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基础,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校企合作”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实现校企双方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普通高等院校中重理论轻实践甚至无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018年又推出了《校企合作促进方法》,紧接着2019年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上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坚持重理论轻实践甚至无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导致企业长期招不到需要的人才以至于该职位长期空缺;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就业困难。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在生产、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密切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可以将高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形成互补,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丰富的社会资源融入到学校的产学研工作中,为高校提供双师型师资,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实训实习场所和设备,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校企合作机制,政府管理缺位
  近些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但不具备系统性,缺少配套的执行措施,制约了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国家政策措施都只能在宏观层面给与校企合作指导性意见,缺乏相关立法工作,对主体权责划分、执行方法、纠纷解决等具体事务缺乏法律规范,从而导致学校和企业之间在具体合作上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审视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依据。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未能成立权威机构对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和学校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导致部分校企合作项目质量低劣,恶化了校企合作社会环境。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客观、全面、合理的成果评价标准,学校和企业难以有效评估合作成效,影响后续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利益不平衡,缺乏有效溝通,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在最初洽谈时,双方都抱着很高的期待促使彼此间的合作,但是,在具体合作时,因需求、利益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获取收益是其动力来源。然而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学校追求的是办学的公益性,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能为教师提供顶岗实践机会,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学校办学的公益性与企业追求营利的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一旦双方在校企合作上存在这种矛盾和冲突,同时又缺乏有效得沟通,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停止合作。因此,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将成为深入校企合作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三)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深度合作
  目前很多校企合作方式基本都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请企业代表来学校讲座,甚至有时为了评估需要而签署一份简单的协议,或者只是挂个实习基地的牌子而已。在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时,很少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对于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缺乏相应的关注,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合作上,没有从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课程开发、人才培养于评价等长效运行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一)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虽然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校企合作指导性文件,但是校企合作模式缺少规范性的法律约束,保障制度比较匮乏。而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围绕着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校企合作多元化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发挥政府部分的引导作用,明确校企双方合作中的权责问题,联合学校、税务、金融等多部门成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搭建合作服务平台,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二)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增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利益博弈的依据就是博弈论,博弈论主要就是研究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如何进行优化决策,从而使各自的利益均达到最优。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利益分配的矛盾,各自都想从校企合作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而要想达成共识,实现校企合作,就必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学校和企业应该在合作内容与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扩宽沟通渠道,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校企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交流。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基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行“政、企、行、校”一体化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企业参与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与企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以及技术培训,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以校企利益共享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为突破,优化“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基金项目:①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GH17256),“‘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陕西独立院校基于产教学研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机制研究”。② 2018年陕西省教科所“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GH18H468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陕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③ 2019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编号:19BZ071),“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 将展现在医院门诊收费以及药方管理中所展现的不足进行改善,借助信息化的形式使工作流程与方式得到有效的完善,实现对工作效率的提升的目的。方法 在对现今的门诊收费与药房管理的需求以及实际的工作状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后,开展了此体统的功能设计,借助B/S架构进行此系统的实现。结果 完成了门诊收费、退费和药方发药、退药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结论 此系统将展现在传统的门诊收费以及药方管理上的不足进行改善,使工
期刊
按照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交通运输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安排部署,辽宁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典型引领,积极探索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辽宁省包车客运基本情况   辽宁省陆地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77.8万人,含14个省辖市,90个县(市、区),全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298个,年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年
期刊
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时候,不但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出色,还要求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但是就当前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方向的提出,要求高校教学的时候,应该从以往固定传统教育模式转变成为现代新型实践教育模式,将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提
期刊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提升。本文首先明确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和特点,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发展的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助益。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抓住改革和发展
期刊
目前,我国当下的教育事业正逐步随着其时代的不断更迭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各种教育阶段都需要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来相应的做出改变,因为在整个时代的变迁中,为了更好的确保其社会阶层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时刻确保其人才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最重要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尤其是在我国相关的科研行业中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确保其整个教育事业可以更好的和社会阶层进行接轨,就需要在整个教育中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教
期刊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对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均开设创新了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反思,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我们不能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进行教书育人,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如何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为此本文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课程思政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习总书记
期刊
俗语说:“一招鲜、吃遍天”,原意是指厨师有一道招牌菜,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吃。现引申为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拥有某种特长、绝招,就可以走遍天下了。要成为“一招大师”,需要具有工匠精神锲而不舍地钻研追求,而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又要求我们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本文从心理机制上探索“一招大师”与“创新思维”的区别与联系,尝试以“创新思维”为工具,以“工匠精神”为激励,寻求的非遗文化发展创新的新思路。  在职教
期刊
产教融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之路。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造一支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本文在校企协同育人框架下,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为出发点,从更新理念、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培养方式等方面,探究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
期刊
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永恒主题的分析,阐述了要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中落地生根,在每一个企业职工心中开花结果,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