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书房的窗外,挺立着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交错的枝杈和那阔阔的叶子,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
这七株泡桐树已陪伴我多年,不经意间,它们的高度便超过了我位于三楼的窗口,看那树顶,已须仰视。它们树干粗壮,已逾合围,从根至上七八米,笔直圆挺,绝無枝杈,树皮光滑,几无疤痕,树冠繁茂,可庇荫两百多平方米的地面。那蓬勃之状,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在人生旅途中蒸蒸日上的青年。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泡桐树也繁花满枝,宛如披了一身霓裳,又好像从天而落的淡紫色云霞。我窗前那冬日残留的一丝肃杀之气,便随着泡桐花的开放悄然散去。当繁花落尽,它们便为我托出一片恬静、平和的新绿。我临窗伏案,读书或写作,当眼睛被满纸的“黑蝌蚪”胀满,或大脑因长时间的思索而疲劳时,便把目光停在这片绿色上,让眼睛得以歇息,大脑得以放松。晨昏之际,那绿荫里常有鸟儿的呖呖鸣啭;到了夏日,还有那声如金属般的蝉噪。这悦耳的天籁,迥异于闹市的喧嚣,闻之如置身于幽静的山林——泡桐树,好像有心把一丝大自然的情趣移来这闹市,丰富我单调的日常生活。
晴日的傍晚,天光渐暗,树冠变成凝重的墨绿,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娴静而又端庄,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伫立在我的窗前。而工作了一天的我,则爱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对着深幽的树影独坐遐思,或看着树顶上那片纯净的天空,耐心等待上帝的仆人点亮万千天灯。
这七株泡桐树,是我夜读的忠实陪伴者。月白风清之夜,我凭窗而立,可以看它们披一身月华,绘一地倩影,树的枝叶将月光剪开,揉碎,化作一地繁星,衬托出夜的静谧;暴风雨之夜,我借着闪电的蓝光,可以看见它们一改往日的温和静穆,愤怒地摇动着巨大的树冠,抵抗狂风暴雨的袭击。霹雳在它们上空炸响,万千雨箭射在叶子上,其声如惊涛拍岸。巨雷盘空,撼人心魄,我真担心它们中的某一株会被雷霆劈折。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翌日清晨,风息雨霁,它们却缀着晶亮的水珠,裹着淡淡的晨雾,安然而立,姿影越发显得伟岸、挺拔。
尽管在严寒的冬季,它们也并不衰败颓丧,虽无一身绿裳,但遒劲的枝杈昂然向上,托着天宇,显示出一种傲然、超拔的气度。若逢降雪,它们便化作玉树琼枝,平添了一种难以描绘的妩媚,于苍劲中显出几分巧夺天工的娇美。
这七株泡桐树,行距和株距并无规律,显然是人们随手栽在那里。而据我所知,也从无园丁为它们浇水施肥,修枝打杈,从未受到谁的呵护,但是它们却于默默中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刀霜剑、严寒酷暑,成长得如此壮大,如此葳蕤,成了栋梁之材!它们那卓绝的生存能力和自强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
由于建楼,这七株泡桐树已被伐去多年。但是,它们的姿影,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解 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怀的散文,作者以“窗外的泡桐树”为题,言简而意丰,给人以精神启迪。全文以追忆的形式展开,篇末点题,传达出了作者对窗外泡桐树的无限喜爱和深切怀念之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读完全文,我们能够感知的不仅是窗外泡桐树的婀娜与美丽、傲然与刚强,更有作者赋予它们纯洁美好、伟岸坚韧的品质。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托物言志,名为写树实为写人,在质朴的语言下彰显散文无穷的艺术魅力。
文章开门见山,开篇直接点出所写之物,“在我书房的窗外,挺立着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交错的枝杈和那阔阔的叶子,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文笔简约,不枝不蔓。用简洁的语言交代出了窗外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的整体特点,正是因为它们的高大、繁茂,所以才能“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正是在窗外泡桐树的陪伴下,作者度过了几年或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的惬意生活。结尾以“由于建楼,这七株泡桐树已被伐去多年。但是,它们的姿影,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收束全文,首尾照应,章法严谨。
窗外的泡桐树对作者来说,充当了三个角色:庇护者、陪伴者、砥砺者。窗外的泡桐树首先是作者生活中的庇护者。它们高大挺拔,粗壮繁茂,“可庇荫两百多平方米的地面”,正是在泡桐树的庇护下,作者得以欣然读书写作,享受甜美的生活;临窗伏案,读书或写作眼睛疲劳时,或大脑因长时间的思索而疲劳时,是泡桐树的那片绿色呵护了作者的眼睛和大脑——“让眼睛得以歇息,大脑得以放松”。窗外的泡桐树其次是作者生活中的陪伴者。从清晨到傍晚,从春天到冬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泡桐树乐此不疲地陪伴着作者。晨昏之际,是泡桐树的绿荫里传来“鸟儿的呖呖鸣啭”;晴日的傍晚,泡桐树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显得娴静而又端庄”,让忙碌一天的作者能够“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对着深幽的树影独坐遐思”;月白风清之夜,作者凭窗而立,欣赏泡桐树“披一身月华,绘一地倩影,树的枝叶将月光剪开,揉碎,化作一地繁星”的柔美,感知在泡桐树衬托下夜的静谧;暴风雨之夜,作者看到了泡桐树不同寻常的一面,它们“一改往日的温和静穆,愤怒地摇动着巨大的树冠,抵抗狂风暴雨的袭击”,此时的泡桐树俨然是伟岸、挺拔的伟丈夫;春天来临,万木争春,“泡桐树也繁花满枝,宛如披了一身霓裳,又好像从天而落的淡紫色云霞”,驱散作者窗前“那冬日残留的一丝肃杀之气”,给作者“托出一片恬静、平和的新绿”,让作者心旷神怡,缓解疲劳;夏日蝉噪,庭院喧嚣,是泡桐树让作者“闻之如置身于幽静的山林——泡桐树,好像有心把一丝大自然的情趣移来这闹市,丰富我单调的日常生活”;严寒的冬季,脱去一身“绿裳”的泡桐树,毫不衰败颓丧,它们“遒劲的枝杈昂然向上,托着天宇,显示出一种傲然、超拔的气度”,伟岸中平添几分妩媚,遒劲中尽显些许风流。正是在泡桐树日日年年的陪伴中,作者读书写作,工作生活,快乐而诗意地度过了一个个令人回味的美好时光。窗外的泡桐树还是作者生活中的砥砺者。它们默默地经历了无数风刀霜剑、严寒酷暑的考验,茁壮成长,葳蕤高大,成为栋梁之材。作者与窗前的泡桐树朝夕相处,这在无形中砥砺了作者,让作者懂得了生存之道,培育了自强精神。
全文语言质朴精练,结构严谨,对窗前的泡桐树描写细腻感人,在深情的追忆中传达了对泡桐树的真挚之情,在不动声色中引发读者的共鸣,达到了浸润心灵启迪思考的艺术效果。
[作者通联:安徽怀远第三中学]
这七株泡桐树已陪伴我多年,不经意间,它们的高度便超过了我位于三楼的窗口,看那树顶,已须仰视。它们树干粗壮,已逾合围,从根至上七八米,笔直圆挺,绝無枝杈,树皮光滑,几无疤痕,树冠繁茂,可庇荫两百多平方米的地面。那蓬勃之状,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在人生旅途中蒸蒸日上的青年。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泡桐树也繁花满枝,宛如披了一身霓裳,又好像从天而落的淡紫色云霞。我窗前那冬日残留的一丝肃杀之气,便随着泡桐花的开放悄然散去。当繁花落尽,它们便为我托出一片恬静、平和的新绿。我临窗伏案,读书或写作,当眼睛被满纸的“黑蝌蚪”胀满,或大脑因长时间的思索而疲劳时,便把目光停在这片绿色上,让眼睛得以歇息,大脑得以放松。晨昏之际,那绿荫里常有鸟儿的呖呖鸣啭;到了夏日,还有那声如金属般的蝉噪。这悦耳的天籁,迥异于闹市的喧嚣,闻之如置身于幽静的山林——泡桐树,好像有心把一丝大自然的情趣移来这闹市,丰富我单调的日常生活。
晴日的傍晚,天光渐暗,树冠变成凝重的墨绿,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娴静而又端庄,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伫立在我的窗前。而工作了一天的我,则爱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对着深幽的树影独坐遐思,或看着树顶上那片纯净的天空,耐心等待上帝的仆人点亮万千天灯。
这七株泡桐树,是我夜读的忠实陪伴者。月白风清之夜,我凭窗而立,可以看它们披一身月华,绘一地倩影,树的枝叶将月光剪开,揉碎,化作一地繁星,衬托出夜的静谧;暴风雨之夜,我借着闪电的蓝光,可以看见它们一改往日的温和静穆,愤怒地摇动着巨大的树冠,抵抗狂风暴雨的袭击。霹雳在它们上空炸响,万千雨箭射在叶子上,其声如惊涛拍岸。巨雷盘空,撼人心魄,我真担心它们中的某一株会被雷霆劈折。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翌日清晨,风息雨霁,它们却缀着晶亮的水珠,裹着淡淡的晨雾,安然而立,姿影越发显得伟岸、挺拔。
尽管在严寒的冬季,它们也并不衰败颓丧,虽无一身绿裳,但遒劲的枝杈昂然向上,托着天宇,显示出一种傲然、超拔的气度。若逢降雪,它们便化作玉树琼枝,平添了一种难以描绘的妩媚,于苍劲中显出几分巧夺天工的娇美。
这七株泡桐树,行距和株距并无规律,显然是人们随手栽在那里。而据我所知,也从无园丁为它们浇水施肥,修枝打杈,从未受到谁的呵护,但是它们却于默默中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刀霜剑、严寒酷暑,成长得如此壮大,如此葳蕤,成了栋梁之材!它们那卓绝的生存能力和自强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
由于建楼,这七株泡桐树已被伐去多年。但是,它们的姿影,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解 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怀的散文,作者以“窗外的泡桐树”为题,言简而意丰,给人以精神启迪。全文以追忆的形式展开,篇末点题,传达出了作者对窗外泡桐树的无限喜爱和深切怀念之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读完全文,我们能够感知的不仅是窗外泡桐树的婀娜与美丽、傲然与刚强,更有作者赋予它们纯洁美好、伟岸坚韧的品质。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托物言志,名为写树实为写人,在质朴的语言下彰显散文无穷的艺术魅力。
文章开门见山,开篇直接点出所写之物,“在我书房的窗外,挺立着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交错的枝杈和那阔阔的叶子,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文笔简约,不枝不蔓。用简洁的语言交代出了窗外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的整体特点,正是因为它们的高大、繁茂,所以才能“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正是在窗外泡桐树的陪伴下,作者度过了几年或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的惬意生活。结尾以“由于建楼,这七株泡桐树已被伐去多年。但是,它们的姿影,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收束全文,首尾照应,章法严谨。
窗外的泡桐树对作者来说,充当了三个角色:庇护者、陪伴者、砥砺者。窗外的泡桐树首先是作者生活中的庇护者。它们高大挺拔,粗壮繁茂,“可庇荫两百多平方米的地面”,正是在泡桐树的庇护下,作者得以欣然读书写作,享受甜美的生活;临窗伏案,读书或写作眼睛疲劳时,或大脑因长时间的思索而疲劳时,是泡桐树的那片绿色呵护了作者的眼睛和大脑——“让眼睛得以歇息,大脑得以放松”。窗外的泡桐树其次是作者生活中的陪伴者。从清晨到傍晚,从春天到冬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泡桐树乐此不疲地陪伴着作者。晨昏之际,是泡桐树的绿荫里传来“鸟儿的呖呖鸣啭”;晴日的傍晚,泡桐树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显得娴静而又端庄”,让忙碌一天的作者能够“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对着深幽的树影独坐遐思”;月白风清之夜,作者凭窗而立,欣赏泡桐树“披一身月华,绘一地倩影,树的枝叶将月光剪开,揉碎,化作一地繁星”的柔美,感知在泡桐树衬托下夜的静谧;暴风雨之夜,作者看到了泡桐树不同寻常的一面,它们“一改往日的温和静穆,愤怒地摇动着巨大的树冠,抵抗狂风暴雨的袭击”,此时的泡桐树俨然是伟岸、挺拔的伟丈夫;春天来临,万木争春,“泡桐树也繁花满枝,宛如披了一身霓裳,又好像从天而落的淡紫色云霞”,驱散作者窗前“那冬日残留的一丝肃杀之气”,给作者“托出一片恬静、平和的新绿”,让作者心旷神怡,缓解疲劳;夏日蝉噪,庭院喧嚣,是泡桐树让作者“闻之如置身于幽静的山林——泡桐树,好像有心把一丝大自然的情趣移来这闹市,丰富我单调的日常生活”;严寒的冬季,脱去一身“绿裳”的泡桐树,毫不衰败颓丧,它们“遒劲的枝杈昂然向上,托着天宇,显示出一种傲然、超拔的气度”,伟岸中平添几分妩媚,遒劲中尽显些许风流。正是在泡桐树日日年年的陪伴中,作者读书写作,工作生活,快乐而诗意地度过了一个个令人回味的美好时光。窗外的泡桐树还是作者生活中的砥砺者。它们默默地经历了无数风刀霜剑、严寒酷暑的考验,茁壮成长,葳蕤高大,成为栋梁之材。作者与窗前的泡桐树朝夕相处,这在无形中砥砺了作者,让作者懂得了生存之道,培育了自强精神。
全文语言质朴精练,结构严谨,对窗前的泡桐树描写细腻感人,在深情的追忆中传达了对泡桐树的真挚之情,在不动声色中引发读者的共鸣,达到了浸润心灵启迪思考的艺术效果。
[作者通联:安徽怀远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