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大学生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其思想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我们除了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特别注重让他们在精神上成人,使他们一出校门即能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但是,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实在令人堪忧,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自省意识的缺失。笔者认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省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自省意识?
自省,即对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大脑中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建立的知识结构、学习情况和工作情况、生活经历的一种审查、判断、分析和评价。自省是建立良知与自我约束的基本要素,一个人缺乏自省,就永远不能求得良好的发展和完善。基于此,我们认为,自省意识是指主体自觉地对自我的生存状态做出理性的思考、判断、评价,并且能够认识、反思自我,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简言之,自省意识就是自我超越,超越既定现实,追求自由、深邃、广阔的精神境界,建立良性的自我心理评价机制。凭借此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以他不同寻常的奇思异想,抵达了远离世俗的纯思的深度:凭借此犹太思想家本雅明则坦然面对命运的坎坷,表达了一个人正视自己的命运、自觉承担自己命运的决心。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善于关注自我、审视自我的人,才能关注和审视世界。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当下的生存境遇,才能不断抗拒客观命运的摆布,从而认识、把握现实,充实、强壮、延伸自己的生命力,开拓无限的、崇高的彼岸精神空间、心灵世界。
二、大学生自省意识的缺失
21世纪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以实用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时代。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遍沉迷于“自我中心”,自省意识缺失甚至沦丧,导致了人们道德理想的失落,乃至崩溃。公交车上我们看见站着的老人、孩子,坐着的青年人;公厕的水龙头成了长流水等等。在这样一个永恒价值让位于瞬时功利的时期,人们不愿意再去反思自我。这种不良的社会文化氛围影响了处于心灵发育期的青年学生。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主义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任性而为,尽可能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和自我风格的树立。一旦与他人发生冲突,就把责任算在别人的帐上,却很少有人去审视自我、反省自我。
敬畏感的丧失也导致自省意识的沦丧。敬畏感是一种真实的、普遍的情感,它蕴涵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制度和他人的敬畏,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一种道德情感使得主体能认识到对于“自我之上”、“高于自我”的他者有一种崇敬之感。而今,敬畏感早就被消解,我们的学生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学校制度的约束,有的消极应付,有的视而不见,旷操、逃课几乎成为学生的时尚。面对老师——人生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大多学生往往没有丝毫感恩之情。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敬畏感的丧失消解了学生心目中“高于自我”的他者,如此以来,学生怎能看到他者的优点并反观自身呢?
三、自省意识的培养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育者应把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认识、评价自我,并且能够自觉地反思批判,走出本能需要,超越既定现实,追求自由境界,创造、更新自我世界。
学会自我审视。自省意识首先意味着审视、反思自我。智者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对于自我的认识。我们看到自身的优点,却也无法回避自身的缺点。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持续不断地与自己对话,持续不断地审视、反思自我。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情感是复杂的、动荡的,而且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常常表面上务实,内心深处却很迷惘;表面上“洒脱”,内心却有强烈的自卑。让学生学会自我审视,不单单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出一个更为丰富的自我。
要有谦卑精神。自省意识也包涵着主体的谦卑精神。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其实一无所知。伟人以一种谦卑的精神面对茫茫的宇宙,体认到自然的无限与个体的渺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之间关系淡漠,发生矛盾、冲突,很少有人主动道歉。似乎僵持、漠视的方式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道歉就会丢了面子。让学生学会谦卑、虚心而宽容的面对他者。在与他人的冲突中,谦卑会让学生主动道歉致意,赢得他人的尊重。并且汲取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在成功的时候,学生也将因谦卑而不自满,争取更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谦卑会让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放弃埋怨,坦然接受,学习经验教训,重新寻找成功的方法。
禀赋忏悔心灵。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忏悔就是一次自我解剖、一次灵魂的拷问,心灵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忏悔中得到完善。目前学生普遍出现追求另类时尚;行为偏激: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面无羞色,同学矛盾总是责备对方,甚至拉帮结伙威胁同学等。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什么也不怕,什么违法违纪的事也敢干。基于此,忏悔精神在当前更有重要意义。须知,忏悔不是怯弱,更不是耻辱。它是良知的闪耀和人格的升华。它使人内心获得安宁,能够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大学生正值“灵魂发育”的年龄,如何让他们走出思想上的误区,摆脱行为上的盲目与无知,培养完美至善的心灵与人格,获得全面发展的生存能力,迎接挑战,实现理想人生,自省意识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自省意识?
自省,即对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大脑中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建立的知识结构、学习情况和工作情况、生活经历的一种审查、判断、分析和评价。自省是建立良知与自我约束的基本要素,一个人缺乏自省,就永远不能求得良好的发展和完善。基于此,我们认为,自省意识是指主体自觉地对自我的生存状态做出理性的思考、判断、评价,并且能够认识、反思自我,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简言之,自省意识就是自我超越,超越既定现实,追求自由、深邃、广阔的精神境界,建立良性的自我心理评价机制。凭借此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以他不同寻常的奇思异想,抵达了远离世俗的纯思的深度:凭借此犹太思想家本雅明则坦然面对命运的坎坷,表达了一个人正视自己的命运、自觉承担自己命运的决心。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善于关注自我、审视自我的人,才能关注和审视世界。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当下的生存境遇,才能不断抗拒客观命运的摆布,从而认识、把握现实,充实、强壮、延伸自己的生命力,开拓无限的、崇高的彼岸精神空间、心灵世界。
二、大学生自省意识的缺失
21世纪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以实用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时代。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遍沉迷于“自我中心”,自省意识缺失甚至沦丧,导致了人们道德理想的失落,乃至崩溃。公交车上我们看见站着的老人、孩子,坐着的青年人;公厕的水龙头成了长流水等等。在这样一个永恒价值让位于瞬时功利的时期,人们不愿意再去反思自我。这种不良的社会文化氛围影响了处于心灵发育期的青年学生。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主义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任性而为,尽可能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和自我风格的树立。一旦与他人发生冲突,就把责任算在别人的帐上,却很少有人去审视自我、反省自我。
敬畏感的丧失也导致自省意识的沦丧。敬畏感是一种真实的、普遍的情感,它蕴涵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制度和他人的敬畏,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一种道德情感使得主体能认识到对于“自我之上”、“高于自我”的他者有一种崇敬之感。而今,敬畏感早就被消解,我们的学生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学校制度的约束,有的消极应付,有的视而不见,旷操、逃课几乎成为学生的时尚。面对老师——人生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大多学生往往没有丝毫感恩之情。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敬畏感的丧失消解了学生心目中“高于自我”的他者,如此以来,学生怎能看到他者的优点并反观自身呢?
三、自省意识的培养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育者应把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认识、评价自我,并且能够自觉地反思批判,走出本能需要,超越既定现实,追求自由境界,创造、更新自我世界。
学会自我审视。自省意识首先意味着审视、反思自我。智者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对于自我的认识。我们看到自身的优点,却也无法回避自身的缺点。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持续不断地与自己对话,持续不断地审视、反思自我。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情感是复杂的、动荡的,而且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常常表面上务实,内心深处却很迷惘;表面上“洒脱”,内心却有强烈的自卑。让学生学会自我审视,不单单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出一个更为丰富的自我。
要有谦卑精神。自省意识也包涵着主体的谦卑精神。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其实一无所知。伟人以一种谦卑的精神面对茫茫的宇宙,体认到自然的无限与个体的渺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之间关系淡漠,发生矛盾、冲突,很少有人主动道歉。似乎僵持、漠视的方式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道歉就会丢了面子。让学生学会谦卑、虚心而宽容的面对他者。在与他人的冲突中,谦卑会让学生主动道歉致意,赢得他人的尊重。并且汲取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在成功的时候,学生也将因谦卑而不自满,争取更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谦卑会让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放弃埋怨,坦然接受,学习经验教训,重新寻找成功的方法。
禀赋忏悔心灵。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忏悔就是一次自我解剖、一次灵魂的拷问,心灵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忏悔中得到完善。目前学生普遍出现追求另类时尚;行为偏激: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面无羞色,同学矛盾总是责备对方,甚至拉帮结伙威胁同学等。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什么也不怕,什么违法违纪的事也敢干。基于此,忏悔精神在当前更有重要意义。须知,忏悔不是怯弱,更不是耻辱。它是良知的闪耀和人格的升华。它使人内心获得安宁,能够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大学生正值“灵魂发育”的年龄,如何让他们走出思想上的误区,摆脱行为上的盲目与无知,培养完美至善的心灵与人格,获得全面发展的生存能力,迎接挑战,实现理想人生,自省意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