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小记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小菜地
  
   这一块小菜地,位于院子里对着大门的一个角落。那是一间房的位置,有二十多平米的样子。看房时女房东曾说,那里本是准备开大门用的。大概是,因为一家人多年不在此居住,也就不再来搞这个建设。于是,留作开大门的地方,就闲置下来,成了一小块菜地。
   第一次跟小李来看房,就很注意这片菜地了。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如果院落里没有可以种菜的地方,就算不得农院,我就不会考虑租住。住在乡村,就是为了能够亲近土地,能够亲手学习种植。
   这块菜地当时是荒芜的。其实,或者也算不上荒芜,因为那时上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块干土。云南大旱,大理这里也半年多没有怎么下雨了。因此,我搬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院子里的水井中打水,来浇湿这块地。那时,还不清楚这里是否通了自来水。
   这块菜地的土壤,可能是临时从外面弄来的,沙质。所以,直到现在,我刚浇罢水不一会,再去看,地的表面就又干了。沙土的特点,就是渗水快,保湿能力差。所以,现在我必须每天浇一遍水,才能保证菜苗不受干。
  
  韭菜
  
   韭菜真是好东西。
   在小菜地最里头靠墙的地方,有很小的一垄韭菜。这韭菜不是我种的,原来就有。天干地旱,又没人给它们经常浇水,竟然活了下来,真是很坚韧的性格。
   我吃到这菜地最早出产的菜,就是韭菜了。我来时,虽然它们还没干死,却也在干草堆中奄奄一息。但浇了水后,马上青春焕发。
   看上去不多的一垄韭菜,一旦割到盆子里,就觉得很不少了。我每次只割一半,就够炒一盘菜。
   韭菜的最大好处,是你割了,就又长。并且是你割得勤,它就长得旺。所以,搬来后,我每星期都会吃上一盘新鲜的韭菜炒蛋。
   在大理的菜市场上,出售一种腌菜,是韭菜根。这个在北方,或者在成都、上海等其他地方,我是没有见过的。由此我想,其实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很多时候,吃的人也不明白。吃过一次,好吃,下次就知道了。
   也就是,叶子能吃的,基本上根茎或花果,也都能吃。
   比如,我小时候所知道的中原人吃芹菜,是一定会在买了后一股脑将叶子全部掐了扔掉。但后来,有人用芹菜叶子下面,很好吃。于是,叶子就不扔了,就宝贝了。
  
  南瓜和葫芦
  
   南瓜和葫芦,是我搬来下鸡邑村后种得最早的。南瓜的种子,是我在古城的菜市场门前一位老婆婆手中买的。她当然不是当种子买的,而是给人们买去嗑着消磨时间用的。我问明白是生瓜子,且亲尝了一个,确定无疑,就买了一斤。一斤的生南瓜子,种满整个院子也用不完。不过,多一点总比不够用要好。而且,南瓜子确实是可以吃的。
   葫芦的种子,却是无意中得到的。房东的走廊间里,有个放杂物的推车,推车的车篓里,扔着三个干了的葫芦。三个都还没有打开过。我拿起一只摇了摇,里面哗哗的有子粒响动。我用一把厨房里的锯刀,将一只葫芦嘴锯开了,倒出里面的褐色种子。我不知道这葫芦是去年的还是多年前的,但我相信种子的生命力,是可以保持很久的。我开始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水井边,还有菜地的边缘,以及两个闲置的花盆里,都埋上了种子。一半是南瓜,一半是葫芦。
   从古城绿玉小区搬家过来时,带来了两盆兰花。兰花的土壤,不是我们见惯了的地上的土,而是一种丝蔓状的营养土。我分别将南瓜和葫芦的种子,也埋到这两个花盆边缘的营养土里面,以便随时观察它们发芽生长的情况。
   果然,不几天,兰花盆里的南瓜种子,就发出了绿色可爱的嫩芽。又过几天,葫芦的种子也萌出来了。大概是,兰花盆放在下午向阳的走廊上,温度高。我又每天给它们浇水。所以,当院子里种的那些南瓜和葫芦种子还毫无动静时,它们已经一天一个样子地生长了起来。
   不过,在盆子里生长的快,却轻飘没有根基。当南瓜的秧苗长到半个月的时候,已经无法站立了,都倒伏在盆沿边。我只好将它们移栽出去。但,移栽到外面菜地里的南瓜和葫芦的秧苗,大多没能成活。
   现在,距离将种子埋到土里,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水井边、葡萄藤下,还有菜地边的南瓜和葫芦种子,也都发芽长了起来。虽然还没有我预期的那样伸展出长长的藤蔓,但毕竟证明了种子是没有错的。
   关于种植,我现在很明白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性。
   日本诗人三好达治曾在诗中写道:所有的生命都有时间性。是的,所有的生命,都有自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时间性。无视或者不知它们生命内部的奥秘,就无法使生命达到圆满。
   我在网上查找南瓜和葫芦的最佳播种时间,是三月底或四月初。我的播种时间稍微延后了一些,大概是四月中旬。不过,还不算晚得太多。
   我现在还没有把握,给自己一个秋天时大丰收的承诺。但是,我已经感到很快乐了。因为种植,在这个充满了期待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关心时令,关心水和温度,更专心地去思考生命内部的那些深藏不露的奥秘。
  
  种子及其他
  
   刚搬来的时候,我颇为担心的,就是怎么找到各种自己想要的蔬菜种子。
   开始,介绍我来此租住的小李,给送来了点葱头,一小包青菜种子,还有一把菜苗。说是将菜苗和葱头插到土里,将青菜种子撒下去,就行了。但我埋到土里的葱头,一个也没成活,青菜倒是出来了一些,现在已经可以吃了,长得很旺。而那一把菜苗,插栽后活倒是活了,可惜一棵也没有吃到,全部叶片都被虫子吃掉了。
   我后来就在村子里找卖菜种的店铺,没有找到。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古城北门的地方,有一家种子商店,就去看。果然有各种蔬菜、豆角的种子。我就蔬菜和豆角各选了两种,还买了一包辣椒籽。店里还挂着很多玉米棒子,我便向店主要了十几粒玉米种子。因为院子里的菜地不大,不可能种很多玉米,主要是应该种蔬菜。
   回来后,将豆角、青菜和玉米的种子,分别种下。但奇怪的是,玉米和豆角,都长了出来。青菜却在同一块地里,有的地方苗儿挤成了堆,有的地方却一棵也没有。检讨一下,记得自己撒种子时,分明是很均匀的么,怎么会这样呢?找不出个原因来。
   还有辣椒的种子,种下后,过去了很久,一棵也没长出来。后来小李来,我告诉她辣椒的事情,她说,过季了,长不出来了。原来,这蔬菜也不是可以乱种的,过了季节不但没有收获,是连发芽都不能够的。
   看来,对于种菜的知识,我要从头学起。不然,不但浪费了种子,耽误了季节,还会弄出许多不该有的笑话来。
  
  豆角开花了
  
   刚才下楼,看到水井边和菜地上的豆角,都在开花了。
   记得我总共种了两种豆角,一种是扁青,一种是虹豆。扁青可能有点像北方的四季梅,但比四季梅要长要宽。虹豆则是一种细长的红色豆角,很好看。当然,我现在说的,还都是从种子包装袋的图片上,得来的信息。至于长出来后,是什么样子,就只有长出来后才能知道。
   但是,我种下的这两种豆角,现在都开花了,这是个事实。一种花是白的,另一种是粉红。
   豆角也是爬藤类植物,虽然没有葡萄和南瓜、葫芦等那样的藤粗叶大,但如果肥力充足,也是可以上高爬低,绿荫遍地的。
   记得小时候,祖父在厨房前的棚架边每年种扁豆角,才几棵,就将整个棚架铺盖得严严实实,花开果垂。做饭的时候,奶奶摘上一把,一个菜就有了。
   我喜欢爬藤类植物。它们大多开花鲜艳,枝蔓秀美。特别是看着它们那细细的触须四处寻寻觅觅,摸索着任何可以攀抓的东西,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它们总是向往着高处,更高处。只要能够,它们就会不遗余力。向上,再向上。
   其实,我种豆角,种葫芦、南瓜,吃的意思倒在其次,要紧的是能够看。看它们破土发芽。看它们发叶长藤。看它们触摸寻觅。看它们铺展绿荫。看它们开花挂果。
   收获,就在这每一天每一个细微的过程中。
  
  爬着爬着,就开了花,结了果
  
   听人说,葫芦南瓜是最容易种植的,不用怎么费心管理,它们就能顺应时节自然的开花结果。我种在菜园边上的南瓜,大多都生长得不错,现在都在忙着开出大朵金黄的花。但葫芦似乎在初期发芽就有点不太顺利。我在院子里,小菜园里,花盆里,种下了几十颗种子,但现在发芽、成活的,只有盆子里的三、四棵。我不知道,这是否概率之内的事情。
   但是,盆子里的几棵葫芦,现在却已经长得很像样子了。我将盆子摆放在二楼平台有栅栏的一面墙下,引导葫芦藤蔓向着铁栅栏的上面攀爬。大概在6月下旬的时候,开始绽放了第一朵白色的葫芦花。正如日本诗人三好达治诗中所言:“傍晚绽放的葫芦花,次日清晨即谢”。我经过观察,果然如此。它们一般在夏日的黄昏开放,而到次日太阳出来的时候,就萎缩成了一团。而这时,牵牛花正艳丽地刚刚开放。可见,各种生命的时间性,都在遵循着大自然的授意,一点也马虎违拗不得。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葫芦结果。几年前我旅居皖南太平湖时,就在湖边的一堵墙壁上看到过葫芦的生长,从翠绿到白黄。但那时都是早晨散步,所以没有机会看到葫芦开花的情景。现在,葫芦就种植在室外的平台上,可以每天的晨昏,甚至在夜里打了手电去观察它开花的细微秘密。
   葫芦花洁白,没有一点杂色,初看上去,犹如白布或白纸剪裁的一样。并且,我也嗅不到什么特别的花香气味。可能就因为它是在夜晚开放,为了吸引夜间活动的昆虫来采花传粉,所以,必须是黑暗中醒目的白色。
   有趣的是,我还观察到有其他几种夜晚开放的花,也都是白色的。比如我在昆明时,小区花园里的蜘蛛兰,也是白色的。它也是傍晚准时开放,而次日清晨便萎缩了。
   花盆里的葫芦,虽然几乎每天都开花,但结果并不多。很多花是空的。也就是开放之后,接着就连花带梗干枯了。记得十天前,我数了一下,已经有了四个绿色的小葫芦悬在藤叶间,但我今天上午去看,却发现只剩下了一个。不过,第一次种植这种东西,毫无经验,能够种活,最后若能收获一两枚果实,也是很满足了。
   我把现在的种植活动,不仅看作是上网、写作之外的一种精神放松,更看作是切身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好途径。
  
  小菜园的劫难
  
   房东的二哥,也就是我现在一墙之隔的紧邻,是一个没有多少文明意识也不具备法律常识的农民。
   本来,我与他们一家毫无关系,这里的房东,或者是房东的委托管理人,都没有向我正式介绍过他或他们一家。我们之间,只是互不相干的邻居而已,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生活。但由于他、他的儿子及其家人,一些自以为是的自私想法,就导致了对我安静写作生活的不断骚扰和侵犯。
   这位房东的二哥,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并没有获得房东任何可以出入和使用这个院子以及房屋的授权,因为他们没有这里大门或任何一间屋子的钥匙。据说,他们两家虽为兄弟,但关系很糟,与房东的委托人(亲家)关系也很糟,互相不理睬。现在,他凭着地理上和血缘上的关系,从两家二楼相隔的短墙翻墙而入,并且野蛮地宣称要占用楼下的院子以及厨房请客办酒席。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竟毫无商量余地地毁掉了我的小菜园。将里面的雪莲果、牵牛花、南瓜、葫芦、韭菜以及我才种下不久的青菜,全部砍伐踩踏,似乎是怀着一种报复般的发泄。
   本来,我对大理白族的农民,是有很好印象的。我才来这里时,到古城附近找房子,蒙他们热情介绍、引导,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感动的镜头。我认为他们都是热情、善良而乐于助人的,但这一家人却残酷地破坏了我这个美好的印象。我不得不伤感地面对这样一种情形:以后每当我再要写到有关大理白族的农民时,就不能不想到这一对父子,这一家人,不得不记起他们的种种行为和语言。他们不但不明白自己在法律意义上的位置,而且缺失最朴素最基本的礼貌和善良。
   我在面对楼下的哄闹和小菜园的惨况时,虽努力说服自己去原谅他们,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但却不得不把一幅往日精心描画的睦邻图景,悄悄卷起并最终撕毁掉。
   我不愿介入他们弟兄之间的任何恩怨纠纷,只想安静地面对山水田野写作和读书。所以,我惟一能做的,就是远离。一个人背上背包,去一个地方旅行和发呆。几天之后,等他们完事了再返回。
  
  责任编辑 杨泽文
其他文献
李达伟,白族,1986年生于大理州剑川县。已在《民族文學》、《青春》、《翠苑》、《满族文学》、《厦门文学》、《连云港文学》、《新潮》、《新叶》、《草地》、《岁月》、《海中洲》、《散文诗》、《新世纪文学选刊》等杂志发表二十余万字,现居保山。    一、循环的画面     一直以来,我都会有意避开在县一中读初中的那段时光。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青春期的迷惘忧伤躁动不断压迫着我。从县一中门口出来时,我犹豫
期刊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在深山。  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郎啊!郎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清悠悠。  ……  《小河淌水》歌声无论在哪里响起,都以超然地域环境的人性之美感动着每一个人,其艺术魅力之源,来自于《小河淌水》故乡这片人文文化丰厚的土壤——  星空月夜,万般沉寂;壑峰密林,凝眸不语。月光在游动着,清悠悠的小河不息地流淌着……无期的等待,永远的期冀,把
期刊
1  蛤蟆塘是湿地里的一个小湖泊。雨季来的时候,小湖壮得像大水牛,旱季水退,小湖瘦得像蛤蟆,当地人就叫它蛤蟆塘。沿蛤蟆塘往南不到两里是县城,我家就住县城小镇上。因为离得近,小镇人常去蛤蟆塘。正因为离得近,小镇上的许多故事就和蛤蟆塘纠缠在了一块儿。我家也不例外,我父亲和我妈的故事都没有离开蛤蟆塘。蛤蟆塘成了他们故事里的另一个角儿。  我妈本地人。她命薄,在世时间短,我刚记事不久就撒手人寰。  我父亲
期刊
你本是普普通通的岩石   历经亿万年造山运动   高温高压的炼狱   在大理苍山横空出世     随着工人锋利的锯片   切开质地坚硬的岁月   一幅幅神的丹青   倏然展现在人间     水花石浮云漫天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汉白玉肃穆恬静   一尘不染晶莹洁白   彩花石五色缤纷   绿花秋花青花水墨花   朵朵奇葩灿若云霞     呵,大理石   山川草
期刊
一     在人生旅途上跋涉了大半辈子,蓦然回首,漫漫岁月,如歌如梦。那些早已随风飘逝的往事,似乎又随着飘逸的云霞,荡回眼前……   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与作家、诗人、学者徐嘉瑞一道,考察过大理的许多古迹。他对大理赞赏不已,推崇备至。他说:“大理是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古往今来的学者大家,没有哪一位把它读完读通的。读懂了的更是寥若晨星了。就说徐霞客吧,他老先生是读过大理了,但因当时条件局限,只
期刊
我明白你的身体里,养着一只飞翔之鸟   和一个望夫云的传说   我知道在你的唇齿之间,紧紧噙住的   一定是那决绝的云,从上关花到下关风   从洱海月到苍山雪,每一处,都会为你   洒下无尽的忧伤     同时,有二十个夜晚,我都在那里   在我的肉体和梦幻的边缘   枕着夜夜涛声,听新月缱绻   在海与云之间,你的凝眸   是微漾的浪花,结着深情的种子   我试图在我的胸骨
期刊
幸福,随处可见     边走边抬头望望苍山   再走进泰安菜市场   买几斤自己喜爱的蔬菜和水果   我拒绝讨价还价     人来人往多么生机   我害怕肉摊上的   斤斤计较   打破这其乐融融的早市美景     大大小小的阳光   穿越建筑物   为菜市场升温   在青菜白菜萝卜之间行走   每一副脸庞和每一双眼睛   都在为白族儿女刻画着风情     大理的每一
期刊
这是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它生长在两米多高的墙顶上  它苗条的枝干它轻盈的叶片  全都在阳光下闪烁    我很早就想和它说些什么  比如,问一问它——  是快乐呢还是寂寞  是怎样的命运  让它在墙顶上生活    它的根  像抹不去的泪痕  弯曲又弯曲  沿着墙壁垂向大地  也有横向墙壁的——  当混凝土做成的墙垣  一天天变形  那是根  血管一样在皮肤下隆起    那裂开的缝隙  并不是对根
期刊
相馆骆驼     应该是最远的客人了吧   从沙漠来到高原深处的小山村   以背景的方式   与山民灿烂质朴的笑容   一起定格在数码照片里     有一只脚擦伤了    坐车可比不得在沙漠行走   伤口渐渐结痂   不时轻轻抬起病腿,稍稍弯曲   那样就会少痛一点了吧     高原的夏天有点冷   可爱的小骆驼   在洋芋花的浓香里   人海歌潮中   拿玻璃球似的
期刊
开往天堂的列车   是一趟精致之极的磁悬浮专列   车身色彩炫亮而神秘   每一节车厢都繁花似锦   这些未曾见过的花朵   永不枯萎 娇艳欲滴   因为 列车经过的许多站台   总有人 为远行的圣者送行     在康桥下的柔波中   我见到了驾云而至的徐志摩   他在作别美丽的彩云   在面朝大海的站台   我看见了那个叫做海子的人   他带着关于幸福的诗句   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