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是由系统内的各部门协调发展而来。新闻业兼具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认知等重要功能,成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新新闻传播理念,明确新闻传播的重点,全面提升新闻工作质量,使新闻传播系统能够更好的切合当前实际,更有效地实现其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闻;社会;发展;策略
新闻传播业作为社会整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环境监督、引导舆论、社会文化传承以及为大众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协调上层建筑与普通民众的重要职能单位。“电视统治一切”,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用这句话来概括媒体对于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新闻事业本身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全面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在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新闻传播业来说,在开展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新闻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在新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新闻产业的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提高新闻单位自身的生存和盈利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要提高媒介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其他产业一样,都是想方设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投入到哪个方向才能有最大的产出,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哪个更重要,这些都是新闻媒体科学发展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新闻单位在具体的新闻管理上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处着眼,处理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1.塑造品牌,增强媒体自身竞争力
要塑造品牌,增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媒体自身就要在狠抓新闻“产品质量”的同时,注意自我宣传,注重打造媒体自身良好形象。只有注重新闻内容产品的质量以及自身品牌力的塑造,才能在公众中形成美誉度和公众依赖,才能形成媒介权威和公信力从而增强媒体自身的竞争力。具体来说,除了需要媒体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传媒人才队伍,长期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消息外,也要注重自身皮牌的打造,要主动走向市场,走出去进行城市营销,积极面向市场推介自己,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的品牌价值推广,通过各种媒介的交叉品牌推介,使媒体自身在市场上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了品牌价值,为媒介自身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的能量。
2.培养新闻人才,提高记者工作待遇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只有人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新闻要正确的反应当前形势,引导舆论,必须要靠高素质新闻人才的“把关”。新闻报道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要注重新闻人才的素质培养。马克思也提出,“人既是工具,也是目的”,因此,在完成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要尽力满足新闻工作者的个人要求,注重使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投身新闻事业。
3.协调发展,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舆论引导
新闻媒体要生存、发展,必然要尽最大可能地把媒体生产的信息产品卖出去,这就使得新闻媒体在工作中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报道的商品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转变工作态度,经常考虑受众的需要,否则就不能实现商品的买卖,不能实现媒体的经济效益。然而单纯的用商品性原则指导新闻工作,也会带来新闻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等问题,因此,必须权衡报道的商品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绝不能完全让价值规律支配我们的新闻工作。
4.可持续发展,注重报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报刊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和时效性,只有真实、及时的信息才能为人们的正确决策提供情况报告,才能体现新闻报道存在的价值。然而,在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社会转型时期,媒体要创收,记者要增收,由于过度注重经济效益而往往忽略了新闻事业的道德规范,各新闻单位的有偿新闻,广告新闻之风盛行,造成对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严重腐蚀。中宣部等相关主管部门虽然多次发出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的通知,各媒体内部也出台相关文件禁止这类行为。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有新闻法出台,且当今新闻界道德规范远未达到可以由他律转到自律的程度,使得这样的行业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各新闻媒体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花大力气治理有偿新闻和广告新闻,从而塑造媒体的公信力,为媒体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提高记者新闻报道的工作能力
新闻记者作为传媒单位的工作者,其工作体现着媒体的风貌,是报社各项工作方针得以实施的关键。因此,记者在新闻报道上工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媒体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报道要具有全局性——提供全面真实的拟态环境①
科學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具有全局的观点,新闻传播也要求媒体能够给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真实的“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新闻报道的对象本身,孤立地看待报道对象的重要性和优劣好坏。事件只是报道的一个切入点,要从此点入手把报道的事件和大的社会形势联系起来,全面考虑该事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全面评估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适时反映群众述求,正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说,树立面向全国、服务一方的大局意识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政治意识和职业意识。
2.关注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做好民生新闻②
新闻的终极关怀是人,这个“人”包含了整个社会各基层、各群落的最广泛的人。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理念交锋,思维碰撞,公众意见需要得到合理的表达和宣泄,因此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多从民间舆论场获取新闻来源,不仅报道社会的热点和上层,也要多关注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多做民生报道,建构“公权力”与民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做好政府的“喉舌”的同时,也要做好广大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使社会给予大多数的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也正是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协调贫富差距的理念。如新华社“关注农民工工资”的系列报道即在民生类题材上成功地发挥了议程设置功能,促成了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消除了社会矛盾,展示了媒体的良知和力量。
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重新闻的深度报道和后续报道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报道的问题,不要只关注被报道对象眼前的好坏、影响,还要看到它对以后的发展的影响。深度报道或后续报道,实际上就是新闻后的新闻,它以已经报道或正在报道的新闻为线索,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作延续性的、进一步的报道,是对原有报道的延续、补充和深化。随着现代人公民意识的增强,知识的增加,素质的提高,受众已不满足于仅对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更倾向于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希望能通过媒体了解新闻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具有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媒体的报道应辨证的分析问题,发掘真相,而不能仅仅像以往的报道一样向受众提供灌输式的“一面理”新闻。
三、结语
新闻业产生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社会转型变革都伴随着社会思潮的更迭,而新闻传媒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反映或者引领社会思潮,及时提示人们社会环境的变化,协调社会各部门的关系,传承和积淀社会发展的规则,尤其是在媒介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新闻传媒已然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事业应该也必将有长足的发展,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职能作用。新闻工作只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把准新闻报道和时代律动之间的脉搏,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求,从而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注释:
①拟态环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认为,经媒体传播后的信息形成一个“拟态环境”,而这个“拟态环境”与真实的客观环境存在偏离,并不完全吻合。
②民生新闻:即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具体表现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美国大使馆文化处出版,1984年版.
[2]刘文琦.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构建意义及现实启发.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5]邹密.增强深度报道.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导刊,2008年1期.
摘 要: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是由系统内的各部门协调发展而来。新闻业兼具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认知等重要功能,成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新新闻传播理念,明确新闻传播的重点,全面提升新闻工作质量,使新闻传播系统能够更好的切合当前实际,更有效地实现其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闻;社会;发展;策略
新闻传播业作为社会整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环境监督、引导舆论、社会文化传承以及为大众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协调上层建筑与普通民众的重要职能单位。“电视统治一切”,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用这句话来概括媒体对于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新闻事业本身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全面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在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新闻传播业来说,在开展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新闻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在新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新闻产业的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提高新闻单位自身的生存和盈利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要提高媒介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其他产业一样,都是想方设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投入到哪个方向才能有最大的产出,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哪个更重要,这些都是新闻媒体科学发展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新闻单位在具体的新闻管理上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处着眼,处理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1.塑造品牌,增强媒体自身竞争力
要塑造品牌,增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媒体自身就要在狠抓新闻“产品质量”的同时,注意自我宣传,注重打造媒体自身良好形象。只有注重新闻内容产品的质量以及自身品牌力的塑造,才能在公众中形成美誉度和公众依赖,才能形成媒介权威和公信力从而增强媒体自身的竞争力。具体来说,除了需要媒体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传媒人才队伍,长期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消息外,也要注重自身皮牌的打造,要主动走向市场,走出去进行城市营销,积极面向市场推介自己,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的品牌价值推广,通过各种媒介的交叉品牌推介,使媒体自身在市场上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了品牌价值,为媒介自身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的能量。
2.培养新闻人才,提高记者工作待遇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只有人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新闻要正确的反应当前形势,引导舆论,必须要靠高素质新闻人才的“把关”。新闻报道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要注重新闻人才的素质培养。马克思也提出,“人既是工具,也是目的”,因此,在完成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要尽力满足新闻工作者的个人要求,注重使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投身新闻事业。
3.协调发展,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舆论引导
新闻媒体要生存、发展,必然要尽最大可能地把媒体生产的信息产品卖出去,这就使得新闻媒体在工作中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报道的商品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转变工作态度,经常考虑受众的需要,否则就不能实现商品的买卖,不能实现媒体的经济效益。然而单纯的用商品性原则指导新闻工作,也会带来新闻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等问题,因此,必须权衡报道的商品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绝不能完全让价值规律支配我们的新闻工作。
4.可持续发展,注重报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报刊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和时效性,只有真实、及时的信息才能为人们的正确决策提供情况报告,才能体现新闻报道存在的价值。然而,在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社会转型时期,媒体要创收,记者要增收,由于过度注重经济效益而往往忽略了新闻事业的道德规范,各新闻单位的有偿新闻,广告新闻之风盛行,造成对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严重腐蚀。中宣部等相关主管部门虽然多次发出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的通知,各媒体内部也出台相关文件禁止这类行为。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有新闻法出台,且当今新闻界道德规范远未达到可以由他律转到自律的程度,使得这样的行业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各新闻媒体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花大力气治理有偿新闻和广告新闻,从而塑造媒体的公信力,为媒体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提高记者新闻报道的工作能力
新闻记者作为传媒单位的工作者,其工作体现着媒体的风貌,是报社各项工作方针得以实施的关键。因此,记者在新闻报道上工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媒体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报道要具有全局性——提供全面真实的拟态环境①
科學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具有全局的观点,新闻传播也要求媒体能够给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真实的“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新闻报道的对象本身,孤立地看待报道对象的重要性和优劣好坏。事件只是报道的一个切入点,要从此点入手把报道的事件和大的社会形势联系起来,全面考虑该事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全面评估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适时反映群众述求,正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说,树立面向全国、服务一方的大局意识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政治意识和职业意识。
2.关注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做好民生新闻②
新闻的终极关怀是人,这个“人”包含了整个社会各基层、各群落的最广泛的人。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理念交锋,思维碰撞,公众意见需要得到合理的表达和宣泄,因此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多从民间舆论场获取新闻来源,不仅报道社会的热点和上层,也要多关注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多做民生报道,建构“公权力”与民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做好政府的“喉舌”的同时,也要做好广大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使社会给予大多数的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也正是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协调贫富差距的理念。如新华社“关注农民工工资”的系列报道即在民生类题材上成功地发挥了议程设置功能,促成了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消除了社会矛盾,展示了媒体的良知和力量。
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重新闻的深度报道和后续报道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报道的问题,不要只关注被报道对象眼前的好坏、影响,还要看到它对以后的发展的影响。深度报道或后续报道,实际上就是新闻后的新闻,它以已经报道或正在报道的新闻为线索,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作延续性的、进一步的报道,是对原有报道的延续、补充和深化。随着现代人公民意识的增强,知识的增加,素质的提高,受众已不满足于仅对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更倾向于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希望能通过媒体了解新闻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具有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媒体的报道应辨证的分析问题,发掘真相,而不能仅仅像以往的报道一样向受众提供灌输式的“一面理”新闻。
三、结语
新闻业产生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社会转型变革都伴随着社会思潮的更迭,而新闻传媒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反映或者引领社会思潮,及时提示人们社会环境的变化,协调社会各部门的关系,传承和积淀社会发展的规则,尤其是在媒介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新闻传媒已然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事业应该也必将有长足的发展,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职能作用。新闻工作只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把准新闻报道和时代律动之间的脉搏,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求,从而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注释:
①拟态环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认为,经媒体传播后的信息形成一个“拟态环境”,而这个“拟态环境”与真实的客观环境存在偏离,并不完全吻合。
②民生新闻:即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具体表现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美国大使馆文化处出版,1984年版.
[2]刘文琦.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构建意义及现实启发.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5]邹密.增强深度报道.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导刊,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