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这是夜里,风很大,我坐在窗下,没有开灯,也许快要下雨了,我闻到了空气里微微的湿润,以及下雨之前灰尘的味道。
千年之前,苏轼也许也是在这样没有灯的夜里,想要欣然起行,去积水空明的庭下与友人散步。不同的是,他遇到了月色晴朗的夜,而我今日,是下雨之前。
古人风雅。我想大概是因为那时候不嘈杂,车马也不喧嚣,日子是缓慢的,岁月漫长。于是他们听雨落在芭蕉叶上,听雨打在梧桐树上,在明月下看一只惊起的雀鸟。种豆南山,采薇而食,他们宁愿被露水沾湿衣裳,但求与愿无违。
古诗十九首里,有一句“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汉乐府又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里的葵指的是蜀葵,古人就有食用蜀葵的先例了。直到今日,我家乡这边依然很爱食用这种蔬菜。蜀葵又叫冬寒菜,意思是到了寒冬腊月才能吃的蔬菜。蜀葵可以用猪油炒一下再加水和猪油渣煮软了撒细盐吃,是一道暖和的冬日蔬食。
我喜欢吃外婆做的菜,喜欢跟外婆一起做菜。只要是在外婆家,我们总是一起准备一日三餐。外婆注重养生,常说早餐要吃好。所以一周里我们的早餐是不一样的,轮换着吃。周一是手抓饼配豆浆,豆浆是自己磨的,黑豆黄豆红豆混在一起磨,格外香浓。周二是煎蛋汤面和酸奶是,热锅冷油,南方爱用菜籽油,烧熟了煎蛋格外香。鸡蛋打散煎得金黄,香味扑鼻时加入两大勺清水,煮沸之后小火熬一下,汤色奶白就可以备用了,碗里放生抽细盐花椒末油辣椒,倒入煎蛋汤。这时候另一口锅里煮的面和蔬菜都熟了,夹起来放煎蛋汤里,拌一拌就是我从小最爱的早餐。周三是红糖阴米粥,阴米是云贵川这一带的特产,家家户户都吃。阴米是蒸熟的糯米晒干做成的。阴米煮粥需要先用热油炒爆,阴米原本是深色的,要炒成白色,这时候加入非常多的清水——阴米非常吸水。我们镇的做法也和别地不太一样,别地是保留较多的汤,我们这边会熬得比较浓稠,然后加入打碎的生鸡蛋和切碎的红糖。周四是菜叶粥咸蛋和凉拌黄瓜,白粥要煮得很稀,冰箱里有什么蔬菜就用什么蔬菜,切碎了撒进去,煮沸就可以了。咸蛋是自家做的,做咸蛋极为讲究。要买上好的新鲜的鸭蛋,洗干净之后用白酒抹过蛋壳,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整粒的红花椒和八角,热锅不加油炒香,放进坛子里,加入凉白开和足量的盐巴,再把晒透了的鸭蛋放进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约莫半月两旬,就可以吃到咸淡适中蛋黄翻沙的盐蛋了。周五是酸辣粉和蜂蜜水,山药粉提前泡一晚上,早上起来煮粉的时间,炒一个芽菜肉末做臊子,碗里加入两勺醋,一勺生抽,两勺油辣子,一勺白芝麻,半勺花椒末,一点点细盐,一把芹菜碎,一把芫荽碎,倒入开水,酸辣的味道立马唤醒沉睡一整晚的胃。夹入煮软的粉丝和蔬菜,再添上几勺芽菜肉末,一勺脆黄豆,就着酸辣汤底吃一口爽滑的粉丝,能吃得鼻尖都出一层薄薄的汗,再喝一大口凉蜂蜜水,千金不换。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琐碎的柴米油盐,是很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外婆家在小镇上,曾经一度保留着赶集的风俗。我记得是逢单赶集,意思是日历上单日子的时候赶集。我喜欢在赶集的日子陪外婆去农贸市场。一年四季的出产不同,所以农贸市场里乡户带来卖的东西也不同。春天是各色野菜的天下,谷雨之后野菜在山上、林中、田间疯长,我认识的就有马齿苋、蕨菜、蒿蒿、蒲公英、芥菜、雀花、干油菜、狗地芽,还有一些我不熟悉的,乡户在地上铺一张油纸,就把各色野菜次序排好。大家卖的野菜都差不多,价格也都一样,买菜的人往往会照顾自己脸熟的乡户,相互问候里就完成了这春日里第一口鲜嫩的交易。春天里有一种蔬菜是我最爱的,那就是豌豆尖。我们不叫它豌豆苗,豆苗是豌豆刚长出来的嫩芽,豌豆尖是豆苗长成植株之后,顶上的嫩尖,煮汤煮面涮火锅都非常好吃。豌豆尖娇气至极,只能早上天不亮就摘下,带着露水拿到集市上来,太阳升高之前卖出去,否则就会蔫头耷脑,吃起来不够鲜嫩。夏天是每年出产最丰富的季节,多得不能历数,一眼望去,小摊上、地上,摆满的各色蔬果仿佛一幅水彩画。人们常说红色不适合搭配绿色,可是大自然总是能用红绿两色搭配出极美的色彩。夏季有我很爱的紫葡萄、鲜核桃、西瓜和无花果。我和外婆每天都会买一些。可是夏季最好的不是蔬果种类多,而是栀子花和黄角兰还有茉莉花开了,家里种得多的,就会拿到集市上来。栀子花有的绑成一小束,方便买回去插瓶;有的两三朵串成一小串,方便挂在衣服扣子上。黄角兰两朵串成一串。茉莉花则是串成一长串,可以在手腕上绕成三四圈。如果衣服没有扣子,也不必担忧,卖花的婆婆总是准备着精巧的金色小别针,可以把花别在衣服上。满街都是芬芳馥郁的花香。秋天和冬天也不缺蔬菜,但我就无法分辨本地蔬菜和外地蔬菜了。只有三种是我知道一定是本地蔬菜的——白油菜苔、红油菜苔和兰菜。兰菜是只有我们当地才种植食用的,因为叶子细长类似兰草而得名。兰菜脆嫩,和四川腊肉一起爆炒,是我们当地冬天里家家户户都最爱的家常菜之一。
我跟着外婆长大,老人总是对季节和节日有很深的讲究。一年里所有的节日,我最喜欢端午。家里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一大早起来,外婆就会先把一大把艾草挂在墙壁上,再用剩下的艾草叶煮水给我洗澡,洗完澡之后在我额头上点一颗泡过酒的雄黄,雄黄酒留着中午外公和外婆會分着喝掉。这一整天,家里每个人都要给我点一颗雄黄。外婆给我洗澡的时候,外公就会拿着雄黄粉,仔仔细细地洒在院子里的每个角落,再沿着花园撒一圈,最后洒在大门口。这样就不会有蛇虫来我们家了。十点左右外婆会把桃子、李子放在井水里泡着,有带毛的脆桃和蜜桃,还有不带毛的油桃,红色的、黄色的两种李子,在木盆里沉沉浮浮,阳光洒在水面上,清凉又热烈。井水冰凉,桃子李子泡一会儿就会变得十分清凉可口,这时候就要每个人都吃至少一个桃子一个李子,外婆说,端午节吃了桃子李子,来年就不生疮。午餐当然有粽子和咸蛋,我们吃两种,一种是我爱吃的红豆腊肉粽,一种是妈妈爱吃的糯米白粽,肉粽剥开粽叶就可以直接吃了,白粽要蘸着红糖糖浆和黄豆面吃。午餐之后,端午节就算是差不多过完了。只有我一个,还套着五彩的丝线,在堂屋门口坐着,一边吹着风一边听蝉鸣,睡个悠长的午觉,睡醒了起来吃桃子。
四季更迭,岁月流逝,这样悠闲的时光随着我的长大,老宅的拆迁和外公的去世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这一个人的夜里, 坐在窗下,才能在回忆里一遍遍回到过去。
作者简介:甘恬(1996年2月—)女,汉族,四川眉山,硕士,汉语言文字学,西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业余爱好文学写作。
这是夜里,风很大,我坐在窗下,没有开灯,也许快要下雨了,我闻到了空气里微微的湿润,以及下雨之前灰尘的味道。
千年之前,苏轼也许也是在这样没有灯的夜里,想要欣然起行,去积水空明的庭下与友人散步。不同的是,他遇到了月色晴朗的夜,而我今日,是下雨之前。
古人风雅。我想大概是因为那时候不嘈杂,车马也不喧嚣,日子是缓慢的,岁月漫长。于是他们听雨落在芭蕉叶上,听雨打在梧桐树上,在明月下看一只惊起的雀鸟。种豆南山,采薇而食,他们宁愿被露水沾湿衣裳,但求与愿无违。
古诗十九首里,有一句“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汉乐府又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里的葵指的是蜀葵,古人就有食用蜀葵的先例了。直到今日,我家乡这边依然很爱食用这种蔬菜。蜀葵又叫冬寒菜,意思是到了寒冬腊月才能吃的蔬菜。蜀葵可以用猪油炒一下再加水和猪油渣煮软了撒细盐吃,是一道暖和的冬日蔬食。
我喜欢吃外婆做的菜,喜欢跟外婆一起做菜。只要是在外婆家,我们总是一起准备一日三餐。外婆注重养生,常说早餐要吃好。所以一周里我们的早餐是不一样的,轮换着吃。周一是手抓饼配豆浆,豆浆是自己磨的,黑豆黄豆红豆混在一起磨,格外香浓。周二是煎蛋汤面和酸奶是,热锅冷油,南方爱用菜籽油,烧熟了煎蛋格外香。鸡蛋打散煎得金黄,香味扑鼻时加入两大勺清水,煮沸之后小火熬一下,汤色奶白就可以备用了,碗里放生抽细盐花椒末油辣椒,倒入煎蛋汤。这时候另一口锅里煮的面和蔬菜都熟了,夹起来放煎蛋汤里,拌一拌就是我从小最爱的早餐。周三是红糖阴米粥,阴米是云贵川这一带的特产,家家户户都吃。阴米是蒸熟的糯米晒干做成的。阴米煮粥需要先用热油炒爆,阴米原本是深色的,要炒成白色,这时候加入非常多的清水——阴米非常吸水。我们镇的做法也和别地不太一样,别地是保留较多的汤,我们这边会熬得比较浓稠,然后加入打碎的生鸡蛋和切碎的红糖。周四是菜叶粥咸蛋和凉拌黄瓜,白粥要煮得很稀,冰箱里有什么蔬菜就用什么蔬菜,切碎了撒进去,煮沸就可以了。咸蛋是自家做的,做咸蛋极为讲究。要买上好的新鲜的鸭蛋,洗干净之后用白酒抹过蛋壳,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整粒的红花椒和八角,热锅不加油炒香,放进坛子里,加入凉白开和足量的盐巴,再把晒透了的鸭蛋放进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约莫半月两旬,就可以吃到咸淡适中蛋黄翻沙的盐蛋了。周五是酸辣粉和蜂蜜水,山药粉提前泡一晚上,早上起来煮粉的时间,炒一个芽菜肉末做臊子,碗里加入两勺醋,一勺生抽,两勺油辣子,一勺白芝麻,半勺花椒末,一点点细盐,一把芹菜碎,一把芫荽碎,倒入开水,酸辣的味道立马唤醒沉睡一整晚的胃。夹入煮软的粉丝和蔬菜,再添上几勺芽菜肉末,一勺脆黄豆,就着酸辣汤底吃一口爽滑的粉丝,能吃得鼻尖都出一层薄薄的汗,再喝一大口凉蜂蜜水,千金不换。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琐碎的柴米油盐,是很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外婆家在小镇上,曾经一度保留着赶集的风俗。我记得是逢单赶集,意思是日历上单日子的时候赶集。我喜欢在赶集的日子陪外婆去农贸市场。一年四季的出产不同,所以农贸市场里乡户带来卖的东西也不同。春天是各色野菜的天下,谷雨之后野菜在山上、林中、田间疯长,我认识的就有马齿苋、蕨菜、蒿蒿、蒲公英、芥菜、雀花、干油菜、狗地芽,还有一些我不熟悉的,乡户在地上铺一张油纸,就把各色野菜次序排好。大家卖的野菜都差不多,价格也都一样,买菜的人往往会照顾自己脸熟的乡户,相互问候里就完成了这春日里第一口鲜嫩的交易。春天里有一种蔬菜是我最爱的,那就是豌豆尖。我们不叫它豌豆苗,豆苗是豌豆刚长出来的嫩芽,豌豆尖是豆苗长成植株之后,顶上的嫩尖,煮汤煮面涮火锅都非常好吃。豌豆尖娇气至极,只能早上天不亮就摘下,带着露水拿到集市上来,太阳升高之前卖出去,否则就会蔫头耷脑,吃起来不够鲜嫩。夏天是每年出产最丰富的季节,多得不能历数,一眼望去,小摊上、地上,摆满的各色蔬果仿佛一幅水彩画。人们常说红色不适合搭配绿色,可是大自然总是能用红绿两色搭配出极美的色彩。夏季有我很爱的紫葡萄、鲜核桃、西瓜和无花果。我和外婆每天都会买一些。可是夏季最好的不是蔬果种类多,而是栀子花和黄角兰还有茉莉花开了,家里种得多的,就会拿到集市上来。栀子花有的绑成一小束,方便买回去插瓶;有的两三朵串成一小串,方便挂在衣服扣子上。黄角兰两朵串成一串。茉莉花则是串成一长串,可以在手腕上绕成三四圈。如果衣服没有扣子,也不必担忧,卖花的婆婆总是准备着精巧的金色小别针,可以把花别在衣服上。满街都是芬芳馥郁的花香。秋天和冬天也不缺蔬菜,但我就无法分辨本地蔬菜和外地蔬菜了。只有三种是我知道一定是本地蔬菜的——白油菜苔、红油菜苔和兰菜。兰菜是只有我们当地才种植食用的,因为叶子细长类似兰草而得名。兰菜脆嫩,和四川腊肉一起爆炒,是我们当地冬天里家家户户都最爱的家常菜之一。
我跟着外婆长大,老人总是对季节和节日有很深的讲究。一年里所有的节日,我最喜欢端午。家里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一大早起来,外婆就会先把一大把艾草挂在墙壁上,再用剩下的艾草叶煮水给我洗澡,洗完澡之后在我额头上点一颗泡过酒的雄黄,雄黄酒留着中午外公和外婆會分着喝掉。这一整天,家里每个人都要给我点一颗雄黄。外婆给我洗澡的时候,外公就会拿着雄黄粉,仔仔细细地洒在院子里的每个角落,再沿着花园撒一圈,最后洒在大门口。这样就不会有蛇虫来我们家了。十点左右外婆会把桃子、李子放在井水里泡着,有带毛的脆桃和蜜桃,还有不带毛的油桃,红色的、黄色的两种李子,在木盆里沉沉浮浮,阳光洒在水面上,清凉又热烈。井水冰凉,桃子李子泡一会儿就会变得十分清凉可口,这时候就要每个人都吃至少一个桃子一个李子,外婆说,端午节吃了桃子李子,来年就不生疮。午餐当然有粽子和咸蛋,我们吃两种,一种是我爱吃的红豆腊肉粽,一种是妈妈爱吃的糯米白粽,肉粽剥开粽叶就可以直接吃了,白粽要蘸着红糖糖浆和黄豆面吃。午餐之后,端午节就算是差不多过完了。只有我一个,还套着五彩的丝线,在堂屋门口坐着,一边吹着风一边听蝉鸣,睡个悠长的午觉,睡醒了起来吃桃子。
四季更迭,岁月流逝,这样悠闲的时光随着我的长大,老宅的拆迁和外公的去世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这一个人的夜里, 坐在窗下,才能在回忆里一遍遍回到过去。
作者简介:甘恬(1996年2月—)女,汉族,四川眉山,硕士,汉语言文字学,西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业余爱好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