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式课堂要求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在上课才能集中注意力,并采取各种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政治 教学 探究
新课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改革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认为开放式课堂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它可以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开放式课堂要求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在上课才能集中注意力,并采取各种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且达到课标要求呢?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开放”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即:“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四、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五、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们有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填满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可见陶行知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的,他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如果真正地做到了“六大解放”,就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能使学生敢想、敢做、敢创造。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战场,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课堂上开放要做到: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学生会用书中的理论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离不开时政,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时政比较感兴趣。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做好引导工作。因此,每次在上课时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发布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简单扼要交待事件的背景情节,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加以评述。教师课前明确一个学生主讲,并让其准备查找资料,全班同学都来帮助提供信息和资料整理,这样一人演讲多人相助,全班受益、资源共享,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之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客观要求。
2、丰富多彩的课堂。多彩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辩论是典型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动口辩论的同时,动眼阅读把握教材内容,动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理清思路,动手搜集整理素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交流与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辩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出十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在课外教学过程中的“开放”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曾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那么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从长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那么如何倡导开放的课外教学呢?
1、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潜能意识得到开发。社会调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调查,也可以是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回家调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进行安排。如在教材要求学生体验改革前后家乡的变化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长辈、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调查改革开放给家乡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后把调查到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课堂上汇报。通过这样的社会调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实践证明,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变化。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主体地位和角色几乎没有人怀疑,也一直没有改变过。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重新学习,才能适应动态的今天和未来。因此,教师也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镇压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授人以渔,才是教师最高的教学境界。
3、借助多媒体,打开教学的窗口。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巨大传播功能,无疑就像对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窗口,学生的学习视野就能大大拓展,那薄薄的教科书就会变得厚重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补充大量社会信息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而要做到这些,仅凭简单落后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感受政治教学内容的趣味。
总之,政治课的趣味性,它的目的也就在于实现政治课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开放式教学确实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政治 教学 探究
新课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改革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认为开放式课堂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它可以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开放式课堂要求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在上课才能集中注意力,并采取各种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且达到课标要求呢?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开放”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即:“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四、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五、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们有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填满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可见陶行知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的,他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如果真正地做到了“六大解放”,就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能使学生敢想、敢做、敢创造。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战场,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课堂上开放要做到: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学生会用书中的理论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离不开时政,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时政比较感兴趣。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做好引导工作。因此,每次在上课时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发布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简单扼要交待事件的背景情节,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加以评述。教师课前明确一个学生主讲,并让其准备查找资料,全班同学都来帮助提供信息和资料整理,这样一人演讲多人相助,全班受益、资源共享,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之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客观要求。
2、丰富多彩的课堂。多彩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辩论是典型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动口辩论的同时,动眼阅读把握教材内容,动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理清思路,动手搜集整理素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交流与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辩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出十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在课外教学过程中的“开放”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曾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那么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从长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那么如何倡导开放的课外教学呢?
1、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潜能意识得到开发。社会调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调查,也可以是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回家调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进行安排。如在教材要求学生体验改革前后家乡的变化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长辈、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调查改革开放给家乡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后把调查到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课堂上汇报。通过这样的社会调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实践证明,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变化。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主体地位和角色几乎没有人怀疑,也一直没有改变过。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重新学习,才能适应动态的今天和未来。因此,教师也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镇压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授人以渔,才是教师最高的教学境界。
3、借助多媒体,打开教学的窗口。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巨大传播功能,无疑就像对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窗口,学生的学习视野就能大大拓展,那薄薄的教科书就会变得厚重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补充大量社会信息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而要做到这些,仅凭简单落后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感受政治教学内容的趣味。
总之,政治课的趣味性,它的目的也就在于实现政治课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开放式教学确实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