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被首次明确提出,充分体现了其对于我国化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阐述,并思考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式。2003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1]。随后,考虑到政治的要求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应运而生。相比于2003年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在课程分类、基本理念等方面都结合实际做了相应改动,而本文主要选择以在新课标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分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有的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其是通过整合三维目标加以凝练出的具体内容,是科学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通过化学教育力求得到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不可否认,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化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可概括为五个方面[2]:1、理性认识层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又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科学思维,其突出了最核心的科学思维的外显。2、实践认识层面,“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是化学学科的实践基础与能力的体现。3、精神价值层面,“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强调了化学学科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浅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结合新课标[3]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可知: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指从元素、原子和分子的层面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去解决实际问题;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物质的运动性与变化性以及化学变化的条件、特征、限度和速率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并结合认识多角度、动态化的去解决实际问题;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方式,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等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后形成猜想和假设,依据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推理得出结论,并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解释、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指在认识化学的学科本质和化学的学科价值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相关关系,从而循序渐进的形成对化学学科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与化学问题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机遇与挑战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发布,各科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相继发布了各科的核心素养。对比分析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可知,同为理科专业,三门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从学科观念、学科思维、学科实践和学科价值这四个方面凝练出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将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具体化。三重表征、变化平衡,都充分体现出化学特色,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提出,则更是化学学科思维最核心的凸显。但是,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充分体现两个核心素养的与众不同呢?而学科实践和学科价值这样具有一致性要求的核心素养,又如何体现化学学的独特性呢?这是我们后续需要研究的方向。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落地
核心素养主要来源于“key competencies”的中文翻译。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也向我们充分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例,目前国内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对于模型的认知以及学生建模能力的调查,多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而国外虽然也是多以模型认知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访谈法为主要方法,重点研究教师对模型的认知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实际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目前国内效仿国外的一些研究并不合理。在国外,模型对于学生来说,是化学乃至整个科学课程中一直强调和培养的内容,而在国内,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大家最为陌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甚至教师对于模型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实物模型的层次,因此,又何谈对模型的认知一说呢?
再说“证据推理”这一内容,其实国内更多的是强调一个根据证据论证的过程,即科學论证能力。而国外的证据推理研究,会选择没有学科背景的学生,对其进行授课,再以与授课内容有联系的题目,去调查其证据推理能力。因此,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落地,这是我们后续需要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入改革,但对于新课标、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我国的化学教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而这也将是化学教育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宗群.浅谈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4):31.
[2] 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05):3-7.
[3] 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式。2003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1]。随后,考虑到政治的要求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应运而生。相比于2003年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在课程分类、基本理念等方面都结合实际做了相应改动,而本文主要选择以在新课标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分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有的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其是通过整合三维目标加以凝练出的具体内容,是科学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通过化学教育力求得到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不可否认,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化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可概括为五个方面[2]:1、理性认识层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又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科学思维,其突出了最核心的科学思维的外显。2、实践认识层面,“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是化学学科的实践基础与能力的体现。3、精神价值层面,“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强调了化学学科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浅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结合新课标[3]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可知: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指从元素、原子和分子的层面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去解决实际问题;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物质的运动性与变化性以及化学变化的条件、特征、限度和速率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并结合认识多角度、动态化的去解决实际问题;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方式,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等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后形成猜想和假设,依据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推理得出结论,并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解释、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指在认识化学的学科本质和化学的学科价值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相关关系,从而循序渐进的形成对化学学科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与化学问题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机遇与挑战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发布,各科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相继发布了各科的核心素养。对比分析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可知,同为理科专业,三门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从学科观念、学科思维、学科实践和学科价值这四个方面凝练出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将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具体化。三重表征、变化平衡,都充分体现出化学特色,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提出,则更是化学学科思维最核心的凸显。但是,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充分体现两个核心素养的与众不同呢?而学科实践和学科价值这样具有一致性要求的核心素养,又如何体现化学学的独特性呢?这是我们后续需要研究的方向。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落地
核心素养主要来源于“key competencies”的中文翻译。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也向我们充分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例,目前国内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对于模型的认知以及学生建模能力的调查,多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而国外虽然也是多以模型认知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访谈法为主要方法,重点研究教师对模型的认知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实际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目前国内效仿国外的一些研究并不合理。在国外,模型对于学生来说,是化学乃至整个科学课程中一直强调和培养的内容,而在国内,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大家最为陌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甚至教师对于模型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实物模型的层次,因此,又何谈对模型的认知一说呢?
再说“证据推理”这一内容,其实国内更多的是强调一个根据证据论证的过程,即科學论证能力。而国外的证据推理研究,会选择没有学科背景的学生,对其进行授课,再以与授课内容有联系的题目,去调查其证据推理能力。因此,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落地,这是我们后续需要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入改革,但对于新课标、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我国的化学教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而这也将是化学教育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宗群.浅谈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4):31.
[2] 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05):3-7.
[3] 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