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基本认识(一)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科书,选文,课文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问题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核心议题。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语文教育的诸多讨论、批评和关注,大多与语文教科书选文紧密相关。在学术界,选文标准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也是难点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明确共识。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这是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问题须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
  一、教科书选文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辨析
  人们对小学语文教科书、教科书选文、课文等概念并不陌生,但要准确定义这些概念,弄清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还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分析。下面就教科书、语文教科书、教科书选文与课文等概念,展开分析讨论。
  1.教科书
  要探讨教科书的概念,可从教材的概念着手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关于教材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它一般用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纲要、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辅助教材。学者赵镜中认为,广义的(语文)教材除语文教科书和习作以外,还包括课外阅读教材、语文补充教材以及为语文教学所制作的挂图、影带及电脑辅助教材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改变,未来语文教材的种类会越来越多。这说明,教科书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的具体形式之一,也是狭义上的教材。教材的发展史也是教科书的发展史,对教科书发展的研究也是对教材和教学发展的研究。
  关于教科书这一概念从哪里来,第一次在我国出现是什么時候,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即源自西方传教士、源自日本和源自中国。孙建军梳理了近代日语教科书的生成与传播过程,认为“教科书”这一词源自日语的可能性较大。清政府1901年初在刘坤一、张之洞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第一次使用近代教科书概念,至于何为教科书,不同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界定,《教育大辞典》指明,教科书亦称课本或教本,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材的主体,主要由课文、注释、插图、实验和习题等构成。美国大百科全书指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教科书是以学习为目的,通过编制加工并通常用简化方法介绍主要知识的书。德国的施穆克认为,“教科书是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根据各州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从一定的教育观点出发向学生提供个别学科的活动素材的辅助手段”。戈温则认为,教科书是作为教育工具的“书”,可以作为思维和情感的媒介,事件本身及其发展过程的记录,组织和编制概念,并能激发丰富的经验。
  对于教科书内涵的阐释,主要从教科书的功能、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界定。目前我国公认的学科意义上的教科书一般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依据一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而编制,旨在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二是体系结构清晰,课程内容主要由事件、概念、课文、注释、插图、活动和习题等要素构成,具有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等功能;三是在国家开设的学校里供师生使用;四是正式的出版物。
  2.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显性的、直接的表现形式。它在语文教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语文教科书是一种富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殊出版物,其编写须依据课程标准,借鉴语文学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将“文章(课文)”“文后练习”“单元训练”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的语言学习和训练系统,以供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从周、秦到汉,陆续出现了很多识字课本作为启蒙学习的教材,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等。其中,流传时间最久、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此后历朝历代的私塾教育,使用不同类型的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这些可以视为我国语文教科书的早期形态。
  我国正式出版的新式学堂语文教科书,是由上海文明书局1902年出版发行的《蒙学读本全书》。该书是俞复、丁宝书等人为无锡三等公学堂编辑的教科书。当时随编随教,前后历经三年,于1901年完成,是现代意义上最早有插图的语文教科书。此教科书一开始用于无锡三等公学堂的教学,后大量发行,印二十余版,用于众多学校的教学,也是清末新学制颁布之初最盛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之一。《蒙学读本全书》经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审定,请官厅存案,由于当时学堂章程未出,所以不是按照蒙学堂章程撰写的教科书。
  具有近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始于1904年的癸卯学制。学堂章程规定,在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学科,由此揭开了我国语文独立设科的序幕。由庄俞、蒋维乔、杨瑜统等编写,高凤谦、张元济等校订,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年出版发行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是我国第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全套共10册,每册60课。它是我国首套依据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分学年、学期编撰的教科书,同时配有相应的教授书。这套教科书也是我国第一套配有彩色插图、每期印有英文扉页的教科书。此套教科书开了我国现代教科书编制的先河,具有重大历史价值。课文内容的选择,反映了维新改良派知识分子的基本主张,重视爱国、教育与科学,关注科学新知,从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点出发,摒弃了许多封建陈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启蒙性与进步性。它一经出版,即风行全国。
  我国第一套由官方统编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是1907年学部图书局颁布发行的《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此书由清学部编译图书局编写,由两江南洋官书局于1906年出版。全书共8册,强调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并注意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由于当时的学部编译图书局没有编辑新式教科书的经验,所以此书在编写体例上基本沿用同时期民间流行的商务印书馆教科书的体例,即每册课本由课文、生字和插图组成。由于编写时间紧,编写人员缺乏教科书编辑的经验,所以该套教科书在当时受到了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抨击。但是,作为中国第一套由国家统编的教科书,它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教科书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形成了统一要求、统一审定前提下的“一纲多本”的教科书多样化格局。关于百余年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变化,人们不断从小学语文教科书发展史这一视角进行分析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格局的学科研究领域。将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来进行研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30年代吴研因的《清末以来我国小学教科书概观》,60年代张志公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等,对小学语文的课程设置、教科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了历史性的考察与研究。80年代以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教科书的历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有诸多研究论文,也出现了有影响的专著,如李伯棠的《小学语文教材简史》、陈必祥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张隆华的《中国语文教育史纲》等。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的内容由专题研究向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由断代研究向通史研究的方向发展。
  3.教科书选文与课文
  教科书选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文章在编入教科书时须承担特定的教育任务,能够满足便教利学要求。选文既可以指经过选择之后结集的文章总集,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也可以指选人集子里的一篇篇文章。
  关于教科书选文的类型,陈启天曾作过研究,他在《中学的国文问题》一文中,将选文分为模范文、问题文和自修文三类,其中模范文主要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供学生精读深究,问题文主要提供一些值得思考的社会、政治、人生问题,而自修文则主要指学生的自修教材,供学生自学使用。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类型一般包括文章和文学作品,人们习惯于将二者统称为“文章”,并把入选教科书的文章称为“课文”。“课文”和“选文”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通行的说法是把“选文”混同于“课文”,但如果细究起来则不然。
  选文是语文内容选择的独特形式,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首要工作。选文是选用文章,或筛选课文的意思,它是一个动宾短语。叶圣陶在《课文的选编——致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一文中指出,“编辑工作约为四事,选文,作注,撰短文,出题目是也”。可见叶圣陶将选文放在语文教科书编写的首要位置,这句话也表明了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基础性工作。一套新编的语文教科书质量如何,关键看选文的质量;评价一套教科书的创新,首先也是要看选文的创新。
  什么是课文?课,特指课堂学习;文,指文章、文学作品。课文是指选人语文教科书中,供师生在课堂上学习使用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是教科书选文的结果和表现。课文首先是要在课堂上使用的,承担着识字、写字、立德树人等教学任务。社会上有很多语文读本,其选編的文章并不能称为课文。此外,语文教科书还有审定制度的限制,选入的文章须经过国家审定通过。课文与文章、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文章、文学作品一旦进入教科书,就超越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创作目的。
  写作和说话都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作家多半是写作意识强的人,其写作是把自己想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达到与人交际、沟通和抒发感情的目的。所以,很难要求作家专门为小学语文教科书创作作品,事实上也没有哪位作家专门为小学语文教科书创作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人教社小学语文室曾经约请了很多作家为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创作,结果是不成功的。文章、文学作品的创作,多以读者为中心,很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思考问题、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编人语文教科书的文章则要作为课文供学生阅读、学习,阅读主体发生了变化,功能、价值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概括地说,课文是“教材正文”,教与学的文本,它是静态的;选文则是筛选作品进入教科书成为课文的过程,它是动态的。什么样的文章、文学作品能够选人教科书?这涉及用什么标准来选择课文的问题。这样一来,便建立起了“选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二、选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和功能载体
  从课程的视角来看,关于选文(这里主要指已经被编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科学内涵的揭示,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它是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第二,它是语文教科书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
  1.选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
  教科书既是课程内容的全面呈现,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设计。因而,与一般文化读物相比,教科书具有独特而完整的形式结构。大体来说,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文本(正文和课文)、作业、图表与附录等基本构件(元素)组成;也可以区分为导引系统、正文系统、练习系统、辅助系统等。其中,文本是教科书的核心构件,它是关于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包括最基本的事实材料和基本的概念、原理、公式等”的通俗叙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本是一篇一篇选文,即常说的课文,选文是整个语文教科书的主体成分。
  更重要的是,选文是设计教科书其他构件的基础,对教科书其他构件具有统领作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导引系统主要是关于选文或选文单元的内容简介、主题意义说明、必要的经验铺垫与经验唤醒、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或活动等,是为课文学习创造必要的认识动力条件和知识经验准备;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是围绕课文内容而提出的各种听、说、读、写和思维活动,它是选文内容的巩固、运用与拓展;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辅助系统,如插图、影像材料,旨在帮助说明选文的关键信息或提供多元化的感官支持;生字表是选文中需要学生完成的识字任务的集中呈现。小学语文教科书其他构件的设计,不能脱离选文而展开。在选文的统率下,各教科书元素各司其职,既整体呈现课程内容,又整体规划教学流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日益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科书的形态和构件日趋丰富多样,但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核心地位不会也不应动摇。
  2.选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功能的重要载体
  选文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共性,更体现了语文教科书形式结构的个性。选文作为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全面影响着语文教科书多样功能的有效发挥,它是语文教科书功能发挥的基础平台。   教科书的功能是复杂多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各项功能设计,大多会在教科书中有所体现。在教育学研究中,人们一般把学校教育功能区分为两大类型: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育人功能即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能力发展、人格提升、审美情趣陶冶等方面发挥作用;社会功能是指学校教育在满足社会政治经济需要、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社会功能依托于育人功能而存在,是教书育人产生的社会效益。这种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分析框架,对于我国系统而具体地分析小学语文教科書的功能,具有理论借鉴意义。下面试从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两个维度,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功能作些分析,并就选文在实现小学语文教科书功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作些讨论。
  (1)选文是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是指语文教科书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陶冶情操、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选文对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的全面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语言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凭借,是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载体。借用朱文叔的话来说,就是“教材的价值:第一在儿童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第二在能够发展儿童身心的能力”。叶圣陶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语文教科书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锁钥”,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即培养良好语文素养的“锁钥”。他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种种的书,你肯把它扔在抽屉角里吗?锁钥既已玩熟,老玩下去将觉乏味,必然要插入库藏的锁眼儿,把库藏开开,才感满足,于是你渐渐养成广泛读书的习惯。这样语文素养有了,读书习惯有了,岂不是一辈子的受用?”“锁钥”既是一种“凭借”,也是一种“工具”。在语文知识的传递上,语文教科书一般以选文作为语文知识的承载工具。它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单篇选文中包含着字、词、句法、章法等语文知识;二是以全套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为载体,学生通过学习系列化完整的教科书,获得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与习惯。叶圣陶在40年代于《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民国时期语文教育家王森然用“摆渡”打比方,所谓“摆渡”,就是使教材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种媒介,学生通过与教材直接对话,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为改善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使学生认识到将来的生活是现在的生活的延续。教材“摆渡”的功能是国文教材核心价值之所在。当然,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还需要各个学科和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及共同努力,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促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锁钥”“摆渡”等形象的表述,生动地揭示了语文教科书的育人价值。当前,教科书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的核心材料,而不仅仅是“参考材料”,它承载着育人成才的神圣职责。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主导教师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教学一旦离开了课文就较难开展下去。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的规律,从而形成相应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这种能力和习惯,不能凭空得来,课文正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习得方法、培养习惯、发展思维的重要凭借物,它是语文教科书发挥育人功能的主要抓手。具体说,选文(课文)作为育人的主要依托,主要表现在五点:一是提供学习范例,二是积累语言材料,三是促进思维发展,四是扩大知识视野,五是促进人格提升。
  (2)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功能是指教科书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促进教育发展变革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关于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功能,一般在标准课程层面有明确的规定。所谓标准课程,属于国家层面的宏观课程,由政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托马斯·波普科维茨认为,课程绝不是学科内容的简单拼接和机械组合,而是承载并富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使命,必须通过有效的课程实现对儿童的塑造,进而服务于建构理想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使命,这就是它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语文教科书社会功能的全面实现,主要也是依靠选文来落实的。选文作为语文教科书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平台,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语文学科并不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字典和单纯的语法规则来学习,而是让学生阅读语言作品,通过学习课文而获得知识内容和思想情感价值。教科书编写是基于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范开展的,并通常需要经过行政或学术的审查,因而课文一般会体现和表达社会主流集团所倡导的价值原则或共同原则。
  第二,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优秀文化的代代相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社会职责。语文教科书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从远古神话到儒家经典,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从散文随笔到学术巨著,都是选文的题材和源泉。一旦进入教科书,学生经常接触这些文学、艺术、历史、科学、哲学的伟大成果,耳濡目染,就能有效传承这些东西。在我国,李白、杜甫的作品一直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就有了李杜诗文代代相传的可喜局面。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化,如寓言、童话、小说、名人趣事、科技发明等,也是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全面认识人类文明,传承人类共同文化成果,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作为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生活,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涉及人文、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学科,将环境保护、和平发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理念融入其中,集知识性、教育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儿童凭借语文教科书选文可以初步感受自然、认识世界和了解社会,了解各种不同社会职业分工,并产生崇敬之情。
  选文作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可以为儿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人格提升提供主要营养,并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出重要贡献。当然,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的选文在促进语文教科书功能发挥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科学合理的选文系统,将有助于语文教科书功能的全面发挥。
其他文献
【关键词】理想课堂,自然,自由,自主  这几年,我们看到不少老师上阅读课时为了推进教学,把握课堂的节奏感,总喜欢把课文一段一段甚至一句一句地搬上屏幕;为了让课堂更有设计感,总喜欢变着法儿地改变语段的顺序展开教学;也有一些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教学引导语,从学生口里“套出”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分毫不差的答案……凡此种种,该教的是教了,考试似乎也没问题了,但老师自己备课备得辛苦,背教案更是背得痛苦,学生则离开了
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快乐童年图。  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  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期刊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习作,记叙文,小论文  为什么教作文?为什么让小学生写这么多记叙文?不知道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有多少人想过这两个问题。笔者曾就此作过一个口头调查,被问到的教师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没想过,有人说教材编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显然绝大多数人并没认真思考过小学习作的这两个基本问题。  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这两个问题还应从课程标准中寻找答案。  翻开《义
3月30日上午,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省政府副省长孙菊生,省政府副秘书长樊雅强,省委编办主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傅世平,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共同揭牌.省
期刊
我從一开始数  数到三的时候  紫弦月开出了一朵小花  含着笑  轻轻牵了一下你的裙角  数到五  夜色便闪亮  清秋是你眼角的一滴泪  风吻着泪水  说这是玫瑰的味道  数到八的时候  你做了一个伟大的梦  梦里你披荆斩棘  打败了世界上所有的坏蛋  数到十二了  安宁和平静牵着手来到你的身边  你站在芳香而崎岖的大地上  勇敢又新鲜  左口袋装着月亮  右口袋装着太阳
期刊
统编教材的单元页是立足单元整体解读教材的重要抓手.解读单元页,避免内容的标签化、解读过程的形式化,是一线教师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