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已凸显,教科研能力是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先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依托教科研活动,注重理论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倡导个人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完善科研管理,让教研成为一种规范;强化课题研究,让课题成为一种阶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研;专业成长;时尚;规范;阶梯
教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已凸显。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自主学习、勤于反思、规范教研、研究课题,他才会成为教育领域永远闪亮的恒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先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线教师虽然科研思路、方法等不及专业人员,但他们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这个“车间”“田野”中对教育现象以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随时进行观察、分析,掌握最真实可靠的资料,这是他们进行教育科研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提高教科研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持续提高教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一、注重理论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自觉行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教师开展教科研的必要前提。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吸氧”“蓄能”“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才能自觉补齐短板,激发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读书中让教师真正意识到“书能香我无须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1. 倡导博览群书
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为自身的成长而读书,为教学而学习”,开展读书活动,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激起每一位教师参加教研的热情。教师应针对各自的发展目标,认真阅读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刊物和理论专著,如教育专业书籍、教育家的书、关于课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书、教育名家的教学经验实录、介绍学习方法的书、教育教学期刊、当代文学书籍、名人传记等。在合适的时候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拓展的舞台,使他们通过阅读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充分感受名人名家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净化心灵、反思师德、重塑师表,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思考成为品行。
2. 学习方式灵活
因地制宜,探索实用、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师学习培训形式。如学校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报告会和思想工作座谈会、专家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外出观摩学习等,个人自主学习形式——专题性文献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自学等,相互学习形式——教育教学基本功练习与大赛、教师说课和听课、集体备课、专题性研讨活动等。即使教书多年的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沧海一粟,只有不断学习、研究,与同行交流,参加研讨会,阅读学术期刊,从网上接受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目前一线教师普遍存在教学重实践经验、轻理论指导的特点,即使看理论书籍也不过星星点点,一知半解。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需要系统地学习古今中外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如学习古代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吸取精华,更好地继承与发扬;阅读现当代教育家书籍及新课程的教育理论,进一步探讨先进的教学思想。
3. 注意学习方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要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样能帮助自己认识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角度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应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对研究型教师来说,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一种责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识的广度、厚度、深度决定着把学生托起的高度。研究型教师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网络学习,持续不断地学习,使学习真正融入生活。
二、倡导个人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从何而来?关键要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不断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入分析的过程;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研究、改善,提升教學水平;形成对教学现象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录像反思法、行动研究法和档案袋法。
1. 营造教科研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用课改理念不断反思教学行为,让教师尽快修正不足,进而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如我校每学期要求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并制作教学实录,完成评析及教学案例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理性审视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
2. 成长、经验、反思
在倡导培养反思型教师的今天,进行自我反思非常重要。构建反思平台,在反思活动中,让教师明确反思的意义,并创设宽松的研究氛围,注重个人反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教学反思中要做到“五记”:记自己上课的成败之处;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记教学再设计。在认真分析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学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我校在校刊上开设专栏、设立专题,引导教师进行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研讨风气,使教育思想在争辩中更加科学、具体。 三、完善科研管理:让教研成为一种规范
在科研管理中,我校注重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努力形成完善、规范的科研管理体系,使教研工作渗透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和自我意识。
1. 完善科研活动制度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研制度的有效支撑。我们逐步完善了《以研促教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还探索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模式,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把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和阶段成果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出教师个人成长状态和成长轨迹,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2. 构建自我成长舞台
许多教师平时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备课依赖教参,缺乏创意,有时为了应付检查,补教案、抄教案,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认为学校应改革备课制度,每次备课要有主讲老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介绍一周授课内容的整体构思、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作业设置等,并将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授课老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改进、完善教案,融入个人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开放式的备课制度,让教师有时间相互探讨、反思,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 自觉进入教科研领域
学校要保证每月1~2次校级教研活动,包括听课、议课和主题教研,内容求精、细,不求泛、多。
(1)听课。要求听课前有所准备,每次听课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或关注一个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
(2)议课。不同于“评课”,要求教师抛出问题,结合自身的感受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主题教研。结合镇区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全程录像,共享、研讨。每次教研,应力求让课堂问题成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
4. 掌握先进的教科研信息
当我们碰到共同的教学问题或者发展遇到瓶颈时,除了进行学校内部研讨外,也应在适当时机邀请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我们拥有的案例材料很丰富,但不知如何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进行反思性学习,这时学校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强化课题研究:让课题成为一种阶梯
课题研究是学校科研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阶梯。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把学习变成内需,而非外因。
1. 清晰认识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就是用一定的理论做指导,选择具体的内容,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的研究步骤,逐步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实践过程。课题研究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认知上的跨越。课题立项,不仅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也给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发展平台,让老教师能够在不断运用既有经验的同时,通过课题研究顺利突破瓶颈期;让青年教师借此平台,边研究、边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新上岗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教育科研的磨炼,以较快的速度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
2. 强化意识、目的、计划
强化课题研究过程要遵循“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原则,即主动地找问题、做研究,在研究前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前要制定详细的、可行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案,把研究思路用书面形式完整地表述出来。课题研究是为解决学校发展、教师成长、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而设立的,由发现、分析、解决、提炼四个阶段构成。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有助于教师養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
3. 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一线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占有大量的教育教学一线的第一手材料,并需要加以总结和升华,面临着大量的教育教学问题且责无旁贷地必须解决,这使得教学研究成为可能。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的质量,提升其专业品质,有助于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增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名教师只有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才能从司空见惯的、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应全力投身教育科研,在学习中立足,在反思中成长,在教研中磨炼,在课题中提升。教科研会让教师从零散的教育碎片中,凝练出教育的“美玉”;会使教师从经验层面的重复,上升到理性光辉的照耀,使我们的教育生涯更精彩!
关键词:教研;专业成长;时尚;规范;阶梯
教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已凸显。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自主学习、勤于反思、规范教研、研究课题,他才会成为教育领域永远闪亮的恒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先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线教师虽然科研思路、方法等不及专业人员,但他们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这个“车间”“田野”中对教育现象以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随时进行观察、分析,掌握最真实可靠的资料,这是他们进行教育科研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提高教科研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持续提高教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一、注重理论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自觉行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教师开展教科研的必要前提。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吸氧”“蓄能”“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才能自觉补齐短板,激发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读书中让教师真正意识到“书能香我无须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1. 倡导博览群书
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为自身的成长而读书,为教学而学习”,开展读书活动,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激起每一位教师参加教研的热情。教师应针对各自的发展目标,认真阅读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刊物和理论专著,如教育专业书籍、教育家的书、关于课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书、教育名家的教学经验实录、介绍学习方法的书、教育教学期刊、当代文学书籍、名人传记等。在合适的时候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拓展的舞台,使他们通过阅读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充分感受名人名家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净化心灵、反思师德、重塑师表,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思考成为品行。
2. 学习方式灵活
因地制宜,探索实用、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师学习培训形式。如学校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报告会和思想工作座谈会、专家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外出观摩学习等,个人自主学习形式——专题性文献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自学等,相互学习形式——教育教学基本功练习与大赛、教师说课和听课、集体备课、专题性研讨活动等。即使教书多年的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沧海一粟,只有不断学习、研究,与同行交流,参加研讨会,阅读学术期刊,从网上接受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目前一线教师普遍存在教学重实践经验、轻理论指导的特点,即使看理论书籍也不过星星点点,一知半解。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需要系统地学习古今中外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如学习古代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吸取精华,更好地继承与发扬;阅读现当代教育家书籍及新课程的教育理论,进一步探讨先进的教学思想。
3. 注意学习方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要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样能帮助自己认识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角度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应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对研究型教师来说,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一种责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识的广度、厚度、深度决定着把学生托起的高度。研究型教师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网络学习,持续不断地学习,使学习真正融入生活。
二、倡导个人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从何而来?关键要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不断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入分析的过程;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研究、改善,提升教學水平;形成对教学现象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录像反思法、行动研究法和档案袋法。
1. 营造教科研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用课改理念不断反思教学行为,让教师尽快修正不足,进而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如我校每学期要求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并制作教学实录,完成评析及教学案例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理性审视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
2. 成长、经验、反思
在倡导培养反思型教师的今天,进行自我反思非常重要。构建反思平台,在反思活动中,让教师明确反思的意义,并创设宽松的研究氛围,注重个人反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教学反思中要做到“五记”:记自己上课的成败之处;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记教学再设计。在认真分析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学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我校在校刊上开设专栏、设立专题,引导教师进行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研讨风气,使教育思想在争辩中更加科学、具体。 三、完善科研管理:让教研成为一种规范
在科研管理中,我校注重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努力形成完善、规范的科研管理体系,使教研工作渗透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和自我意识。
1. 完善科研活动制度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研制度的有效支撑。我们逐步完善了《以研促教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还探索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模式,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把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和阶段成果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出教师个人成长状态和成长轨迹,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2. 构建自我成长舞台
许多教师平时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备课依赖教参,缺乏创意,有时为了应付检查,补教案、抄教案,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认为学校应改革备课制度,每次备课要有主讲老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介绍一周授课内容的整体构思、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作业设置等,并将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授课老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改进、完善教案,融入个人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开放式的备课制度,让教师有时间相互探讨、反思,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 自觉进入教科研领域
学校要保证每月1~2次校级教研活动,包括听课、议课和主题教研,内容求精、细,不求泛、多。
(1)听课。要求听课前有所准备,每次听课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或关注一个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
(2)议课。不同于“评课”,要求教师抛出问题,结合自身的感受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主题教研。结合镇区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全程录像,共享、研讨。每次教研,应力求让课堂问题成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
4. 掌握先进的教科研信息
当我们碰到共同的教学问题或者发展遇到瓶颈时,除了进行学校内部研讨外,也应在适当时机邀请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我们拥有的案例材料很丰富,但不知如何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进行反思性学习,这时学校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强化课题研究:让课题成为一种阶梯
课题研究是学校科研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阶梯。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把学习变成内需,而非外因。
1. 清晰认识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就是用一定的理论做指导,选择具体的内容,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的研究步骤,逐步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实践过程。课题研究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认知上的跨越。课题立项,不仅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也给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发展平台,让老教师能够在不断运用既有经验的同时,通过课题研究顺利突破瓶颈期;让青年教师借此平台,边研究、边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新上岗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教育科研的磨炼,以较快的速度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
2. 强化意识、目的、计划
强化课题研究过程要遵循“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原则,即主动地找问题、做研究,在研究前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前要制定详细的、可行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案,把研究思路用书面形式完整地表述出来。课题研究是为解决学校发展、教师成长、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而设立的,由发现、分析、解决、提炼四个阶段构成。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有助于教师養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
3. 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一线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占有大量的教育教学一线的第一手材料,并需要加以总结和升华,面临着大量的教育教学问题且责无旁贷地必须解决,这使得教学研究成为可能。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的质量,提升其专业品质,有助于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增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名教师只有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才能从司空见惯的、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应全力投身教育科研,在学习中立足,在反思中成长,在教研中磨炼,在课题中提升。教科研会让教师从零散的教育碎片中,凝练出教育的“美玉”;会使教师从经验层面的重复,上升到理性光辉的照耀,使我们的教育生涯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