可操作性强。如单私立幼儿园,就形成了以“教育基本法”为基础的比较完善的私立学前教育法律体系。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办园的资格、教师的学历、教师的任务、福利待遇,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评价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及水平的高低,是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台湾学前教育设置的“统整课程”来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从台湾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成长的历程来看,要提高幼教教师的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幼教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和培养机制抓起,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幼教师范院校的扶持和管理力度,以保证幼教师资培养目标,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确保培养出的幼教教师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岗位需求。其次,顺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以法律的形式及时出台或调整相关的政策、规定并严格落实,特别是对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教师资历作出明确的规定,提高准入门槛,促进幼教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尤其应严格制定幼教教师的任教条件,建立和完善幼教教师的任用制度,有效地规范和稳定幼教教师队伍,这是提高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之道。
(三)弱势群体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是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台湾重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公立幼儿园必须接收“弱势”儿童,对于各种特殊儿童、弱势儿童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怀,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特殊儿童的入园做出了明确规定。现职幼儿教师要求每年要有不少于18学时的融合教育继续学习培训,以保证特殊儿童在幼儿园能得到相对适宜的教育和照顾。而大陆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各地普遍存在入园难、入人园贵的情况,尤其是人公办园、特色幼儿园更难。在正常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还不确保的大环境下,对特殊儿童的关注程度显得尤为不够,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通过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培训等途径,为特殊或弱势儿童群体提供必须的帮助,确保他们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权利,促进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利用空間创设教育环境,关注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
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寸土寸金”的台湾,每所幼儿园精心设计环境,在这样的小空间中,幼儿园的老师们想方设法地挖掘各种空间资源为孩子们创设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我们看到角角落落、上上下下都可寻觅到教育的痕迹、课程的理念,尽可能充分利用活动室、走廊、阳台等三维空间(室内外的墙面、地面、高空)环境,提高环境利用率,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合理有序的环境。台北市立新生小学附设幼稚园环境创设和角落与方案课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给孩子丰富的角落操作材料,通过观察记录,给孩子搭好鹰架,生成一个个小方案。不断推动孩子健康地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其中健康领域的一大目标被提出来,良好情绪对幼儿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了。长期以来,在大陆,相比心理健康,人们更加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既未能引起广大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也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和指导。而在台湾地区,情绪不仅被写入了“教保大纲”这样的政策性文件,还被单列为其中一大领域,就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予以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其中的很多内容为我们协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出了宝贵的教育指导。
纵观台湾的学前教育,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再到幼儿园的设置、课程导向、辅导方式、考核要求,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学前教育的人性化和人文关怀,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春美,台湾幼教师资的培训与台北师院校幼教系的发展[J],台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中心,1997;(28)
[2]张哲,台湾地区幼托整合的现状对大陆幼儿教育的启示[J],才智,20lo(29):248
[3]张民,台湾学前教育考察所见、所闻、所思[J],天津教育,2012(10):45-46
[4]陈琦,中国台湾地区托幼整合政策的研究[D],航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7
[5]台湾地区,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2012
[6]蒋碧珍,台湾幼儿园映像[J],幼儿教育,2000(12):30-31
[7]任建龙,吴振东,台湾高校关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综述幼儿[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1-5
一、台湾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幼教政策情况
1.台湾重视完善学前法制体系与落实
自2012年起,幼儿园进入法治新纪元。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相对齐备,条文清晰,且相关政策都通过法律程序加以规定,常用的有《教师法》《幼稚教育法》《幼儿教育及照顾法》《师资培育法》和《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等。各种法规从上至下形成一个严格且完善的体系,各相关配套措施也较为齐全、详尽,可操作性强。台湾幼儿园的设置和管理也是受相关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教育部门也会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查核,保证幼儿园落实法令规定。比如卫生保健,不允许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等。同时,为了依法保障幼儿受教权益及教职工基本就业权益,逐步引导幼儿园提升教保专业品质,教育部门还分别制定了基础评鉴和专业评鉴制度。
2.教育部门重视通过不同途径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
(1)提供专家入园辅导:台湾幼儿园辅导计划自2006年开始启动。由教育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幼儿园则根据自身实际申请辅导,如若审核通过,则专家团队的辅导费由财政支付,每所幼儿园每年约6-10万台币的补助经费。专家团队由幼儿园自由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提供不同的辅导方案。既有帮助幼儿园达到符合基础评鉴指标及相关规定的基础辅导,也有提升保教品质的专业辅导,形式多样。深入园所入班观察、教学示范、采用案例形式、组织老师小组或团体讨论、读书会或校外参访等。从2006年至2016年,合计约有3000多家幼儿园(约占台湾幼儿园总数的一半)参与辅导,成功改善或翻转各地区幼儿园的课程,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2)大力推行新课纲:在2012年前,台湾实行“幼托分离”,相关的体制非常紊乱。幼稚园实施《幼稚园课程标准》,托儿所实行《托儿所教保手册》。2012年,为改变混乱的学前教育局面,打造优质的教保环境,在2012年lo月发布《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在经历四年研修后,2016年修正发布为正式大纲。相当于大陆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新课纲的推广上,既重视保教人员的宣传,同时也重视对家长的引导。在台湾学前教育资讯网上,我们可以查到《课程专业成长社群一教保服务人员初阶学习社群实施计划》和《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亲职座谈会参考简报》等内容,教保人员通过规定办理和自选办理两种形式深入了解《大纲》内容,家长则通过家长专家座谈会理解新课纲。
3.提供家长易于获得的优质保教服务,关注特殊群体
对于各类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法律有明确的保障措施,如《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辅助实施计划》《原住民幼儿就读公私立幼儿园学费补助办法》和《五岁幼儿免费教育友善教保服务实验计划》等具体文件,明文指出“3~4岁幼儿家长有弱势家庭学费补助”“5岁幼儿家长度公立幼儿园免学费,读私立每年补助3万元学费”,这有效地调节了台湾地区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局面,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弱势家庭的子女教育负担问题。可见,台湾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不仅保证了幼儿园等机构在一套完善的体系中正常有序的发展,也兼具了人性关怀的特点。
(二)幼儿园的设置
台湾的幼儿园在2012年之前都称为幼稚园,2012年后幼稚园和托儿所整合改称幼儿园。现共有6821所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占比约30%,私立幼儿园占比约70%。最近两年政府推行一种新的办园模式——非营利幼儿园,通过招标委托公益团体或个人办园,不以营利为目的,优质平价,弱势优先,且收托时间更符合家长需求的幼儿园,台湾叫非营利幼儿园。
台湾的幼儿园规模普遍不大,60~80人为最普及的幼儿园规模,99%都附设在国小,由于现在台湾少子化现象突出,幼儿园招生年龄向下延续。可以招收2至6岁的幼儿。2至3岁班每班最多16人,师生比为1:8;3至6岁每班30人,师生比为1:15。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每吸收一个融合生,减少3个名额,大多数实行混龄班教学。
(三)幼儿园的课程
台湾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本位”与“适性发展”。大至纲领性文件,小至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都要求体现以孩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内容覆盖身体动作、语文、认知、美感、社会、情绪六大领域。通过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学习来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挫折容忍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本着开放教育的精神,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让孩子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使课程自然而然地生成为适宜课程。
1.台湾学前教育的定位:在社会的要求与期待下,保证幼儿的独特性,提供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机会,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认知、语文、社会、情绪和美感的发展。为此,台湾幼儿园的课程呈现多种模式,如:多元智能、主题教学、方案教学、单元学习、角落学习、蒙氏教学。课程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设置的核心都是“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尊重儿童的人格和独特陸,注重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学会自我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 2.台湾幼儿园课程大纲的设置理念与宗旨:以儿童为中心、自由游戏,以社会建构观点。课程大纲旨在为了培养幼儿的六大能力,包括觉察辨识、表达沟通、关怀合作、推理赏析、想象创造、自主管理。课程立基于“仁”的教育观,承续孝悌仁爱文化,陶养幼儿成为能爱人爱己、关怀环境、面对挑战、践行文化的未来社会公民,并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课程大纲的总目标:培养未来自由的社会公民,成为一个重沟通、讲道理、能思考、懂合作、有信心、会包容的健康个体。台湾学前教育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设置了“主题统整课程”,兼容六大领域的教学(健康、社会、认知、美感、语文、情绪),注重统整,不明显分科。以台北市新生幼儿园为例,该园有4个班的规模,主任(相当于园长)是幼教专家。8名老师之中有6名是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老师们精心规划课程,该园的课程——《角落中发展方案》源自杜威教育经验、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论点。幼儿园大环境创设注重细节,这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推动力,为幼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围。
3.课程理念与实施:依据课程目标编拟课程教保活动,以统整的方式实施。强调从孩子对生活的好奇与问题出发,选择主题,让分立但彼此相关的要素联结或融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整体;配合统整的教保活动课程计划,规划动态的学习情境,让幼儿自由游戏并在自主探索、操作的学习情境中,开展多元的学习活动。通过分龄、混龄或融合教育的方式建构学习共同体,在协同合作沟通中,延展幼儿的学习;重视从其所在地的生活环境中选材,设计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建立幼儿园、家庭与小区的网络,经营三者间的关系。通过所在地的文化课程,培养幼儿对文化的认同感和面对多元文化时的接纳和欣赏的态度。
4.幼儿的学习评价:幼儿园对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的,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积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并定期整理与分析,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与能力。再结合能力指标(评价与测量),对课程进行调整,所以课程与评量是互动的。课程可以帮助评量的进行。评量也会推动课程的发展。
(四)台湾学前教育的师资水平
台湾学前教育的老师都非常专业和高学历。在台北,教育集团董事长、教务长与园长当中,幼教专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有着明晰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智慧,又有教育激情与梦想,他们的理性、激情与梦想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追求与教育品质,领航着幼儿园的发展。2007年《儿童教育及照顾法》就进一步强调幼儿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为大学;其次台湾还推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合格教师充实幼教队伍。除了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外,相关法律还对幼儿教师资格及其获得做出了明确规定。依据《教师培育法》等法案,个人取得幼儿教师从业许可证必须具备两个要件。首先要修完《教师培育法》所规定的师资职前教育课程,并取得职前教育证明书。职前教育课程通常包括4年的普通课程、专门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及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了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教师到研究所或者大学的相关科系去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幼教专家与同行的研讨会;与国内外幼教专家或幼教系师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同行之间进行观摩,参加各种比赛等。特别是借助大学的资源优势,在教授的专业引领下,以主题课程的开发为园本研修的主要载体,培训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台湾幼儿园最大的特色是不设保育员,幼儿园会定期安排雇工和家长做义工,为班级做一些服务工作,如给幼儿讲故事、协助组织大型活动等。
二、台湾学前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主导,法制健全,是学前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台湾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法律法规健全,政策保障相对到位,使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全面,可操作性强。如单私立幼儿园,就形成了以“教育基本法”为基础的比较完善的私立学前教育法律体系。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办园的资格、教师的学历、教师的任务、福利待遇,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评价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及水平的高低,是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台湾学前教育设置的“统整课程”来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从台湾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成长的历程来看,要提高幼教教师的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幼教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和培养机制抓起,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幼教师范院校的扶持和管理力度,以保证幼教师资培养目标,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确保培养出的幼教教师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岗位需求。其次,顺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以法律的形式及时出台或调整相关的政策、规定并严格落实,特别是对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教师资历作出明确的规定,提高准入门槛,促进幼教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尤其应严格制定幼教教师的任教条件,建立和完善幼教教师的任用制度,有效地规范和稳定幼教教师队伍,这是提高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之道。
(三)弱势群体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是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台湾重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公立幼儿园必须接收“弱势”儿童,对于各种特殊儿童、弱势儿童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怀,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特殊儿童的入园做出了明确规定。现职幼儿教师要求每年要有不少于18学时的融合教育继续学习培训,以保证特殊儿童在幼儿园能得到相对适宜的教育和照顾。而大陆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各地普遍存在入园难、入人园贵的情况,尤其是人公办园、特色幼儿园更难。在正常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还不确保的大环境下,对特殊儿童的关注程度显得尤为不够,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通过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培训等途径,为特殊或弱势儿童群体提供必须的帮助,确保他们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权利,促进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利用空間创设教育环境,关注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
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寸土寸金”的台湾,每所幼儿园精心设计环境,在这样的小空间中,幼儿园的老师们想方设法地挖掘各种空间资源为孩子们创设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我们看到角角落落、上上下下都可寻觅到教育的痕迹、课程的理念,尽可能充分利用活动室、走廊、阳台等三维空间(室内外的墙面、地面、高空)环境,提高环境利用率,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合理有序的环境。台北市立新生小学附设幼稚园环境创设和角落与方案课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给孩子丰富的角落操作材料,通过观察记录,给孩子搭好鹰架,生成一个个小方案。不断推动孩子健康地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其中健康领域的一大目标被提出来,良好情绪对幼儿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了。长期以来,在大陆,相比心理健康,人们更加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既未能引起广大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也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和指导。而在台湾地区,情绪不仅被写入了“教保大纲”这样的政策性文件,还被单列为其中一大领域,就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予以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其中的很多内容为我们协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出了宝贵的教育指导。
纵观台湾的学前教育,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再到幼儿园的设置、课程导向、辅导方式、考核要求,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学前教育的人性化和人文关怀,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春美,台湾幼教师资的培训与台北师院校幼教系的发展[J],台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中心,1997;(28)
[2]张哲,台湾地区幼托整合的现状对大陆幼儿教育的启示[J],才智,20lo(29):248
[3]张民,台湾学前教育考察所见、所闻、所思[J],天津教育,2012(10):45-46
[4]陈琦,中国台湾地区托幼整合政策的研究[D],航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7
[5]台湾地区,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2012
[6]蒋碧珍,台湾幼儿园映像[J],幼儿教育,2000(12):30-31
[7]任建龙,吴振东,台湾高校关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综述幼儿[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