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持续发展育教育观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此观念反思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发现其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探讨如何从这些方面着手改进高职体育教学将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学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高职 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又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教育,因此高职体育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高职体育教育适应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与时代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具体要求相适应,就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学观。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1987年4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向联合国递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需要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我们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保证我们人类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教育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观点,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完善,可持续教育观形成并逐渐丰富具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尧学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索出一条中国模式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就是“1221”的教学模式。这其中的第一个“2”就是“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另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作为高职基础教育课程的一类,高职体育课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出发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相较于高职专业教学领域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改革成效,高职体育的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成效显然还不够。归根结底是因为高职体育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体育教学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陈旧。
1、教学观念方面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注重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把体育课狭隘地理解为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具有一定体育技能含量的身体活动,而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身体锻炼过程,促使学生形成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培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的体育观念则更多地成为口号,毋庸说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环境适应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交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的关注。显然,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诉求。
2、教学内容方面
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教学内容多重复初高中阶段的运动技术传授,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基础技能”三基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学了许多年,缺乏新鲜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内容安排的有限性也限制了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高职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
3、教学方法方面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体育实践,体育教学方法鲜有突破。这就导致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比赛法等大量使用,而现在教学方法中的范例教学、设计教学、掌握学习、协同教学、情景教学等涉及不多,特别对学生的自我观察、自作比较、自我评价、自我保护、合作学习等学生的学法几乎不予涉及,致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4、教学组织方面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多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个教学班中,所有学生接受同样的体育教育。但事实上一个班级中学生们的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都个体差异很大。将这些存在很多个体差异的学生安排在统一的组织方式下进行体育学习,显然忽视了个体的差别需求,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各种机械统一的体能测试标准被广泛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天生好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对于考试标准不练习也能得高分,而先天身体素质差,或肢体练习不多的、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则可能考核项目虽经努力练习,还是不及格,这样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种传统的体育考核方法显然存在极大的误区,与目前重视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背道而驰。
三.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指导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学观
高职学生经过了长期体育教学的熏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意识。但是,这些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的。而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多让位与升学考试,应付能力达标而已,学生所获取的体育知识技能是片面的,形成的体育意识也多是锻炼身体而已。事实上,高职学生中有体育锻炼意识的人大有人在,但能将体育锻炼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尽管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已远没有中学阶段紧张,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充足。
毫无疑问,终身体育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观相契合的,但这一观念更多地注重了体育发挥效用的长期性,但对体育教育的具体效用尤其是体育教育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的效用,例如精神的培育、意志的磨练等却重视不够。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育观应该既包括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习惯、兴趣、能力等体育素质,也包括通过体育教育培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其他能力素质,如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多样化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按课程内容分,高职体育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史、体育欣赏、运动保健、运动心理学以及体育理论等,实践课主要包括一些专项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为避免理论教学的刻板与抽象,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应该以体育项目教学为主,不仅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大球体育项目,还应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瑜伽、艺术体操、健美操、街舞、武术、游泳等各项大众体育项目,在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许可的条件下还可以开设高尔夫、保龄球等项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使得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学生能得到适合自身的体育教育,这对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按课程性质分,高职体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高职院校应该考虑适当增加体育课时,根据教学的目标、需求设置不同性质的体育课程,在已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拓展适合不同社会潮流的体育项目,以建立丰富多样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目前有学者提出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给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与专业领域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相类似,这一课改理念也强调设置典型的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典型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学习从而获取相关知识技能,学生也因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体。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传授,是单向的传授模式,填鸭式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学习应该是多向交流,可以是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师、学生一学生模式,也可以是教师一学生一教师、学生一教师一学生模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练习,综合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失时机的加以正确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能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4、改进教学组织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参差不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建立相应的授课单位。因为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便于组织、管理,但却很难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体育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和区别对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尽管这一方法会增加教师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但是,对于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我们的体育教师如何开动脑筋,克服困难,想出办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一个行政班进行体育教学时,可采用分小班或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平行班中,可根据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分班上课,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小班化分组教学,每个体育教学班为20-30人最合理。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能力、条件、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分组教学形式给予教师和学生互相了解的机会,使得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5、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传统高职院校体育考核方法片面地追求预定的达标分数,这种体育评价体系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学观的要求。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对学生成绩做多角度的评价,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也有学习态度的定性评价,还有身体机能变量的评价,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让学生只要认真的学习,努力地练习,就会得到相应成绩,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成功感、自豪感。这将有利于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学习观。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该做到客观和全面,让学生在经过努力后能得到相应的客观的评价,检验教学水平和促进师生发展为重点,做到生理素质评价与心理素质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从而由线性的体育达标向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质量评价转化,尽可能通过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来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反馈调节,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加大体育教学投资,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连年扩招,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班级太多、场馆匮乏,器材不足,学生上课活动场所拥挤,不但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情况直接阻碍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学院应该加大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扩充学院的配套体育设施,加强器材管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体育运动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由于体育课长期以来的边缘化、非重点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能得到的培训进修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学术讨论,如派教师参加专项体育教学短期培训班、术研讨会、论文报告会等,不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比武活动,督促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积累体育教学技巧,不断增强体育课堂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体育的殿堂。
四.结语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认识,高职体育教育应该着重于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能力。这种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也包括终身体育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观不仅应该注重上述体育能力的培养,还应关注体育能力辐射到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广大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观,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尧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2]李兴,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当代教师观,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23卷第1期。
[3]温安生、成守允、肖成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高校体育改革,3003年3月,第24期第1卷。
[4]袁艳,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应转变的几个观念,华章,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管建丽(1975,11),女,江苏如东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军事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任编辑:袁笑明)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高职 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又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教育,因此高职体育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高职体育教育适应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与时代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具体要求相适应,就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学观。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1987年4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向联合国递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需要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我们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保证我们人类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教育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观点,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完善,可持续教育观形成并逐渐丰富具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尧学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索出一条中国模式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就是“1221”的教学模式。这其中的第一个“2”就是“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另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作为高职基础教育课程的一类,高职体育课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出发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相较于高职专业教学领域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改革成效,高职体育的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成效显然还不够。归根结底是因为高职体育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体育教学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陈旧。
1、教学观念方面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注重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把体育课狭隘地理解为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具有一定体育技能含量的身体活动,而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身体锻炼过程,促使学生形成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培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的体育观念则更多地成为口号,毋庸说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环境适应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交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的关注。显然,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诉求。
2、教学内容方面
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教学内容多重复初高中阶段的运动技术传授,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基础技能”三基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学了许多年,缺乏新鲜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内容安排的有限性也限制了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高职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
3、教学方法方面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体育实践,体育教学方法鲜有突破。这就导致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比赛法等大量使用,而现在教学方法中的范例教学、设计教学、掌握学习、协同教学、情景教学等涉及不多,特别对学生的自我观察、自作比较、自我评价、自我保护、合作学习等学生的学法几乎不予涉及,致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4、教学组织方面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多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个教学班中,所有学生接受同样的体育教育。但事实上一个班级中学生们的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都个体差异很大。将这些存在很多个体差异的学生安排在统一的组织方式下进行体育学习,显然忽视了个体的差别需求,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各种机械统一的体能测试标准被广泛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天生好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对于考试标准不练习也能得高分,而先天身体素质差,或肢体练习不多的、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则可能考核项目虽经努力练习,还是不及格,这样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种传统的体育考核方法显然存在极大的误区,与目前重视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背道而驰。
三.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指导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学观
高职学生经过了长期体育教学的熏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意识。但是,这些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的。而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多让位与升学考试,应付能力达标而已,学生所获取的体育知识技能是片面的,形成的体育意识也多是锻炼身体而已。事实上,高职学生中有体育锻炼意识的人大有人在,但能将体育锻炼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尽管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已远没有中学阶段紧张,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充足。
毫无疑问,终身体育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观相契合的,但这一观念更多地注重了体育发挥效用的长期性,但对体育教育的具体效用尤其是体育教育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的效用,例如精神的培育、意志的磨练等却重视不够。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育观应该既包括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习惯、兴趣、能力等体育素质,也包括通过体育教育培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其他能力素质,如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多样化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按课程内容分,高职体育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史、体育欣赏、运动保健、运动心理学以及体育理论等,实践课主要包括一些专项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为避免理论教学的刻板与抽象,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应该以体育项目教学为主,不仅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大球体育项目,还应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瑜伽、艺术体操、健美操、街舞、武术、游泳等各项大众体育项目,在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许可的条件下还可以开设高尔夫、保龄球等项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使得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学生能得到适合自身的体育教育,这对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按课程性质分,高职体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高职院校应该考虑适当增加体育课时,根据教学的目标、需求设置不同性质的体育课程,在已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拓展适合不同社会潮流的体育项目,以建立丰富多样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目前有学者提出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给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与专业领域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相类似,这一课改理念也强调设置典型的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典型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学习从而获取相关知识技能,学生也因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体。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传授,是单向的传授模式,填鸭式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学习应该是多向交流,可以是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师、学生一学生模式,也可以是教师一学生一教师、学生一教师一学生模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练习,综合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失时机的加以正确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能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4、改进教学组织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参差不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建立相应的授课单位。因为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便于组织、管理,但却很难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体育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和区别对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尽管这一方法会增加教师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但是,对于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我们的体育教师如何开动脑筋,克服困难,想出办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一个行政班进行体育教学时,可采用分小班或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平行班中,可根据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分班上课,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小班化分组教学,每个体育教学班为20-30人最合理。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能力、条件、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分组教学形式给予教师和学生互相了解的机会,使得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5、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传统高职院校体育考核方法片面地追求预定的达标分数,这种体育评价体系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学观的要求。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对学生成绩做多角度的评价,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也有学习态度的定性评价,还有身体机能变量的评价,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让学生只要认真的学习,努力地练习,就会得到相应成绩,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成功感、自豪感。这将有利于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学习观。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该做到客观和全面,让学生在经过努力后能得到相应的客观的评价,检验教学水平和促进师生发展为重点,做到生理素质评价与心理素质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从而由线性的体育达标向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质量评价转化,尽可能通过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来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反馈调节,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加大体育教学投资,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连年扩招,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班级太多、场馆匮乏,器材不足,学生上课活动场所拥挤,不但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情况直接阻碍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学院应该加大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扩充学院的配套体育设施,加强器材管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体育运动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由于体育课长期以来的边缘化、非重点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能得到的培训进修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学术讨论,如派教师参加专项体育教学短期培训班、术研讨会、论文报告会等,不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比武活动,督促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积累体育教学技巧,不断增强体育课堂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体育的殿堂。
四.结语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认识,高职体育教育应该着重于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能力。这种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也包括终身体育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观不仅应该注重上述体育能力的培养,还应关注体育能力辐射到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广大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观,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尧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2]李兴,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当代教师观,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23卷第1期。
[3]温安生、成守允、肖成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高校体育改革,3003年3月,第24期第1卷。
[4]袁艳,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应转变的几个观念,华章,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管建丽(1975,11),女,江苏如东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军事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任编辑:袁笑明)