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需求不能满足和行为目标难以实现时而产生的痛苦沮丧、郁闷甚至绝望的一种体验。凡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都可以理解为遭受了挫折,所以说挫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生感悟。于是,我整理了近年来几十名学生的案例,对初一的孩子产生挫折心理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1.1家庭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大多数中年人抛家弃子到喧嚣的大城市打工,为了多挣钱,让孩子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一年回家看一次孩子,有的三年五载也难得回一趟家。孩子也因此背上了“留守儿童”的称号。另一种孩子是家庭出现了变故,父母离婚或者有一方死亡,这种孩子叫做“单亲孩子”。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单亲孩子,小学的时候他们还不太懂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只要吃饱穿暖了,对自己的心理成长是不太关注的。
1.2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没有任何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傻瓜,所以父母总是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两个孩子。孩子还不到6岁便开始上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厌学,考入我们学校的时候成绩属于中下等。和这个孩子类似情况的家庭太多了,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当孩子出现了任何一点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便如临大敌。比如孩子早恋、逃学、上网成瘾等现象一旦出现,有的父母就像天塌了一样的紧张。其实,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潜意识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失望,他们内心更加悲观沮丧,父母紧张,他们更紧张。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定位孩子的能力,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方向,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条件下快乐成长。
学校的教育环境也是导致不少孩子产生挫折的地方。自从孩子们上了初中,他们在学校呆的时间远远比在家里的长,所以,学校是他们张扬个性的平台,也是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受挫心理的地方。
1每次考试的排名通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次的心理冲击。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不能把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布排位,但是,学校考核孩子的很大的因素还是孩子们的成绩。所以,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学习好的孩子在班里备受同学的青睐、老师的关注。成绩不好的孩子毫不疑问就像弃儿一样躲在角落里自我反省。每一次考试前夕,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孩子总是充满紧张和恐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排位是否上升,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地位,是否可以让自己有点自信......然而,进入中学之后,竞争明显比小学要大得多,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一次次心理冲击,他们当中很多人很快就产生了挫败感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2复杂的同学、老师的交往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
初一刚进入学校,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彼此不熟悉。但是,大家都必须要面对在宿舍、食堂、教室里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本来在家里就不善谈,性格内向,很容易让别人遗忘,最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加上在课堂上的这种孩子往往表现不自信,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也不够勇敢,老师不予好评,心理就更自卑,更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交流相处的机会,比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春游等室外活动,让孩子们多交流、多相处,互相影响,尽快让孩子们适应初中生活。
2承受挫折对策研究
2.1接受事实,正确面对。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当面临孩子的打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正确面对。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里本来就希望得到你的谅解和安慰,但是,家长一顿劈头盖脑的责罚,对孩子本来就受伤的心理产生了双重伤害。就孩子考试不理想而言,我们应该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2.2在情景设置中让孩子挑战挫折。
2.2.1适度和适量的挑战环境。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是最好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体会到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
2.2.2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在群体交往中,孩子往往会产生一些受挫感,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成长。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就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练,向生活学习,而不是逃避社会,在失败和挫折中寻找教训,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培养慎独精神,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经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适应,勇敢顽强的拼搏,反复不懈的磨练,会使心理更趋成熟,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的能力,促进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1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1.1家庭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大多数中年人抛家弃子到喧嚣的大城市打工,为了多挣钱,让孩子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一年回家看一次孩子,有的三年五载也难得回一趟家。孩子也因此背上了“留守儿童”的称号。另一种孩子是家庭出现了变故,父母离婚或者有一方死亡,这种孩子叫做“单亲孩子”。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单亲孩子,小学的时候他们还不太懂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只要吃饱穿暖了,对自己的心理成长是不太关注的。
1.2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没有任何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傻瓜,所以父母总是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两个孩子。孩子还不到6岁便开始上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厌学,考入我们学校的时候成绩属于中下等。和这个孩子类似情况的家庭太多了,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当孩子出现了任何一点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便如临大敌。比如孩子早恋、逃学、上网成瘾等现象一旦出现,有的父母就像天塌了一样的紧张。其实,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潜意识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失望,他们内心更加悲观沮丧,父母紧张,他们更紧张。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定位孩子的能力,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方向,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条件下快乐成长。
学校的教育环境也是导致不少孩子产生挫折的地方。自从孩子们上了初中,他们在学校呆的时间远远比在家里的长,所以,学校是他们张扬个性的平台,也是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受挫心理的地方。
1每次考试的排名通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次的心理冲击。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不能把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布排位,但是,学校考核孩子的很大的因素还是孩子们的成绩。所以,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学习好的孩子在班里备受同学的青睐、老师的关注。成绩不好的孩子毫不疑问就像弃儿一样躲在角落里自我反省。每一次考试前夕,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孩子总是充满紧张和恐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排位是否上升,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地位,是否可以让自己有点自信......然而,进入中学之后,竞争明显比小学要大得多,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一次次心理冲击,他们当中很多人很快就产生了挫败感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2复杂的同学、老师的交往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
初一刚进入学校,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彼此不熟悉。但是,大家都必须要面对在宿舍、食堂、教室里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本来在家里就不善谈,性格内向,很容易让别人遗忘,最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加上在课堂上的这种孩子往往表现不自信,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也不够勇敢,老师不予好评,心理就更自卑,更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交流相处的机会,比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春游等室外活动,让孩子们多交流、多相处,互相影响,尽快让孩子们适应初中生活。
2承受挫折对策研究
2.1接受事实,正确面对。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当面临孩子的打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正确面对。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里本来就希望得到你的谅解和安慰,但是,家长一顿劈头盖脑的责罚,对孩子本来就受伤的心理产生了双重伤害。就孩子考试不理想而言,我们应该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2.2在情景设置中让孩子挑战挫折。
2.2.1适度和适量的挑战环境。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是最好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体会到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
2.2.2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在群体交往中,孩子往往会产生一些受挫感,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成长。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就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练,向生活学习,而不是逃避社会,在失败和挫折中寻找教训,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培养慎独精神,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经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适应,勇敢顽强的拼搏,反复不懈的磨练,会使心理更趋成熟,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的能力,促进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