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变化与地壳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运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地球上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目前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地壳,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本专题的高考要求为:了解认识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运用地壳运动、内外力地质作用理论解释地表形态的特点及成因;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海陆分布、山脉与海沟的成因、成矿规律及地震成因。其中“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形态的影响”是本专题的重点,学习时要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考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今天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在改变着地表形态,并且由此分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内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构造学说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3)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等;两大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等。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当岩层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强大挤压力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当岩层或岩体受到来自垂直方向上的强大压力或张力时,岩体便会破裂,两侧的岩块会发生上下左右的错动、位移,这种现象叫做断层。褶皱和断层的比较见下页表:
  
  [典例精析](改编自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地理):地质地貌)
  右图为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图回答1~2题。
  1 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
  A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B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2 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构造是( )
  A 断裂构造
  B 背斜构造
  c 向斜构造
  D 火山构造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和记忆能力的题,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分析时要仔细辨析这些板块轮廓位置得出答案。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在印度洋板块上,因此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为答案B。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最显著的地质构造是断裂构造。复习中应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上重要地理事物的成因进行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1B 2A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于平坦。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对地貌影响较大的为侵蚀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是流水或风等将质地松软的部分破坏,坚硬的部分遗留下来形成的地貌。侵蚀下来的物质被风、流水等携带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流水或风力作用减小后,堆积下来形成的地貌就是沉积地貌,如河流出山口附近形成的冲积扇,河口位置形成的三角洲。自然界的地貌大部分都是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是伴生的,只是有时其中一个占优势。外力作用的表现见下表:
  
  
  考点四:地壳物质组成是怎样的
  
  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首先要搞清以下概念:①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②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③矿产:有用矿 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其次要掌握地壳内部物质——岩石的分类(见下表),岩石按照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典例精析]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⑦变质岩⑧沉积岩⑨岩浆岩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6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 I——①
  B Ⅱ——③
  c Ⅲ——⑤
  D ⑥——I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箭头①表示外力作用(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上升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第5题,学生可能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可知,二者同属变质岩。第6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为沉积环境,所以应存在于变质岩中,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参考答案]5 D 6 A
其他文献
比较世界近现代史新旧课程的异同,对把握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部分     1.新课标、新考纲与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差异之处在命题中的反映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主要不同点有:一是新课标、新考纲从经济的角度突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二是新课标、新考纲从政治的角度突出西方人文精神、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及其关系
2010年是广东省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首次采用了3 文/理综的考试模式。从整体上来说,今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试题难度不大,这说明高考改革进行得比较平稳,过渡得比较成功。下面笔者结合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试题评析,为同学们备战2011年高考提供一些建议。    一、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选择题评析及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一共有35道选择题,其中地理1
进入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一般会亦步亦趋地紧跟教师的步伐,完成几轮复习,这是很有必要的。但自主复习也很重要,这种基于内心需求的自主复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高考备考阶段学生自主复习应注意的方法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注意把握相关时空概念    时间是历史延续的纽带,空间是历史演进的载体。高考历史题都会涉及时空概念。如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21、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