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本文就从汉字中学会审美、通过阅读课文欣赏美、通过说、写的训练培养审美创造力这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创造力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明确把审美性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我国的教育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任务。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在7-13岁之间;处在这个性和心理成长的少年时代的孩子,对美自然有着敏感的接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提高。
一、从汉字中学会审美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用又丰富多彩的人文学科,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是最为重要的。
在小學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从汉子中学会审美是尤其重要的。汉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掩盖到审美的各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和感受美。所以,培养学生汉字的审美能力则是语文教育的必然。
众所周知,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汉字从最古老的简单图形开始,到现代明朗的线条,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美术的观点上来看,象形文字是独有的美术字,也就是说汉字可以说是有图画感,因而是富于艺术感的。
为此,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识字的时候,引导学生领略到其中的文字美。如在学习日、月的时候。教师可以这么向学生讲解,因为太阳石圆的,并且一直高高挂在天空,所以我国的古人就把日字简化为一个圆形,中间则是一点。对于"月"字,教师也可以这么讲解,因为古代中国人看到月亮在大多数时候是弯弯的,因此就把月亮简略成一轮弯月来表达。通过这样追溯的方式,把汉子形象还原为生动的图画,学生不仅觉得有趣,也亲身感受到汉子的文字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汉字的美育因素来开展美育,令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自发升起热爱汉字的情感。如在教学生识会"鹿"字的时候,其实就是用笔画一头鹿;在识"鸟"字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用笔勾勒一只鸟。在识"水"和"山"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上面画一条河,再画三座小山,接着教师再继续引导,小河变成了"水",小山变成了"山"。通过这演变的方法,小学生们会理解汉字和英语这些文字不同,除了实用价值,还令人产生一种美感,领会了汉字的美。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从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所谓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在分析造字的规律时候,其实就是在体验一种审美活动。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识"象"字的时候,先从最原始的大象图开始,然后到甲骨文的"象"字--篆体的"象"字--楷书的"象"字,这样通过字体演变的讲授,不仅提高了上课的识字效率,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精髓,得到了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熏陶,就会由衷产生一种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了美育的功能。
二、通过阅读课文欣赏美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所组构而成的,而且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部分是历代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体验教材中的人、事、物和景,能感知到自然美和人格美。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启迪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
如《桂林的山水》这篇文章,其实是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凭借教材,引导学生直接去感悟其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在《司马光》、《诚实的孩子》、《革命烈士诗二首》,是歌颂了真、善、美等这些光辉的人性。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其中的人格美,获得一种美育的熏陶。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品析课文的优美词句中欣赏美。课文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从描述出来的,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提出,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就不能离开语言形式而抽象谈论美。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应该是把文字所展现的自然美、人格美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再现出来。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品位教材中各种字、词的妙用指出,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所蕴含的内在美。这一种鉴赏和品位的互相结合,才是美育的更高一层次。当学生达到了这一层次,思想和感情进而会产生美的共鸣。
教师在课文讲述中,如能引导学生去鉴赏优美精致的锻炼,往往也能有效实现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在描述爬山虎"脚"的生长变化一段文字,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使人产生一种美感。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感受文字中所表达爬山虎"脚"所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在品析文字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美。
三、通过说、写的训练培养审美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说和写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说和写,来培养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使美的高度达到一个层次,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人格美是人所具有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歌颂人格美的文章,我们教师在课上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在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战士、勇士、壮士这三个区号的差别,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用口语文字表达这三个词语区别的时候,形成品析美的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文所讴歌的人格美,使学生把文字图像在心理变成了一种审美的意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审美认知。
教师也可以用课外练笔、作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如教师可以布置作文,让学生写出"美是什么"、"我在生活中发现了美",这一类的文章。这样引导学生慢慢用文字表达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格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当代美国艺术研究67[M].河南人民出版社
[2]张元进.反思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J],新课程(小学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创造力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明确把审美性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我国的教育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任务。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在7-13岁之间;处在这个性和心理成长的少年时代的孩子,对美自然有着敏感的接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提高。
一、从汉字中学会审美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用又丰富多彩的人文学科,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是最为重要的。
在小學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从汉子中学会审美是尤其重要的。汉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掩盖到审美的各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和感受美。所以,培养学生汉字的审美能力则是语文教育的必然。
众所周知,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汉字从最古老的简单图形开始,到现代明朗的线条,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美术的观点上来看,象形文字是独有的美术字,也就是说汉字可以说是有图画感,因而是富于艺术感的。
为此,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识字的时候,引导学生领略到其中的文字美。如在学习日、月的时候。教师可以这么向学生讲解,因为太阳石圆的,并且一直高高挂在天空,所以我国的古人就把日字简化为一个圆形,中间则是一点。对于"月"字,教师也可以这么讲解,因为古代中国人看到月亮在大多数时候是弯弯的,因此就把月亮简略成一轮弯月来表达。通过这样追溯的方式,把汉子形象还原为生动的图画,学生不仅觉得有趣,也亲身感受到汉子的文字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汉字的美育因素来开展美育,令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自发升起热爱汉字的情感。如在教学生识会"鹿"字的时候,其实就是用笔画一头鹿;在识"鸟"字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用笔勾勒一只鸟。在识"水"和"山"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上面画一条河,再画三座小山,接着教师再继续引导,小河变成了"水",小山变成了"山"。通过这演变的方法,小学生们会理解汉字和英语这些文字不同,除了实用价值,还令人产生一种美感,领会了汉字的美。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从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所谓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在分析造字的规律时候,其实就是在体验一种审美活动。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识"象"字的时候,先从最原始的大象图开始,然后到甲骨文的"象"字--篆体的"象"字--楷书的"象"字,这样通过字体演变的讲授,不仅提高了上课的识字效率,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精髓,得到了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熏陶,就会由衷产生一种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了美育的功能。
二、通过阅读课文欣赏美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所组构而成的,而且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部分是历代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体验教材中的人、事、物和景,能感知到自然美和人格美。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启迪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
如《桂林的山水》这篇文章,其实是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凭借教材,引导学生直接去感悟其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在《司马光》、《诚实的孩子》、《革命烈士诗二首》,是歌颂了真、善、美等这些光辉的人性。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其中的人格美,获得一种美育的熏陶。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品析课文的优美词句中欣赏美。课文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从描述出来的,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提出,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就不能离开语言形式而抽象谈论美。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应该是把文字所展现的自然美、人格美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再现出来。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品位教材中各种字、词的妙用指出,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所蕴含的内在美。这一种鉴赏和品位的互相结合,才是美育的更高一层次。当学生达到了这一层次,思想和感情进而会产生美的共鸣。
教师在课文讲述中,如能引导学生去鉴赏优美精致的锻炼,往往也能有效实现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在描述爬山虎"脚"的生长变化一段文字,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使人产生一种美感。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感受文字中所表达爬山虎"脚"所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在品析文字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美。
三、通过说、写的训练培养审美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说和写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说和写,来培养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使美的高度达到一个层次,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人格美是人所具有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歌颂人格美的文章,我们教师在课上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在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战士、勇士、壮士这三个区号的差别,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用口语文字表达这三个词语区别的时候,形成品析美的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文所讴歌的人格美,使学生把文字图像在心理变成了一种审美的意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审美认知。
教师也可以用课外练笔、作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如教师可以布置作文,让学生写出"美是什么"、"我在生活中发现了美",这一类的文章。这样引导学生慢慢用文字表达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格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当代美国艺术研究67[M].河南人民出版社
[2]张元进.反思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J],新课程(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